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一個高富帥的奮鬥史


李淵——一個高富帥的奮鬥史



我一直以為唐朝是個最讓人熱血沸騰的時代,不僅能在國內紅一片,還能走紅世界。

唐人街足夠證明他的知名度。

唐人兩人足夠說明了他的世界地位。

就連唐詩,也表明了他的文化水準。

通俗點說,唐朝是唯一一個既能活躍於民間,還能走紅於廟堂的朝代。

這樣一個美好的朝代,作為開創者李淵應該是最為人津津樂道。

研究他成功的人按照世俗的邏輯來算,應該是最多的。

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他的知名度很高,但比不過自己的兒子。

他的功勳很多,但依舊比不過自己的兒子。

他的膽子很大,卻依舊被兒子的鋒芒掩蓋。

時至今日,他留在史書上的謎題還很多。

人生最大的謎題莫過於在造反這件事上,他到底是不是第一人。

市面上流傳的各種版本的小說,史書,都很輕鬆的將這個唯一拿得出手的功勳劃撥在他兒子的名下。


《舊唐書·高祖本紀》:“太宗與晉陽令劉文靜首謀,勸舉義兵。”

《新唐書·高祖本紀》:“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計已決,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懼不見聽。”

《 新唐書·太宗本紀》:“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

《舊唐書·太宗本紀》記載:“時隋祚已終,太宗潛圖義舉,每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願效死力。”

《 資治通鑑》記載:淵與裴寂有舊,每相與宴語,或連日夜。文靜欲因寂關說,乃引寂與世民交。世民出私錢數百萬,使龍山令高斌廉與寂博,稍以輸之,寂大喜,由是日從世民遊,情款益狎。世民乃以其謀告之,寂許諾。

大意是,造反,李淵很不情願。

最終經不住李世民不斷慫恿,這才被迫起事。

根據史書記載,造反那天,父子倆在太原的辦公室了密謀了很久。

主旨只有一個,那就是大隋集團已經呈土崩瓦解之勢,這個時候挖一下牆角,弄不好就佔了大隋集團。

李淵很猶豫。

畢竟造反的風險不是一般的高,萬一牆角沒挖成被人掉過頭來,那是要株連九族的。

見老爹猶豫,李世民、僚屬裴寂、劉文靜乾脆玩起了先斬後奏,讓年過五十的李淵睡了一回表弟(楊廣)的妹子。

於是,上了賊船的李淵在李世民等人的幫助下,誅殺了隋煬帝監視他的王威、高君雅,正式起兵造反。

大事確定後,李世民率領他精挑細選的起義軍,用了半年功夫,取代隋朝,開創了大唐…………

這種帶有幾分戲說的筆調很難與歷史上李淵不相符?

筆者忍不住要問,這還是那個倜儻豁達,任性真率,寬仁容眾,遇事無斷制的唐高祖麼?

很顯然,不是?

那麼真實的李淵是個什麼樣子的呢?

我認為是個他一直是個心存大志的人。

這一點很早就有人看出來了,一個叫史世良的人,善於給人相面,他告訴李淵說:“您的骨骼驚奇,必為一國之主,願您自愛,不要忘記鄙人說的話。”
於是,李淵有了遠大的目標。

為了這個目標,他很努力的做好自己的本分,我相信如果不是表弟(楊廣)在治國這條路上用力過猛,他一定會老老實實做個看門護土的封疆大吏。

但歷史給了他機會。

所以他很好的把握了機會。

在他69歲的生命裡,他從未放棄過自己的理想。

唯一記住只有兩個字——奮鬥。

如果用現代的眼光來看,他的一生未必是鳳凰男奮鬥史,但說是富二代努力史並不為過。

下面,就讓我們他逆襲的一生,是如何奮鬥的。

公元566年,李淵出生在長安。

人常說投胎全靠撞大運,運氣好的,一出生就什麼都有了,運氣差了點,一出生什麼都沒有。

李淵就是撞上大運的一撥。

祖上的祖上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世代顯貴。

祖父李虎,在西魏時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國之一。

老爹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

老媽,對不起沒找到名字,唯一知道的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親姐姐。

這身世,不是一般的嚇人。

出生在這樣的世家,除了天上的月亮不能摘之外,其他的要什麼有什麼一點都不為過。

你除了羨慕妒忌恨一點辦法也沒有。

七歲,父親李昞去世,其襲封為唐國公。

王侯將相,有人奮鬥了一輩子都連門檻都沒進,而他一出生就定了。

氣人不,氣人。

更氣人的還在後面。

大富大貴就算了,性子差一點,再來點敗家的勾當,你我也能平衡一點不是。

可以很豪邁的說一句,老天爺對人是公平的,別看你今日錦衣玉食,明日說不準就睡大街呢?

