醉翁、醉翁,琅琊山水皆似夢

北宋至和二年,即公元1055年,歐陽修奉命出使契丹。北地朔風,遠不及江南溫風細雨來的溫柔,此時距歐陽修被貶滁州,修建醉翁亭,已過去十年。琅琊山水,早就隨著他在不斷的貶謫,顛沛,在記憶中慢慢被淡忘。

然而未曾想到,當初意氣風發,寫下了譽滿天下的《醉翁亭記》,成為當時無數文人士子心馳神往的聖地。

醉翁、醉翁,琅琊山水皆似夢

黃祐二年,即公元1050年前後,時人沈遵在拜讀了《醉翁亭記》之後,被文章中的醉翁亭吸引著。當晚連覺都沒睡著,第二天便收拾行李出發。遊歷醉翁亭之後創作了琴曲《醉翁吟》,如同當初的伯牙子期一般,琴音當為知音著彈,這首琴曲便一直作為自己的珍藏,不曾示人公元1055年,在歐陽修出使的契丹的圖中,二人不期而遇,沈遵在見到自己的偶像之時,大喜過望,趁著朔風烈酒,二人促膝長談,夜半浮雲遮月之時,沈遵討來一張琴,趁著酒興,當著歐陽修的面,親自彈奏了自己為醉翁亭彈奏的琴曲。

醉翁、醉翁,琅琊山水皆似夢

我們無法去揣測當時的歐陽修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但是從第二年,歐陽修寫給沈遵的詩中,或許能窺得一二,《贈沈遵》:

群動夜息浮雲陰,沈夫子彈醉翁吟。
醉翁吟,以我名,我初聞之喜且驚。

宮聲三疊何泠泠,酒行暫止四坐傾。

有如風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

坐思千巖萬壑醉眠處,寫君三尺膝上橫。

沈夫子,恨君不為醉翁客,不見翁醉山間亭。
翁歡不待絲與竹,把酒終日聽泉聲。
有時醉倒枕溪石,青山白雲為枕屏。
花間百鳥喚不覺,日落山風吹自醒。
我時四十猶強力,自號醉翁聊戲客。
爾來憂患十年間,鬢髮未老嗟先白。


滁人思我雖未忘,見我今應不能識。
沈夫子,愛君一樽復一琴,萬事不可幹其心。

自非曾是醉翁客,莫向俗耳求知音。

喜且驚,便足以概括歐陽修當時的心情了。歐陽修又號六一居士,其中便是有琴一張,他是一個會彈琴的人。,“,我初聞之喜且驚”一句,初看極其平淡,然後千載以下觀之,當時歐陽修的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如在目前,沈遵向他彈奏這首專門為醉翁亭譜寫的琴曲的時候,內心是欣喜的。驚的是什麼呢?便是沈遵的琴曲,能夠完全的將自己當時的心情,還有琅琊的山水通過琴音表現出來。上一個通過琴音結交好友的,便是被傳為千古佳話的伯牙子期,此時沈遵創作的《醉翁吟》,也正好戳中了歐陽修的內心。詩的結尾一句“自非曾是醉翁科,莫向俗耳求知音”,也表明了歐陽修對沈遵創作的這首琴曲的讚賞,足見沈遵這首《醉翁吟》創作的高妙。

醉翁、醉翁,琅琊山水皆似夢

宋代文人琴出現之前,伴隨著琴曲填詞歌唱的並不多,到了宋代,文人琴的興起,隨之也出現了大量的附和琴曲創作的歌詞。歐陽修在聽了沈遵專門為自己創作的《醉翁吟》之後,感嘆有琴音但是沒有好的詞作,於是在寄給沈遵的《贈沈遵》一詩的同時,也附上了自己為這首琴曲創作的歌辭:

始翁之來,獸見而深伏,鳥見而高飛。翁醒而往兮,醉而歸。朝醒暮醉兮,無有四時。鳥鳴樂其林,獸出遊其蹊。咿嚶啁哳於翁前兮,醉不知。有心不能以無情兮,有合必有離。水潺潺兮,翁忽去而不顧;山岑岑兮,翁復來而幾時?風嫋嫋兮山木落,春年年兮山草菲。嗟我無德於其人兮,有情于山禽與野麋。賢哉沈子兮,能寫我心而慰彼相思。

通篇騷體,高古淡遠,聞著更是如同身臨其境,情韻交融。《醉翁吟》本就是沈遵為歐陽修量身創作的琴曲,所有便由歐陽修親自題詞,成就了另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話。

知音之情,相惜之情,本就是歷代文人雅士追求的,更何況是出現在自己的身邊。於是《醉翁吟》一出,引得天下文人士子,競相填詞附和。王安石,韓絳,富弼等都填過詞,但是並沒有傳世,但是歐陽修的好友梅堯臣一曲仍傳於世。


醉翁、醉翁,琅琊山水皆似夢

這一段的因醉翁亭結下的琴詩相會的佳話,不遜高山流水!

我是洛水琴客,一個專業的古琴文化傳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