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盧安克:在中國山區無償支教10年,受人議論被迫離開大山

德國人盧安克:在中國山區無償支教10年,受人議論被迫離開大山

盧安克

“一切暴力都可以不經鬥爭就使對方屈服,卻不能使對方順從。”——托爾斯泰。

歷經多年才有瞭如今的和諧社會,可誰又能說這其中並沒有暴力存在呢?但是這網絡暴力近來卻是更加猖狂。憑藉著那無人知曉的賬號而為所欲為,害人不淺卻仍“不自知”。這盧安克便是深受其害。

盧安克的到來

盧安克與他的雙胞胎哥哥出生在了德國漢堡的一個家庭。因為家庭條件還是不錯的,所以自小便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再加之個性使然,所以他有著獨特的處世之道。他不甘於安逸,同時又肆意灑脫。所以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德國人盧安克:在中國山區無償支教10年,受人議論被迫離開大山

盧安克離開家鄉到中國

中學時期他喜歡上了帆船,到了十八歲那年,他入伍服役一年,退役後又進入了漢堡藝術美術學院,在這同一年呢他也考到了帆船的教練資格證。但這些遠遠沒有達到他心中的期許。他開始遊歷各國,起初,他經常在英國和美國運送武器的港口進行抗議阻攔,後來,他到達了非洲,在當地拍攝一些紀錄片來彰顯當地的文化特色。

一九九零年,盧安克到達了中國。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他便喜歡上了這個特殊的國家。在這三個月中,他先是在南京中南大學落腳,後來轉入了廣西農學院,在一次志願者活動中,他和室友一起報名參加。正是這次活動使他的人生規劃出現了變故。

不被理解

他成功抵達鄉下。於是二零零一年七月,盧安克第一次來到了這廣西省東蘭縣林廣屯。他見到了村民們的熱情,也看到了村民的“貧困”。在這裡,破敗的學校,一位任課老師會同時教導語、數、歷、化、生……等等各種學科。他起初不是特別理解,在詢問了村民村裡的狀況之後,他決定在這裡教書。

德國人盧安克:在中國山區無償支教10年,受人議論被迫離開大山

本就因為妹妹在幼稚園工作而對孩子比較喜歡的他,在見到這裡的孩子之後更是下定了決心。這裡的孩子聰明又能幹,小小的年紀便會照顧家人,這令他不免動容。

可是這時卻有著一大難題使他非常困擾。他並沒有教師資格證,自然也就不具備教學的資本。在他拒絕工資之後的請求之下,當地校長同意他在此教書。不過在當時那樣一個落後的村子裡,外國人可是並不受待見的。老一輩的甚至將它看做敵人。

盧安克決定用實際來說話。因為受家庭良好教育的影響,他一直以來都是華德福教育的推崇者。這種教學方法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便受到了世界的認可。它主張的是從智慧、心智、動手能力這三個方面去教導孩子。

德國人盧安克:在中國山區無償支教10年,受人議論被迫離開大山

盧安克在山區支教

盧安克在教導學生時,也希望他們能夠接觸到這種教學方式。說幹就幹,於是在他的教學之下,孩子們大多都會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可是這終究不是課本知識,在不久後的考試之中,因為學生們的成績未有發生較大的改變,父母們還是決定尋找校長將其開除。

再次返還

盧安克決定離開,可他終究放心不下這裡學習條件艱苦的孩子。不久之後,他便第二次抵達了這林廣屯。這一次,他自己開創學校,不收學費,不繳書費,但同時他也提前向家長說好,不確保孩子的成績。他說過他:只是助學,並不是教學,如果你們放心,就送我這裡來。

這一送,便是長達十年啊!在這十年裡,他認真教導每一位孩子,也充分的展示了所謂的華德福教育。他注重實踐,注重操作。每一件事都和孩子們親力親為。

德國人盧安克:在中國山區無償支教10年,受人議論被迫離開大山

比如,他見道路泥濘,便提出修路,村民哪個不想修,可沒有資金啊。他便鼓動孩子們和他一起前去修路。在此期間,孩子們學會了,如何丈量,如何換算,如何用最少資金取得最大利益。又比如,他專門為孩子寫出一部小說《和平劍》,既讓他們有課外書可讀,又在他們心裡種下了保家衛國的種子。

再比如,他想要充分發掘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不再膽小怯弱,鼓勵孩子大膽展示自我,讓他們每人都扮演《和平劍》中的一些英雄人物,舉行話劇在村子裡表演。這些少年們的炙熱眼神啊!終究是被點亮。可這世間又哪有不透風的牆啊!