但這話用在李淵身上一點都不合適。

長大後的李淵為人灑脫,性格開朗,待人寬容。

標準的高富帥不說,會燒飯,會幹事業,為人還很溫柔。

站在這樣的人身邊,你也許想到的只有四個字,老天不公。

可老天爺就是喜歡性子溫柔的人。

還沒來得及給自己人生做好規劃的李淵,歷史就送給了他一件大禮。

小姨夫楊堅努力多年,終於取代了北周靜帝的皇位,著手開創了大隋集團,在迅速滅陳後結束分裂,統一了中國。



雄才大略的隋文帝沒有忘記了自己的好外甥,本著公司都是自己人的覺悟,隋文帝任命李淵為千牛備身(皇帝的禁衛武官)。

天天跟著領導,你能說沒前途。

有人說,我要是有這條件,我也能成功,沒準做的比他還好。

這話也就是騙騙自己,糊弄糊弄老婆孩子,發洩發洩現實的不公而已。

真擱在你身上,未必能做的比李淵好。

試想,能一手打造大隋江山的隋文帝,能輕易用一個被富貴侵蝕的窩囊廢。

很顯然不會。

從後來的結果來看,隋文帝特別親近器重李淵,累任譙州、 隴州、 岐州三州 刺史。

沒兩把刷子,就是親戚也未必看得上你。

真實的歷史告訴我們,李淵會的不光兩把刷子,還有很多刷子。

公元大業九年(613年),表弟楊廣心血來潮,要打造大同天下的大隋,證明自己是大隋最雄才偉略的太子爺,不顧群臣反對,執意征伐高句麗。

鑑於李淵已經有二十餘年的地方工作經驗,又是自己的親戚,所以楊廣讓李淵負責後勤——督運糧草。

歷史上幹這個工作的人很多,前面的蕭何,後來的李善長都是幹這個的。

這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工作,但卻最能考驗一個人的能力。

沒有卓越的協調能力根本做不好這項工作,很顯然楊廣相信李淵有這個能力。

事實證明,楊廣的眼光很準。

當時楊玄感正在造反,楊廣立馬調任這位表哥擔負起了鎮守甘肅地區的任務。


幾個月後,楊玄感兵敗被殺,去了甘肅的李淵卻廣交天下豪傑。

儼然要走楊玄感的老路。

此時的大隋江山正被無數起義軍挖牆腳,李淵如此大張旗鼓的拉攏天下豪傑,難免引起了楊廣的懷疑。

他決定來一場試探。

他命人送去了一道詔書,讓李淵立刻來自己的辦公室彙報工作。

李淵沒去。

局勢很明顯,稍有不慎,就會有去無回。

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他,這個時候絕不可能頭腦發熱衝過去跟領導說什麼工作。

得觀望,揣摩領導的意圖。

應該說,這一次李淵又對了。

據說,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就在楊廣的身邊。

隋煬帝問王氏:“你舅舅怎麼還沒來?”

王氏:“他病了?”

隋煬帝又問:“病的要死了嗎?”

消息通過各種渠道傳到了李淵的耳朵裡,一番揣摩之下,他迅速做出了判斷——表弟這是懷疑我。

於是我們的李淵開始他的影帝之路。

儘管這個表演很簡單,但要想取信於人,讓人相信那不是在演戲,而是真切的生活,那就得拿出教科書一般的演技。

為此李淵利用了各種生活的細節。

在看完《演員的自我修養》後,李淵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甘肅的街頭上,小酒館裡,我們經常能看到一個滿臉鬍鬚的醉漢在不停的喝酒,嘴裡說著醉話。

甘肅最有名的酒樓上,李淵出手就是好幾萬。

工作之餘,開始向下屬索要過節費。

利用職務之便,明目張膽的要人要錢,不給我就不給你辦事,給的少了還不行。

一個演員最好的演技就是用你的愛,用你自己的靈魂,傳遞你的生活。

這一次,李淵做到了。

楊廣相信了。

危機就此過去。

人生誰不是在奮鬥,即便是我未來是大唐皇帝,現在的我也在努力奮鬥做個好演員。

消除嫌疑的李淵很快被派往山西、河東討伐捕獲賊人。

而這一次,他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奮鬥史。


大軍剛抵達到達龍門時,反賊首領母端兒率領數千大軍包圍城池。

李淵當機立斷親率領數十鐵騎大戰敵軍,連發七十多箭,被射中的皆應聲倒地。反賊大敗,李淵趁機收編萬餘人,實力大增。

被看我平日吃喝玩樂,奮鬥的事兒,我一件也沒少做。

如果說這些只是小打小鬧,那麼接下來的一撥就是徹底大幹一場了。

公元616年,李淵靠著出色的表演得到了右驍衛將軍的官職,這是一個正兒八經有實權的官職。

沒有兩把刷子,沒人會將這樣的位置送給你。

親戚也未必管用。

這次李淵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了後人一個道理,再鐵的親戚沒有點才華,親戚也只能是親戚,僅此而已。

