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人鍾子丨蜀問錄·楊永明:四川思想家值得研究 2011


蜀人鍾子丨蜀問錄·楊永明:四川思想家值得研究 2011

宜賓學院教授,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楊永明主任接受訪談 (鍾永新攝 2011年6月24日)

  【人物簡介】楊永明,男,1968年10月生,四川通江人。1987—1991年在四川師範學院(今西華師範大學)歷史系學習,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同年分配到宜賓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政史系教書,1996—1999年在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1年晉升為副教授,2004年3月任宜賓學院社會科學系副主任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後更名為馬克思主義學院)副主任(副院長),2008年7月兼任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10月任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晉升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和現代新儒家研究。


  【閱讀提示】

  ◆ 研究中心以唐君毅等新儒家研究為起點,著重研究歷代川籍學人的思想歷程和學術貢獻,努力凸顯四川思想家在中國傳統文化連綿發展和不斷轉型的歷史過程中的地位和影響,探討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蘊及源流演變。

  ◆ 要做好四川思想家的研究,首先必須做好四川思想家的資料蒐集和整理,我們打算首先建成唐君毅研究資料中心,讓從事唐君毅首先研究的學者們都能到中心找到他們需要的材料。

  ◆ 我們初步計劃先做“四川思想家文獻選編”、“四川思想家年譜長編”,再寫“四川思想家評傳”,陸續推出“四川思想家研究叢書”,通過分析比較研究,總結說明四川思想家所具有的不同特點。


  從唐君毅研究開始的學術探尋

  鍾永新:楊主任,您好!首先請您談談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成立的發展歷程、研究成果和未來規劃以及在推動巴蜀文化和思想史研究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楊永明: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是在唐君毅研究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99年宜賓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組建唐君毅研究室,掛靠政法系。2001年宜賓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宜賓學院,唐君毅研究室就更名為唐君毅研究所。2004年宜賓學院以唐君毅研究所為基礎向四川省教育廳申報成立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獲得批准,2007年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又升格為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接受四川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四川省教育廳的業務指導。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是一個從事四川歷代思想家研究的獨立學術性機構,現有7個專職研究員,教師以研究為主。

  中心以唐君毅等新儒家研究為起點,著重研究歷代川籍學人的思想歷程和學術貢獻,努力凸顯四川思想家在中國傳統文化連綿發展和不斷轉型的歷史過程中的地位和影響,探討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蘊及源流演變,以服務於四川“文化強省”的發展戰略。我們追求的目標是:崇尚學術,發揚民主,追求卓越。

  中心成立以來,共發佈100餘個課題,已經結題60多個,中心成果主要以“唐學叢書”和“四川思想家研究叢書”的形式體現,另外中心辦有《思想家》集刊,已出版3期,每年出版2期《思想家通訊》。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專職研究人員駱鳳文教授所著《一抹斑斕的晚霞——六譯先生年譜校說》一書曾獲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我們通過發佈課題,集聚了一批從事四川思想家研究的人員,2010年省教育廳和省社科聯對中心驗收評估後,要求我們進一步明確科研方向,凝聚科研隊伍,首先要建成四川思想家資料中心。

  未來我們中心主要研究唐君毅、廖平、賀麟,希望通過這3人的研究進而擴展到現代新儒家的研究、近現代四川思想家的研究以及四川古代思想家的研究。

  蒐集歷代四川思想家史料

  1.開展四川思想家資料的蒐集與整理

  四川素有“天府之國”、人傑地靈之美譽,自古以來人文薈萃、群星閃爍,歷代都有對社會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思想家在這裡誕生和成長。要做好四川思想家的研究,首先必須做好四川思想家的資料蒐集和整理,我們正在或準備進行資料蒐集的四川古代思想家有司馬相如、莊遵、揚雄、王褒、譙周、陳壽、常璩、陳子昂、趙蕤、李白、李鼎祚、王玄覽、馬祖、宗密、陳摶、歐陽炯、孫光憲、蘇舜欽、蘇洵、蘇軾、蘇轍、韓駒、張浚、唐慎微、秦九韶、李石、張栻、範祖禹、魏了翁、李燾、王稱、王灼、李心傳、趙採、虞集、王申子、黃澤、熊過、來知德、楊慎、李實、費密、唐甄、李調元、劉沅等;四川近現代思想家有劉光第、廖平、宋育仁、吳之英、趙熙、吳虞、李宗吾、鄒容、蒙文通、李源澄、劉鹹炘、龔道耕、李思純、周太玄、張森楷、賀麟、唐君毅、謝無量、蕭萐父、賀昌群、吳玉章、郭沫若、任鴻雋、晏陽初、周輔成、張頤、楊祖陶、楊一之、楊憲邦、王朝聞、蔣孔陽、鄧小平、朱德、陳毅、劉伯承、聶榮臻等。

