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接入互聯網35週年紀念座談會在線舉行

2020年是CSNET幫助亞洲國家首次接入當時以美國為中心的互聯網的35週年。


亞洲接入互聯網35週年紀念座談會在線舉行

美國東部時間10月23日晚7點,時任CSNET項目的兩位領導David Farber(大衛·法布爾)和Larry Landweber(拉里·蘭德韋伯)主持了一個在線紀念座談會,以慶祝這一歷史並展望未來。眾多參與者和推動者做了發言交流。

亞洲接入互聯網35週年紀念座談會在線舉行

亞洲接入互聯網35週年紀念座談會在線舉行

亞洲接入互聯網35週年紀念座談會在線舉行

David Farber(上)與Larry Landweber(下)

座談會由互聯網之父Vint Cerf(溫頓·瑟夫)介紹CSNET的創始緣由開啟。他表示,CSNET的誕生主要是為了補充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阿帕網)的覆蓋盲區,進一步擴大網絡效應。

亞洲接入互聯網35週年紀念座談會在線舉行

VInt Cerf

阿帕網是全球互聯網的鼻祖,然而在20世紀八十年代,由於美國軍方政策、資金和技術的限制,阿帕網只能支持一些與美國國防任務相關的機構的連接。由此,CSNET於1982年從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獲得500萬美元(約等於現在的1,350萬美元)的支持,從而建立了一個服務於美國所有計算機研究團體、學術界、行業和政府的網絡。根據特別協議,ARPANET與CSNET的美國成員連接。

1984年,CSNET與美國國防部協商簽訂了一項協議,以使其國際分支機構連接到阿帕網,日本和韓國成為亞洲第一批接入國家。1985年10月,David Farber(大衛·法布爾)和Larry Landweber(拉里·蘭德韋伯)分別赴日本和韓國參加了一系列網絡會議。他們攜帶了由CSNET開發的軟件,該軟件成功使這些國家的一些大學首次連接到互聯網。

這是互聯網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使得與美國國防部研究項目無關的非美國大學和其他機構第一次可以加入互聯網。同時標誌著互聯網開始真正走向全球互聯。David Farber和Larry Landweber回顧和總結了CSNET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對於建立學術圈互聯的重要作用,表示CSNET也間接推動了國際互聯網協會的誕生,幫助確立了互聯網研究的規範。

來自日本的Jun Murai(村井淳)、Hideyuki Tokuda(德田秀樹)以及韓國的Kilnam Chon(全吉南)、Okhwa Lee(李玉花)等幾位教授在座談會上也回顧了日本及韓國接入CSNET的時代背景與當時挑戰。

負責CSNET接入日本的是慶應義塾大學教授Jun Murai(村井淳)教授,他被廣泛尊稱為“日本互聯網之父”,他也是日本WIDE網絡研究聯合項目(Widely Integated Distributed Environment,廣泛分佈式環境項目)的創始人。WIDE項目是日本產業界和學術界共同開發的首次基於IP 技術連接的網絡。

在將CSNET引入日本時, Hideyuki Tokuda(德田秀樹)教授也起到了重要作用。1985年,他當時是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員,負責日本大學與CSNET的初次接觸。他回顧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大學接入互聯網的種種挑戰。一方面,當時日本電信業務被政府嚴格管制,個體研究者無法在大學設置Unix操作系統,電話線路都用於個人通話而非用於機構。另一方面,跨洋電話費用高昂。他表示,接入CSNET雖然也要支付5000美元服務費,但是為日本大學提供了穩定合規的互聯網接入,此舉大大促進了日本高校的研究發展。

亞洲接入互聯網35週年紀念座談會在線舉行

Hideyuki Tokuda(左)與Jun Murai(右)

推動互聯網接入韓國的是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AIST)的Kilnam Chon(全吉南)教授。CSNET與美國防部協議正式宣佈後不久,他寫信給Larry Landweber提出韓國的接入可能,並於不久後訪問了麥迪遜大學以討論細節。Kilnam Chon教授建立了亞洲最早的基於互聯網的網絡之一SDN(軟件開發網絡)。基於他對韓國互聯網的貢獻,他被譽為“韓國互聯網之父”。此外,他和村井淳兩位教授在發展與互聯網相關的泛亞組織和制定亞洲互聯網政策方面也發揮了引導作用。

亞洲接入互聯網35週年紀念座談會在線舉行

Okhwa Lee(左)與Kilnam Chon(右)

會上,Rick Adrion(瑞克·阿德里安)和Laura Breeden(勞拉·布里登)回顧了20世紀80年代 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CSNET CIC(CSNET Coordination and Information Center)的相關重要發展節點。

Rick Adrion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是NSF(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項目主管,是NSF駐CSNET的代表。早期當網絡建設的資金有爭議時,他幫助指導項目提案通過審批程序,並在後期支持項目最終過渡到NSFNET。在20世紀80年代,BBN公司的協調和信息中心負責支持CSNET的用戶和連接,

Laura Breeden負責與社區聯繫。她的工作被廣泛認為是CSNET財務成功的關鍵,使得用戶開始重視網絡服務,並願意為服務付費。

亞洲接入互聯網35週年紀念座談會在線舉行

Rick Adrion(左)和Laura Breeden(右)

會議最後,Jun Murai(村井淳)教授展望了未來亞太地區互聯網發展的前景和空間。他指出,亞洲高校未來應該在數據科學、醫學、工程和量子等多種學科領域內加強互聯互通。同時,因為東亞、東南亞地區海域眾多,地形較為複雜,對於跨區域的電纜線路鋪設提出了很多實際挑戰。他表示,在此方面,亞洲地區應向歐洲地區和Internet2學習建設區域互聯網的經驗,更好地提升CSNET的服務能力。

來源: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撰稿:張一飛、項陽

投稿、轉載或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