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強制上岸?不要這樣做!

網貸領域有“強制上岸”的說法,如果信用卡有同樣的大額債務的情況下,我們卻不建議這麼做。有一類負債人,自身的還款遠遠無法償還債務,比如月薪3000元,負債40萬,自身更沒有任何的車、房或資產。

“實在還不起了,生存都成困難了,錢要怎麼還?”更何況現實中大多數債務崩盤的人,大多都是“以貸養貸”造成的難題。生存都成困難的情況下,最無奈的選擇只有:強制上岸。

強制上岸,通俗理解就是暫時性不還錢,無視催收,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積攢一定的資金,然後等到手中有一定本錢後,和這些平臺或者公司談減免,或者按照本金償還等條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強制上岸通常發生在網貸領域,信用卡逾期的話,並不建議強制上岸。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網貸的特殊性,利息較高,大部分在24—36%之間,甚至還有一些違規的超過36%。相比較銀行的正規來說,網貸的持牌也好,正規性也好,都是需要被核查的。雖然說經過去年的大浪淘沙,的確有一些網貸公司被整改、清退,可是審查監管的力度,風控的門檻,相比銀行的確偏低,而且還存在某些“虛假宣傳”、“虛高利息”等問題。而信用卡方面的利息,不論怎麼被詬病,但實際上受法律保護,在24%的紅線內。

其次,網貸的用戶基數與催收情況。網貸平臺的數量以及用戶基數,規模要比銀行小的多。同時,在法律保護上,只要不存在騙貸的情況,基本上都是以民事為主。

而信用卡則是兼具民事和刑事,因為二者逾期後承擔的後果不同,在催收上也是力度有所不同。網貸會採用一些偏極端或者踩線的方式來施壓,信用卡則相對正規。如果出現爆通訊錄之類的催收手段,有幾個負債人會心甘情願還錢?

最後,從影響力來說。很多負債人擔心負債的事實被家人知道,銀行的公信力可比網貸要高很多。同樣是負債,家人或者朋友得知欠銀行錢的反應,一定會比網貸平臺高。

如果強制上岸,網貸催收,負債人可以說是信息洩露或者是騷擾電話,來安住家人的心。但是銀行的來電,基本上就無法適用了,銀行畢竟是銀行,那種權威性在老百姓心裡根深蒂固。

立哥想提醒,強制上岸,一定是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最為無奈的選擇。因為強制上岸,意味著放棄徵信,放棄正常還款,要面臨的催收力度加倍、身心壓力會加重。這種決定甚至會影響到身邊的人,尤其是網貸爆通訊錄這條。

至於起訴問題,網貸公司一般很少會有起訴的,畢竟很多平臺自身存在一定的問題,讓負債人詬病。但是銀行起訴,不僅可以民事也可以刑事的名義起訴,民事甚至有3000元就被起訴的。

所以在強制上岸這點上,實在沒有還款能力,網貸可以考慮,信用卡逾期真的不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