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關於“批判性思維“或者“懷疑精神”的描述有哪些?

知行合一時


‘’ 批判性思維‘’及其教學        一、批判性思維的內涵及其現實意義  批判思維指人們對某一現象或者事物做出利弊的判斷和評價,要求人們對所評判的現象有獨立、綜合、建設性的見解。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一)有助於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無助於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解決,而批判性思維能夠提供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批判性的思維能力,即“提出相關問題、認識並且定義問題、分析辨別各方觀點、尋找並使用相關證據、最終做出合理的判斷的一系列的能力”,能解決生活中的許多現實的問題,並且使問題清晰、簡單化,更好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二)有助於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時代  信息化時代新知識的產生和傳播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夠更好地分辨進而選擇、利用信息。批判性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界定問題,從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中找出問題的相關內容,並且能夠分析內容之間的聯繫,分辨各種觀點的利弊,從而增加學生在信息化時代選擇、理解、評價運用知識的能力,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時代。  (三)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批判性思維中界定問題、收集信息以及尋找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有助於創新精神的培養。首先,批判性思維中界定問題和分析研究問題都要採取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容易突破人們在長期學習和實際生活中的思維定式,創新性地解決問題。  二、我國傳統觀念中的批判性思維及其侷限性  我國傳統文化中對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同時,與西方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相比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二者之間的比較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認識批判性思維。  (一)以“質疑”為核心,不重視問題的解決  我國的批判性思維以“質疑”為核心,它力圖通過不斷地質疑探究來深化對特定人或事物的認識,但重視提出問題的同時往往忽視解決問題。  (二)強調嚴謹的治學態度,不重視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中國傳統的批判性思維強調在學習過程中的疑問與思考,而缺少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批判性思維的意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反映出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孟子曾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說明了讀書中懷疑精神的重要性。。  (三)注重自我的領悟方式,缺乏與課程學習的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對批判性思維的認識集中在提高思辨能力的方面,限制了對批判性思維的開發和利用,對於批判性思維教學的研究沒有列入學科研究的整體規劃之內。這與當前國際社會普遍倡導的“批判性思維運動”形成相當大的反差。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促進學生養成批判性思維的意識。  三、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要求教師創造主動學習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出學生無法立即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有效地思考,構建情景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並且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一)創造主動學習的環境  主動學習的環境使學生成為主動學習的個體,有利於思維的發展。學生無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新的情景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理解這些知識的基本概念。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環境,包括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教學,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都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激發好奇心能夠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地思考,有利於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教師教授內容前通過有趣的提問,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思考過程的缺陷,通過組織課堂討論、小組合作項目等活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習慣,鼓勵學生對問題作嚴密的推理與分析。教師設計的作業與課程目標緊密相關可以考查學生學習進展情況。最後,教師要為學生們設定高的並且讓學生相信自己可以實現的目標。(三)設計探究性問題  當教師向學生提出一些他們無法立即回答的,又是比較貼近現實的問題的時候,更能夠激起他們的反應,他們也更有可能被引導進行各種類型的思維。當學生不會立即在教科書或者其他一些參考資料中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而應該是將各種不同的觀念和事實聯繫起來,才能夠獲得解決方法的時候,能更好地訓練學生的歸納、演繹、邏輯思維。此外,這些問題會經常在生活環境中發生,使學生把它們當成值得付出努力去解決的現實問題。  (四)鼓勵學生積極地思考  思考的過程就是訓練各種思維的過程。在討論課上,學生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傾聽教師和其他同學的意見。參與者們不同視角、背景和價值觀可以讓學生有機會思考問題,瞭解各種觀點,在新知識、新觀點面前檢驗自己思考過程的合理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只讓學生當旁觀者,將知識填鴨式地都給予學生。如果教師解決所有問題,當學生處理問題的時候,就會不明白需要什麼信息,從哪裡可以獲得信息。研究表明,在獲取事實方面有過專門練習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進步更大。   (五)構建基於問題解決的教學情景   在學生開始學習用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構建某種情景,並指導學生按照思維的步驟來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這些步驟包括以下內容:感覺到一個現在無法立即解決的問題或困難;清楚地確認問題;收集與問題有關的事實;提出可能解決該問題的假設;檢驗假設合理性;解決問題。在某些情況下,解決問題的步驟可能與上面有所不同,也可能跳過某些步驟,但是給學生提供機會了解這些步驟,運用這些步驟解決問題是必要的,能夠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3]。   (六)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學生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辦法,能夠有效地提高發散性思維能力。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對問題提出兩種以上的解決方法比較難。在學習的這個階段,向學生展示各種需要考慮的事實和條件,展示多種解決方式,或者要求他們在解決問題的練習過程中提出各種不同的可能性,這些都有助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軫念信箱


傳統文化關於批判與質疑?就兩字:禁止!非帝曰子曰都是異端邪說,除非你造反。


教育反思者


首先,華夏沒有為了批判而批判,沒有為了反對而反對,沒有以詭辯術論是非的傳統。

在信息獲取和判斷方面,宗旨有: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集思廣益。

聞過則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