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面貌徹底改變了--11國內新聞--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刊雜誌--版權渠道--首頁

本報北京電(記者王浩)淮河是新中國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日前介紹,自1950年《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出臺以來,70年治淮總投入近1萬億元,直接經濟效益接近5萬億元。淮河流域以不足全國3%的水資源總量,承載了全國大約13.6%的人口和11%的耕地,貢獻了全國9%的GDP,生產了全國1/6的糧食,淮河的面貌發生了徹底改變。

洪澇災害防禦能力顯著增強。佛子嶺水庫、蒙窪蓄洪區、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等一大批治淮工程的相繼建成,使淮河流域基本建成以水庫、河道堤防、行蓄洪區、控制性樞紐、防汛調度指揮系統等組成的防洪除澇減災體系。“淮河防禦洪水已由人海防守戰術,逐步轉變為科學調度水利工程的從容應對局面。”魏山忠說。

水資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有效支撐了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淮河流域已經建成6300餘座水庫,約40萬座塘壩,約8.2萬處引提水工程,規模以上機電井約144萬眼,水庫、塘壩、水閘工程和機井星羅棋佈。

水生態保障能力持續提升,推進流域生態環境進入良性發展軌道。截至2018年底,淮河流域累計治理山丘區水土流失面積5.3萬平方公里,桐柏大別山區、伏牛山區、沂蒙山區水土流失普遍呈現好轉態勢,水土流失面積減少六成以上。依託已初步形成的江河湖庫水系連通體系多次成功實施生態調水,有效保障了南四湖等缺水地區生態環境安全。

治理淮河久久為功。水利部總規劃師汪安南介紹,目前國務院確定的進一步治淮38項工程,已累計開工32項,其中10項已全面完成。今年前9個月,共落實治淮投資770億元,超過了去年同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