不多時,便有著一個又一個的記者前來詢問他的事蹟。甚至就連《感動中國人物》欄目組也來尋找,想要將其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來彰顯他的這種美好品德,想要世人學習。這本是天大的好事,但是盧安克一向不喜媒體,他只求安安穩穩的在這裡教導孩子。不想要出現在在大眾面前表現自己給他人,在他看來這就像是“譁眾取寵”。所以他一一婉拒。

德國人盧安克:在中國山區無償支教10年,受人議論被迫離開大山

盧安克和孩子

輿論風波

可是不乏一些急功近利之人,假裝志願者的身份進入村莊。將盧安克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發佈到了網上。

一時之間,這件事情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眾多網友紛紛讚賞其偉大品質。可不知又是哪位記者拿出了之前盧安克拒接採訪之事,霎時,輿論被推到風口浪尖。不少人說他狂妄自大,有了一點名氣便耍大牌,還有人說他,故意淡泊名利,想要眾人的膜拜。

甚至有人竟然說出:他作為一個德國人,不愛國家,為何要來中國使得烏煙瘴氣。之話。可真是頭腦發熱,是非不分。

德國人盧安克:在中國山區無償支教10年,受人議論被迫離開大山

盧安克受到輿論

在這個物慾橫流,追求功名利祿的時代,盧安克的行為可就顯得較為“離經叛道”了。不論是真正懷疑他“不安好心”之人,亦或是嫉妒他“品德”高於自己之人。總之,這時的盧安克是眾矢之的。

外面的“腥風血雨”盧安克又怎能絲毫不知,他被迫接受了節目組的訪問。

在這天,他穿著村民們縫的衣服,踏著鄉親們做的鞋子。在眾人嘰嘰喳喳的喧鬧中走近了記者。這時的他深受百姓們的愛戴。同樣,他也喜歡這群可愛的村民。聽著這嘰嘰喳喳的喧鬧也讓他覺得是暖洋洋。

德國人盧安克:在中國山區無償支教10年,受人議論被迫離開大山

他一一回答記者的問題,最後,面對機器時他說

“我不喜歡媒體。”

終究是離開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盧安克,他兩難決斷啊!

這時,有件事情替他做出了決定。他所註冊的德國魯道夫施泰納教育友好協會駐中國辦事處到期,同時,他的中國居留證也即將到期。再加之他與他的家人所受壓力。

德國人盧安克:在中國山區無償支教10年,受人議論被迫離開大山

盧安克回國

所以在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日,盧安克關閉了自己的博客,並聲明“我不是本國人,還來管一些外來人不該管的事情,使得一些本國人有些難受。為了不傷害你們的自尊感,我是不應該管留守兒童的事情。但如果我放棄,我的學生又很難過。這種矛盾只有一個解決辦法:不讓外面的人知道,就沒有人因為我的行為而難過。”

在這之後,盧安克便回到了他的家鄉。或許只有這樣才能夠守護住他們最後的尊嚴,也守護住了那些自欺欺人之人的尊嚴。這是有多大的委屈,多大的無奈,多大的難過,才會出這樣的一番話。

德國人盧安克:在中國山區無償支教10年,受人議論被迫離開大山

後來的盧安克娶妻生子,有人說他和妻子一起重返教育。也有人說他們早已離開,去追尋其他生活。眾說紛紜,可不論他的結果怎樣,我們也只能祝他幸福罷了。雖然盧安克離開,可他的事蹟卻感染了眾多學子,有大量的學生開始從事支教工作,為大山裡的孩子們傳授知識。而當年那些振振有詞的人確實不知所云。

為自己的每一句話負責,需要每一位公民都要做到。網絡上亦是如此。雖說網絡不知真人,可終究: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啊。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