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女人陪一個小男孩尋找父親,居然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電影”

多少人一生都在路上,在尋找?

在知乎上看到一條高贊回答,“體味生命的兩個最好的地方,一是醫院,一是車站”。

在醫院,生命無常,或者喜悅新生,最近距離的體會壓抑、幸福。

在車站,一個人、一雙人、一家人,或行色匆匆,或不疾不徐,每個人都奔波在路上。

倘若你迷失了什麼,又想尋找些什麼,可以去這兩個地方試試。

1998年巴西有一部電影《中央車站》,就是從車站講起,一個老女人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

一個老女人陪一個小男孩尋找父親,居然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電影”

老女人朵拉在車站以代筆寫信為生,但不會把信寄出去。小男孩約書亞和母親安娜找到朵拉給素未謀面的父親耶穌寫信。然而,安娜發生車禍去世,朵拉走上了陪同約書亞尋找父親的旅程。

這是一個溫暖治癒的故事,一舉斬獲1998年柏林電影節金熊家、最佳女演員獎、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獲得1999年美國全球最佳外語片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非英語片獎。

《中央車站》上映後,就被各地影評家贊為“世界上最好看的電影”。為什麼一個尋父之旅的故事,會有這麼高的評價?

01 男孩尋找父親,找到生活的依靠和希望

電影中9歲的約書亞,從沒有見過父親耶穌,他只知道耶穌是個優秀的木匠,“可以做很多東西,桌子、椅子,完全不需要別人幫助”。

母親安娜帶著他,在車站找到朵拉,請她幫忙寫信,給給北邦吉蘇的耶穌。安娜前後寫過兩封信,第一封寫“認識你是我最大的不幸”,第二封寫“我很想你”,但沒有變的是“約書亞想見你”。

孩子對父親的仰慕,來自高大的身影、堅實的臂膀帶來的安全感。即使從未謀面,約書亞依舊想要見到父親,且不容任何人詆譭。

安娜因車禍去世,約書亞被朵拉帶回家中。朵拉說,“你父親這麼久沒找你,他肯定是把你拋棄了,他一定是個酒鬼!不負責任!”

約書亞不喜歡這樣的朵拉,尤其是他發現寫給父親的信並沒有被寄出——朵拉是個騙子!

一個老女人陪一個小男孩尋找父親,居然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電影”

後來,約書亞被朵拉賣掉,他們之間單薄的信任支離破碎,即使朵拉出於愧疚,救回了約書亞,他們之間依舊是冷漠和對立。

約書亞堅持不懈的想要找到父親,也許這是他最後能夠觸摸的希望和溫暖。

在約書亞到達信封上的地址後,被告知穌不在,他賣掉了房子去了維拉杜橋,錢一到手他就去了酒吧。

也許耶穌並不靠譜,不是他想象中的高大的父親。約書亞眼中的希望像是被打散,對於朵拉的嘲諷,再也沒有了一開始反駁的底氣。

在維拉杜橋,他們幸運的遇到以賽亞,耶穌的二兒子。原來,結婚後安娜去往裡約熱內盧後,耶穌等了安娜兩年,荒廢工作,喝酒度日。賣掉邦吉蘇的房子,他是為了去里約熱內盧找安娜。

耶穌信中說,他去金礦工作一個月就回家。然而直到約書亞找來,他也沒有回來。

耶穌雖然不在了,但他還是約書亞心中那個很厲害的木匠,很愛安娜和他的父親。他找到了父親,找到了他的家。

一個老女人陪一個小男孩尋找父親,居然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電影”

02 女人尋找溫情,從此世界不再是冷漠

在約書亞一路尋找父親的曲折歷程中,朵拉是陪伴者,某種程度上也是主導者。沒有朵拉,9歲的約書亞不會從里約熱內盧到邦吉蘇,再到維拉杜橋,直到遇到以賽亞,看到耶穌給安娜的信,找到父親。

朵拉原本只是在里約熱內盧中央車站代寫信、寄信的小人物,她看到的是巴西的混亂、郵政的不靠譜,所以她寫的信完全是看心情,決定是否寄出。

在別人找她寫信時,她冷漠、焦躁、不耐煩。安娜第一次找她寫信,“遇到你是我最大的不幸,但約書亞想見你”,朵拉回家後嘲諷的認為,這是一個女人想酒鬼丈夫了,卻要強加在孩子身上。

安娜第二次來,想要表達“我很想你,願意和你白頭到老”,但她不會說,想請朵拉幫忙措辭。朵拉生硬、冷漠,完全感受不到溫情的完成這封信。

一個老女人陪一個小男孩尋找父親,居然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電影”

朵拉一直是這樣的嗎?是因為在車站見慣了混亂與冷漠嗎?