當時突厥侵犯邊塞,隋煬帝便讓李淵和馬邑郡守 王仁恭一同北擊突厥。

應該說這個安排還算不錯。

三打一,總不會吃虧。

可事實全部是那麼回事,馬邑郡守、王仁恭根本就沒帶多少人馬來。

三打一變成了二坑一了。

還是李淵當機立斷,選出擅長騎射的兩千騎兵,吃住騎射仿效突厥兵,趁著空閒就是一陣射獵馳騁,又另挑了一批挑選善於射箭的士兵作為埋伏,愣是將二坑一的局面變成了一比一的局面。

決勝局,李淵親自佈置了一撥埋伏,徹底解決了突厥。

這波操作,沒有十幾年的奮鬥根本做不來。

誰說李淵不奮鬥,他一定會跟誰急。

如果沒有歷史給的機會,那麼李淵也許只是一個合格的大隋戰士,絕不會是大唐的開國君王。

和所有成就大事的人一樣,李淵早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

每個人的人生至少有兩個起點,一個是出生的時候,另一個是你找到了方向並且為之奮鬥的時候。

很多人,總是感慨命運的不公,卻忘記了一個人即使選擇不了出身,也要知道自己應該選擇去往哪裡?

在眼看了各路起義軍風起雲湧,大隋集團變成一盤散沙的時候,李淵知道自己應該走向哪裡。

那個地方的確很兇險,但一個勇敢的人不應該怕兇險。

很多時候,我們看歷史總是被一些不著邊際的演義左右,久而久之,我們便忘記了真實的歷史。

比如我們熟悉的公元617年,這是李淵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的日子。

因為這天,是他親自策劃了反隋的大業。

儘管他已經52歲,但他仍然不失為一個有雄心壯志而、又有氣勃勃的幹練領袖人物。

很多人都說,這一切都是他的二兒子李世民乾的。

對於這一點,他相信稍微看點大唐歷史的人都有一個很清晰的分析能力,一個在平叛軍、打突厥,霍邑之戰都十分英明的人,怎麼偏偏在準備起兵的這段日子裡,變成了窩囊廢呢?

很顯然,他被嚴重低估了。


李淵——一個高富帥的奮鬥史



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曆五月十五日,那場左右歷史的演戲他才是主角。

是他決定先發制人,殺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晉陽。建大將軍府,與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3萬南下,正式開啟了逐鹿中原的道路。

“太武皇帝(李淵)發號晉陽(太原),公之戾止,若何符契,以石投水,百中之策無遺;言聽計從,千里只勝斯決” ——《唐儉墓誌銘》

此後的路,依舊是他在安排。

是他,在起兵之初就明白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所以他提前給突厥寫了封書信:“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通過突厥搞好關係,他的後方才一直穩定。

不然,這麼好的機會,突厥不上門,那不是傻子麼?

其次,是他知道做人要低調,就算有野心,也不能過早的暴露,不到最後一刻,堅決不暴露。

本著這個心思,他前期還博取世人的同情和讚揚,打上了清君側的口號,甚至在微信裡對瓦崗軍首領李密說一大堆肉麻的話,這些話聽得自己都嫌惡心,這麼做,還不是為了讓李密放鬆警惕,自己好放手一搏。

這些策略都很成功,靠著大赦、封官許願和大加賞賜的政策,再加上李世民在戰場上的勝利,他竟一夜之間成為各路起義軍最猛的一路。

公元(618年),他眾望所歸在長安登基為帝。

如果,他沒有活躍戰場,那麼就是從這一天起。

這麼做並非他不想上戰場,一個努力奮鬥的人,又怎麼會不想念戰場呢?

可後方總要人來守,大家都去打仗,建設靠誰呢?