  當然由於資金等多方面的限制,我們在資料蒐集與整理方面還不可能把面鋪得太寬,只能從長計議,我們真誠歡迎社會各界朋友給我們提供有關四川思想家的資料線索。我們目前正在蒐集整理周太玄的相關資料,武漢大學哲學系蕭萐父教授生前多次建議我們要全面整理周太玄的資料,周太玄雖然是一個生物學家,但他在人文社科領域方面發表了很多關於中外教育和政論方面的文章,中心擬將周太玄發表在《教育雜誌》上的文章結集,先以《周太玄教育文選》為書名進行出版,將來再陸續蒐集整理周太玄發表在其他雜誌上的文章並結集。

蜀人鍾子丨蜀問錄·楊永明:四川思想家值得研究 2011

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資料室 “唐君毅研究資料” 鍾永新 攝

  2.首先做成唐君毅研究資料中心

  宜賓是當代大儒唐君毅的故鄉,宜賓學院又是唐君毅故鄉唯一一所本科院校,為使唐先生的學問發揚光大並澤被鄉里、嘉惠後學,宜賓學院成立了唐君毅研究所,隸屬於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在四川思想家資料蒐集與整理方面,我們打算首先建成唐君毅研究資料中心,讓從事唐君毅首先研究的學者們都能到中心找到他們需要的材料。目前中心已經擁有臺灣學生書局出版的《唐君毅全集》(30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唐君毅著作選》(8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唐君毅作品系列》(10本)、香港新亞研究所主辦的全套《新亞學報》,弘毅文化教育學會出版的《毅圃》雜誌等。我們還與港臺很多學術機構建立了密切聯繫,比如唐君毅弟子霍韜晦先生主辦的香港法住學會,唐君毅弟子梁瑞明主持的香港志蓮淨苑夜書院、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以及臺灣“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近代史所、臺灣“中央”大學儒學研究中心、鵝湖月刊社、臺灣東吳大學、臺灣華梵大學、臺灣大學等,唐君毅的很多港臺學生為感念師恩,傳承師學,每年都要到宜賓學院講學,參加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主持的“儒學論壇”。他們給我們提供了大量唐君毅研究資料,像唐君毅的弟子劉國強先生向中心提供了“唐君毅書信”光盤以及相當多的珍貴照片等。此外,我們還建立了“唐學網”——國內唯一一家專門研究唐君毅的學術網站。中心已經初步建立起了唐君毅研究的資料中心。國內不少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為研究唐君毅,均向中心尋求過資料幫助。

  我們在積極蒐集唐君毅研究資料的同時,還呼籲地方政府對唐君毅故居進行保護和修繕,未來規劃將建成唐君毅紀念館。唐君毅先生外甥王康先生打算將唐君毅墓從臺北觀音山遷葬回故鄉,我們將盡力玉成其事。

  當然蒐集資料不是目的,而是為研究提供方便和條件。在科研方面,我們儘可能凝聚國內外研究唐君毅的學者,形成一支尤其是以碩士生、博士生為主體的研究隊伍,只要這些碩士生或博士生以唐君毅作為自己的論文選題,均可向中心申報課題,立項後中心將給予一定經費資助,特別是資助博士論文出版,比如北京大學胡軍教授指導的馬亞男、王怡心兩位博士,其博士論文都是研究唐君毅的,其出版均得到中心的資助。