在陪約書亞找父親的路上,她把所有的錢留給約書亞,儘管後來包落車上了。她看到約書亞偷東西,訓斥他不該這麼做,卻自己去偷來兩人吃。她知道約書亞長大後想當卡車司機,在卡車上提議讓約書亞摸一下方向盤。

她也曾細心地呵護著這個9歲的小男孩,儘管態度很差。她遇到好心的卡車司機,也熱情的表達自己的喜歡,可司機“落荒而逃”。

朵拉的冷漠不是她的本色。她16歲離家,多年後在約蘭布河見到父親,上前相認,父親卻不記得她,不認得自己的女兒。

這世上還有比父母親情更牢固的感情嗎?倘若父親都能忘記自己的女兒,還有誰可以值得相信和依賴呢?

約書亞的尋父之旅,何嘗不是朵拉的尋夢之旅。

後來身無分文的朵拉,再次替人寫信、給主留言,看到那鮮活的面容,有溫度的語言,不再是冷漠。所有的信,一封不落的寄出去,哪怕巴西的郵儲還是不靠譜,但朵拉做了她該做的。

她不再是一個冷漠的看客,她成了這世界上有溫度的人。

一個老女人陪一個小男孩尋找父親,居然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電影”

03 一群人尋找遺失的信任與信仰

《中央車站》以八九十年代的巴西為背景,通過朵拉陪同約書亞尋找父親耶穌的故事,表達了一種虔誠的歸屬感。

電影中取名有著非常濃重的宗教色彩,父親耶穌、兒子以賽亞、摩西、約書亞,都是《聖經》中的人物。

這部電影榮獲“天主教人道精神獎”,正如在宣傳語中寫到“男孩要尋找他的父親,女人要尋找她的心,國家要尋找它的根”,對信仰的追求與篤定也是這部電影想表達的一個觀點。

在電影中,有人因偷一塊麵包在車站被當場擊斃。朵拉以為把約書亞送去的福利院,沒想到是販賣兒童器官的組織。

在這種混亂、無序的環境下,人性的自私與冷漠被放大,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被踐踏,信仰也遭受衝擊。

一個老女人陪一個小男孩尋找父親,居然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電影”

安娜死後,約書亞無處可去,在車站裡看到聖母雕塑流淚,耳邊響起的是“關門了”的驅趕聲。找不到父親耶穌,信仰的耶穌還有意義嗎?

尋找的歷程是曲折的,曲折中又帶著希望。丟錢後遇到好心司機,找到邦吉蘇,耶穌已經搬家,但現任房主卻能提供新的地址。到了維拉杜橋,耶穌也不在,但又碰上耶穌的兒子。最終讀到耶穌的信,他是一個好木匠,也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

朵拉幫約書亞找到歸宿,乘車離開。在車上,朵拉給約書亞寫信“如果你想回憶我,就看看我們的合照”,那幅合照正是他們在耶穌像前拍的。

從約書亞只能看聖母像流淚,到最後他們找到歸宿後的拍照留念,這是一種信仰的尋找。

一個老女人陪一個小男孩尋找父親,居然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電影”

朵拉從冷漠的旁觀、不耐煩的寫信,到後面認真的聆聽,把信寄出去,這是一種溫情的恢復。

從開始朵拉和約書亞的冷漠,到最後兩人回憶同時去看合照,這是一種信任的體現。

在車站發生的故事,從冷漠自私到溫暖陪伴,這是一場生命的尋找與體驗。

一個小男孩找到了父親,一個老女人找到了溫情,一個民族在找尋自己的信仰。

雖然曲折,但終將美好。

《中央車站》也能變成溫暖的車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