那幾年,大唐百廢待舉。

是他一面組織力量進行統一全國的戰爭,一面注意加強政權建設。可以負責任的說,李世民能毫無顧忌的在前方建功立業,靠的還是他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的大力支持,沒有他的奮鬥,大唐還是那個大唐,難免會少了些底蘊而已。

他一生活了69歲,前面52年,他努力做一個合格的高富帥。

後面的9年,他努力的讓自己做一個合格的皇帝。

最後的7年,他努力的讓自己做一個不問世事的老人。

應該說,他很好的完成了這一項工作。

如果說,他做錯了什麼,那就是在挑選接班人的事情上大意了些。

他有21個兒子、19個女兒。

最出色的算二兒子李世民,比其他人的能力,世民在軍事上,胸懷上、政務上、用人上面高出了太多太多。

多得讓人有些妒忌。

當初,他起兵造反之時,世民出力最多,後來南征北戰也是世民戰功最豐,可以負責任的說,大唐的江山有一大半是世民打下來了。

為此,他曾經承諾過,事成,當立世民為太子。

可等坐上了皇位,他才知道,一個父親對做不到的事不該那麼早就給出承諾。

都是自己的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
誰做接班人他都願意。

所以,他選擇了大兒子建成。

作為接班人,建成雖說沒有世民那麼出色,但也是出類拔萃的人物。

當初起兵造反,建成率軍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關,攻克長安。

大唐建立後,他率軍打退突厥入侵,平定山東,功勳也不少。

在接班人這個問題上,建成沒毛病。

但他還是低估了世民的影響力。

由於處處活在世民的陰影下,建成時時刻刻都抱著一種緊張的狀態。

整整8年,他都沒有睡過一個好覺。

為了壓制世民,他不得不和元吉混在了一起。

兩個孩子時時嘀咕,最終演變了殺戮。

他們先是通過手段來削弱世民的兵權,繼而各種下毒,刺殺,都有。

這些他不是不知道,可他始終相信他們是兄弟,總有一天會明白的,誰做皇

帝都一樣。

一樣相親相愛。


李淵——一個高富帥的奮鬥史


……

但這一次,他錯了,錯得很徹底。

這是他人生裡唯一的錯誤。

公元626年6月最後一天,他和往常一樣,處理了政務就去了後院。

人老了,精力總比不上以前。

不多時就靠在老婆身上睡著了,等他醒來的時候,才發現外面已經是另一番景象。

以前他是不相信什麼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鬼話。

那天他信了。

起因是世民被人下了毒,吐了不少血。

一直猶豫的世民終於在謀士的勸說下,開始對自己的大哥和四弟動手。

他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在玄武門設下埋伏,趁著建成和元吉上朝的路上,將他們一舉給殺了。

建成的5個兒子全部被殺,全家被逐出皇室宗籍。

歷史把這一天稱作“玄武門事變”。

還說這是大唐輝煌的開始。

根本就是鬼話,這根本就是他的苦楚日。

好不容易養大的兒子,就這麼被殺了。

做父親的哪能不痛心。

他躲在後院裡大哭了一場,三天後再次出來,他不得不面對現實——立世民為大唐太子。

他痛苦地下詔說,“從今天起,軍隊和國家的各項事務,無論大小,全部委託太子處理和決定,然後再報告給朕。”

面對這樣的結果,他並沒有感到有多麼的不捨。

只是,他有一點不明白,本是相親相愛的親兄弟,為何下手竟這麼狠呢?

這個疑問,他問了自己一天一夜依舊沒有答案。

在一個黃昏,他把世民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親自詢問了這個答案。

“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們可是你的親兄弟?”

“ 父親該問一下他們,是否把我當兄弟了,還有父親,你可還記得曾經的諾言?我是被逼的!”李世民盯著李淵的雙眼說道。

李淵嘆了口氣,他很清楚,這一切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看著跪在眼前的兒子,他忽然鬆了一口氣,他忽然發現自己看得開,比起死,他更怕大唐沒有繼承人。

如今,這一切都雲消霧散了。

許久,他才緩緩說道:“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

我幾乎放棄了你,還好你沒有放棄。

老爹不如你啊。

我老了,這天下就交給你吧!

半個月後,他退位,稱“太上皇”,李世民登基為帝,是為唐太宗。

8年後的一個夜晚,已經病重的李淵看著窗外的月亮,開始回望自己的一生,曾經的曾經他是一個標準的高富帥,為了心中的目標,他走上了一條奮鬥之路。

在這條理想的路上,他有過猶豫、有個疑惑、甚至有過害怕,但很欣慰的是,他一直努力的走了下來。

世間的路最不好走的也許就是理想之路,奮鬥之路。

他很慶幸自己走了下來。

人生到了這個年紀還有遺憾麼?

似乎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