  在唐君毅研究成果方面,我們主要是以《唐學叢書》的形式集中推出,現已推出第一輯,它們是:何仁富主編《唐學論衡——唐君毅先生的生命與學問》兩本、馬亞男著《唐君毅知識論思想研究》、王怡心著《唐君毅形上學研究——從道德自我到心靈境界》、何仁富著《唐君毅人文人生思想研究——儒家人文與中國人生》、何仁富編《唐君毅愛情書簡》,現正準備推出第二輯。關於其他四川思想家研究,我們計劃以《四川思想家研究叢書》的形式推出,今年出版第一輯,它們是:何仁富著《賀麟與唐君毅理想唯心論研究》、代發君著《賀麟西方古典哲學譯介研究》、趙豔婷著《賀麟新儒者人格說研究》、趙均強著《性與天道 以中貫之:劉沅與清代新理學的發展》、駱鳳文著《易道大觀》、楊永明主編《周太玄教育文選》(一)。前四本已經出版,後兩本即將出版。

  中心除專職研究人員外,還有兼職研究人員。凡是申報成功中心課題者便成為中心的兼職研究人員,結題完成就退出,進行鬆散式管理,不斷參與課題的就形成穩定的兼職研究人員。

  重視學術成果交流與傳播

  我們中心聘請了相當龐大的顧問團隊,這些顧問要麼是從四川走出去的德高望重的老專家、要麼是對四川思想家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專家學者。比如2010年去世的前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謝韜先生自中心成立伊始就擔任中心的學術顧問。他特別關心中心的發展,2004年專程到宜賓學院指導中心的工作,並與學校領導就中心的發展與規劃進行座談。再如武漢大學哲學系蕭萐父教授生前一直關心中心的發展,2005年我與中心前主任何仁富教授一起去武漢拜訪過他。已去世的北京大學周輔成教授和唐君毅先生是很好的朋友,他在生前也很關心中心的發展,並給“唐學叢書”寫序。北京大學的黃楠森教授是四川富順人,他既是中心的學術顧問,也是《思想家》刊物主編。其他學術顧問還有像武漢大學郭齊勇教授、中山大學李宗桂教授、四川大學舒大剛教授、臺灣東海大學蔡仁厚教授等都是當今學界之翹楚,對中心的發展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我們中心還聘請了一批在學術上很有建樹的專家學者擔任學術委員,如北京大學哲學系胡軍教授不僅是中心的學術委員,而且被聘為中心的名譽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宋志明教授,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黃玉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劉國強教授等都是在新儒學研究上比較有成就的學者。他們擔任中心的學術委員,負責指導中心課題的發佈與審定,幫助規劃中心的發展方向。

  記得中心當時成立時很多學者說該中心不應成立在宜賓學院,應該設在四川大學,認為四川大學的研究力量才足以勝任四川思想家研究的重任,但也有人說我們富有遠見,搶佔了一個學術制高點。實事求是地講,中心設在宜賓學院,研究力量確實要受些限制。但是通過近十年的努力,宜賓學院通過中心這個平臺與國內外相當多的學術機構和學者建立了密切的聯繫,每年都可以邀請到一批著名學者來校講學,極大地活躍了學校的學術氣氛,宜賓學院的廣大師生員工獲益良多。

  儘管在學術顧問和學術委員的支持下,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對存在的問題也有很清醒的認識,主要表現在目前中心研究人員構成不很平衡,研究力量還非常薄弱,自身的研究成果還不夠豐富,網站欄目更新較慢等,我們今後將在加強自身研究能力方面下功夫,嚴格按照《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努力在科學研究方面、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方面、學術交流方面、諮詢培訓方面、管理體制方面下功夫,力爭走出一條適合中心實情的發展新路。

  鍾永新:請您介紹下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成立以來舉辦的學術研討會和學術交流等情況。

  楊永明:中心成立以來,特別重視重視學術交流,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將各類專家“請進來”,選派代表參加學術研討會“走出去”,努力擴大中心的學術影響。

