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賺千元小項目,看到就是賺到

日賺千元小項目,看到就是賺到


一)溯本歸源

哪類項目,聽著很簡單,做起來特別難?

做平臺!

一邊要搞定大量的商家,另一邊要吸引足夠多的客戶,用戶數據一旦失衡,平臺就岌岌可危。

客戶來了,發現沒自己想要的東西,於是走了。

商家來了,發現根本賣不出去貨,於是走了。

向前一步是懸崖,退後一步是深淵,萬劫不復。

如何衡量一個項目的難度?

看業務鏈的長短!

業務鏈越短,項目越簡單,成功率越高。

小學畢業的翠花,在人多的地方擺個攤,賣煎餅果子,幾乎不可能虧本。

平臺類項目難做本質是業務鏈過長。

此事何解?

花錢!

正常情況下,廣告費是一筆巨大的支出,砸廣告的風險很大,自負盈虧。

如果沒錢怎麼辦?

跪著求媒體,能不能幫我上個廣告,賺錢了就分你。

滾,窮B,沒錢還敢投廣告。

人力終有窮盡時,所有東西都抓在自己手裡,最終會累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發動群眾的力量,這才是康莊大道。

沒錢有沒錢的玩法,弱化產業鏈的某一端,將平臺的雙項屬性,變為單項,事情就簡單多了。

你正在刷朋友圈,突然看到個8元包郵的耳機,想了一下,自己剛好缺個耳機,買了。

過了一會有好友發來9.9包郵的一箱辣條,價格挺便宜,要不也買了吧。

無論是耳機還是辣條,都是產品主動找到你,發產品的人是你的朋友、家人...

需求可以創造!

這時候有個問題,別人為什麼要給你發廣告?

為了賺錢。

這就是社交電商的精髓,用戶先發廣告,商家賺到錢再給分傭。

淘寶10年前就在這麼幹。

淘寶聯盟上線,任何人都可以註冊,幫商家賣貨,就能獲取佣金,這群人叫“淘客”。

大批做網站的人,將淘寶的產品發在自己的網站。

還有人建立N多個球球群,每天在群內發淘寶鏈接,2011年~2017年通過球群做淘客,月賺過萬的人多的泛濫。

折800、蘑菇街、楚楚街...這些全部是做淘客起家的,巔峰時期估值過億...

既然這個模式這麼好,其他平臺當然要模仿。

京東的京東聯盟,拼多多的多多進寶,淘寶的淘寶聯盟...乾的都是同樣的事,用佣金鼓勵有資源的人幫平臺賣貨。

故事到這裡,還算圓滿。

但是,做淘客的人越來越多,引流越來越難,客戶憑什麼在你這買?

返利!

把商家給的10元推廣佣金,分7元給用戶,這樣就能吸引很多購物的買家。

故事到這裡,雖然不完美,可結局也還湊活。

世上的事就是這麼蛋疼,電商平臺坐不住了,給你佣金是讓你幫忙拉新客戶,可你們居然連我現有的客戶都要挖走,長此以往,所有人買東西都先搜返利,商家豈不是白白損失了一筆錢!

這個事情鬧的很兇,大佬們發話了,要清理這些返利狗。

2012年,做返利項目的人,哭瞎了雙眼... 京東停止和各類返利網合作,淘寶停止為淘客提供商品搜索服務...

業界的大師們,一致不看好返利網,所有人得出的結論都一樣,返利破壞了電商平臺的正常生態,這種模式不可持續,毫無天理。

這時候剛上大二,青蔥歲月沒用來泡妞,全用來做建站、黑客、外匯、引流... 總之路子很野,有心做個返利網站,可惜聽了大師的話,自己私下一琢磨,確實不可持續,大師說的真對...

多年之後,回過頭來再想這件事,到底是年輕啊。

佣金是商家出的,平臺不但沒有損失,作為中介反而能多賺一筆手續費(淘寶聯盟收淘客10%的技術服務費)。

能量守恆,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給出的推廣佣金,一定會加在產品成本里,商家並沒有損失。

世界是殘缺的,不要奢求賺盡最後一分錢,有的人懶得用返利網,有的人則費盡心思的找優惠券、降價、多平臺比價...,返利讓對價格敏感的用戶買到便宜貨,促進交易,這是大好事。

綜上,電商返利不但不會降低平臺收益,反而會使整體效益最大化。

二)同行的引流套路

返利的業務流程有兩種:

A. 用戶直接在返利平臺內找產品併購買。

B. 在電商平臺找自己要買的產品,複製產品標題,然後在返利平臺搜索這個產品併購買。

相對而言,電商平臺的排名機制更強大,排名靠前的產品性價比更高,容易被用戶接受,所以絕大多數人都喜歡先在電商平臺找產品,然後去返利網搜索產品標題,購買,獲取佣金。

上面這句話大家看出什麼沒有?

截流!

引流是越來越難了,培養新用戶太麻煩,於是淘客圈就盛行挖牆腳。

大師們批量獲取熱門產品的標題,然後自己開個TB店,直接用這些熱門標題作為自己店內產品的標題,這樣每當用戶搜索返利的時候,都能找到他們發佈的假產品。

這個產品為了吸引人,會設置個很醒目的圖片,很低的價格,例如1元包郵,吸引用戶點擊。

用戶點擊後,整個產品介紹只有一句話,買前先諮詢,獲取內部優惠券。

用戶諮詢後,就會被引導加好友。

返利用戶的數量有多少?

3年前就過億!

通過佈局大量熱門標題,就能獲取鉅額搜索流量。

如下圖,箭頭所指,全是套路。

全店所有產品,唯一的目的就是騙點擊。

日賺千元小項目,看到就是賺到


搜索關鍵詞,就能找到他們發佈的假產品。

日賺千元小項目,看到就是賺到


點擊假產品後,會誘導加好友。

日賺千元小項目,看到就是賺到


目前有團隊用大量店鋪進行截留,每個店鋪都發滿了產品。

這種標題截留的方法違反平臺規則,一旦有人舉報,必會被刪除。

以上是眾多套路中,比較體面的一種,那些比較齷齪的方法,就不寫了...

三)同行的套路

模式有以下幾種

傳銷裂變流派:

某APP,交100元押金可升級為運營商,拉10個運營商,可退還100元。

這10個人每人繼續交100元,然後各自再拉10人,才能退還押金...

高額代理費流派:

交費3888元可成為運營商,拉別人稱為代理商,能獲取XX元的人頭費,拉兩個人入夥,就能回本。

這類平臺的門檻費從幾千到幾萬不等,入傳銷的人已經魔怔了。

前幾天聽到個口號:我們不為賺錢,只為XX人的精神而拼搏。

套路派:

電商平臺會收取10%的技術服務費,但一些返利平臺卻顯示完整的佣金,這樣豈不是要虧錢?

其實只是看著高而已,提現的時候各種費用一頓扣...

清流:

不以人頭費的形式進行傳銷裂變,不玩文字遊戲套路小白,完全告知一切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