  1.舉辦學術研討會和參加學術交流

  比如2011年5月28——30日,我們舉辦了一場主題為“道德、精神與文化:東方和西方”的跨學科國際學術研討會。由於中心專職研究員邵明博士長期參與組織這個會議,研討會先後在美國、韓國、希臘等地舉辦,今年第一次在中國召開,原來打算在北京大學召開,因邵明博士來宜賓學院工作,該會就被移到我校召開,由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與美國精神、倫理和全球意識中心共同承辦。來自美國、加拿大和印度的專家學者,與來自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傳媒學院及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的學者一道,共同探討了東、西方社會的道德價值觀念和傳統文化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處境中的作用和意義。大會一共開了3天,有美國、加拿大、印度等外國學者14人,大陸學者20餘人參會,這是中心真正意義上舉辦的第一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原來還承辦協辦過一些會議,如2004年4月舉辦“百年四川思想家價值回顧”和“唐學研究與唐君毅故居保護和開發”研討會;2005年4月舉辦“中華文學史料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年11月舉辦第一屆“儒家倫理與東亞地區公民道德論壇”,2009年11月舉辦“紀念唐君毅誕辰100週年暨學術思想研討會”。許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都因這些會議來中心講學、交流訪問。

  中心除了自己舉辦各級各類學術會議外,還積極選派專職研究人員參加中心國際國內的學術交流會議,包括第七屆、第八屆新儒家國際學術研討會等。

  2.協辦《四川思想家研究專欄》

  為及時推出四川思想家研究的成果,擴大四川思想家研究的學術影響,壯大四川思想家研究的學術隊伍,我們中心自2010年起與《宜賓學院學報》合作,在《宜賓學院學報》開闢“四川思想家”研究專欄。該專欄每季度出版一期(每年第1、4、7、10期),每期發表2-4篇文章,我們通過對外約稿、學術委員供稿等形式邀請海內外學術大家撰寫有關四川思想家研究的論文,同時注意吸收學有專長的碩士、博士撰寫的確有新意的文章,一年多來,刊後反響不錯。中心打算與學報編輯部共同努力把該專欄辦成富有影響的特色專欄,以後在適當的時候將專欄文章結集以《思想家》集刊的形式出版,現在知道“四川思想家”研究專欄的學者還比較少,我們正在努力擴大宣傳,讓更多的專家學者參與其中,如果以後稿件數量多而且質量高,我們還可以將專欄辦成每年六期或者每期都有。

  3.舉辦“思想家論壇”和“儒學論壇”

  中心廣泛邀請海內外專家學者前來講座,已舉行了近百場學術講座,如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主任張燦輝教授、臺灣東吳大學前文學院院長黃兆強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廖伯源教授、臺灣“中央”大學中文系主任楊祖漢教授、香港理工大學翟志成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劉國強教授、鄭宗義教授等、四川省哲學會會長、四川大學冉昌光教授、著名文化學者、重慶陪都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康先生、四川大學舒大剛教授、楊天宏教授、北京大學胡軍教授、山東大學黃玉順教授、清華大學錢遜教授等學術大家都曾來我校講學。這些專家學者在師生講學的同時,我們中心還根據專家的學術專長舉辦“思想家論壇”或“儒學論壇”,極大地開闊了我們的學術眼界,促進了中心與專家學者的學術聯繫,增進了宜賓學院的學術氛圍。

  鍾永新:研究思想家就要研究思想史,有無四川思想史或者四川思想家在中國思想學術史上的研究?

  楊永明:

我們初步計劃先做“四川思想家文獻選編”、“四川思想家年譜長編”,再寫“四川思想家評傳”,陸續推出“四川思想家研究叢書”,特別是要研究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四川思想家?通過分析比較研究,總結說明四川思想家所具有的不同特點。

  這裡可以舉個例子,抗戰時期宜賓李莊歡迎同濟大學遷川至今被傳為佳話,當時同濟大學在無路可走的時候,宜賓李莊紳士發出十六個字的電文“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李莊以博大的胸懷吸納了同濟大學到宜賓市李莊古鎮辦學,對於同濟大學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當時李莊由於擁有眾多的研究機構和著名學校,儼然成為國家學術重鎮,體現了四川人的包容性和接受性,雖然說四川封閉,但四川人並不封閉。


蜀人鍾子丨蜀問錄·楊永明:四川思想家值得研究 2011

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資料室藏品——唐君毅夫人謝方回書法手跡。鍾永新 攝

  【訪談手記】 設在四川宜賓的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彙集了自古至今的蜀學大家資料,在川南堅守著他們的學術研究,承繼開啟著思想火炬的傳遞延續,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多的四川思想家?這引起記者強烈的探尋拜訪意識。(鍾永新)


  【相關介紹】

  新儒家

  新儒家是指中華民國新文化運動以來全盤西化的思潮在中國的影響力擴大,一批學者堅信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仍有價值,認為中國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恆的價值,謀求中國文化和社會現代化的一個學術思想流派。

  1921年學衡社的成立及1922年學衡雜誌的創刊,以純學術的形式融化新知昌明中國文化的精粹,同時也引發了新儒家哲學思辨的興起。新儒家之所以“新”,如方東美所說:“返宗儒家,融合中西哲學,以建立新儒學”。牟宗三說:“凡是願意以平正的心懷,承認人類理性的價值,以抵抗一切非理性的東西(包括哲學思想、觀念系統、主義學說、政經活動……),他就是儒家,就是新儒家。”當代新儒家的共通點是一方面致力對儒、釋、道三家作出新的詮釋及應用,另一方面把西方哲學思想融會在中國傳統智慧之內,從而肯定中國傳統哲學也可發展出民主與科學等現代思。 (來源:百度百科)

  唐君毅

  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賓人。中國現代學者,哲學家、哲學史家,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出身書香門第,幼承庭訓,接受過良好的舊學教育。曾就讀於中俄大學、北京大學、畢業於中央大學哲學系。青年時代頗受梁啟超、梁漱溟、熊十力學術的影響。曾任教於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任過江南大學教務長。1949年起香港,與錢穆、張丕介等創辦新亞書院,併兼任教務長、哲學系主任等職。1958年與徐復觀、牟宗三、張君勱聯名發表現代新儒家的綱領性文章《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受聘為該校首任文學院院長和哲學講座教授,1967年任新亞研究所所長。

  唐君毅學問淵博,學貫中西,對中、西、印哲學思想無不盡心鑽研,尤用力於中、西、印三大文化傳統中所體現的人文精神。主張以"道德自我"的觀念立論,通過人生體驗、文化意識和道德理性的探索,來考察和反思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精神。認為應該在哲學體系的基礎上,由"道德自我"而擴大為人的生命主體及整個心靈的活動,用以涵蓋一切知識與學術文化,建立一個以儒象形上學為核心的、更為廣大和融通的哲學體系。他以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為理論基礎,吸收佛學的"唯識無境"的思想,提出了"心通三向九境"說,所謂"三向",即心靈生命先朝向客觀境界,其次朝向主觀境界,最後朝向超主客觀境界;所謂"九境",即客觀境界中所見的或所表現的個體界、類界、因果界,主觀境界中所見的或所表現的時空界、意義界、德行界,超主客觀境界中所見的或所表現的超時空界、真法界、性命界。他認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儒家孔孟的精神為樞紐而形成的,是"依天道以立人道,而使天德流行於人性、人倫、人文之精神仁道"(《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而以仁為核心的中國文化,始終具有無限的統攝性和寬容性,不同意經近百年來中西文化的衝突,中國文化已經全線崩潰的觀點,提出應以中國文化為主,吸收和統攝西方文化的精神。 唐君毅一生的著作甚豐,主要的著作有:《道德自我之建立》、《心物與人生》、《人文精神之重建》、《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哲學概論》、《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等。 (來源:中華五千年網站)


  【參考閱讀】

  溝口雄三:中國思想與中國思想史研究的視角

  史華慈:《中國古代思想的世界·導言》

  艾爾曼:中國文化史的新方向:一些有待討論的意見

  徐復觀《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方法與態度問題》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自序

  韋政通:治中國思想史之獨特性

  方光華:侯外廬與中國思想史研究

  張豈之:五十年中國思想史研究

  李澤厚:思想史的意義

  許紀霖:二種危機與三種思潮——二十世紀中國的思想史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研究文獻

  思想史為何在當代中國如此重要——葛兆光教授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講演

  作為思想的思想史研究

  ——《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變》(第一卷)

  http://tech.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7/24/7900530_0.shtml

  羅志田:讓思想回歸歷史——近代中國思想史研究反思

  桑兵:中國思想學術史上的道統與派分

  中國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探討

  鄭大華 王毅: 新世紀以來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蜀人鍾子丨蜀問錄·楊永明:四川思想家值得研究 2011

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出版的刊物著作 (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提供)


  注:本文2011年9月30日首發於中國社會科學網


【文圖丨鍾子先生,自號釜溪散人,作者原名鍾永新。系立身國學網編委會編委、人文頻道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