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兒》上熱搜:童話有毒,為什麼我們還要給孩子讀?

你讀過《海的女兒》嗎?

美人魚為了尋找一見鍾情的人類王子,放棄了自己的聲音,忍受著直立行走如刀割的痛苦,最後因不願意傷害王子,化成了泡沫。

這個安徒生童話最近引發了爭議。

起因是一位媽媽稱自己從來沒給女兒講過《海的女兒》這種“經典童話”,女兒正在聽這類故事的音頻,她也會趕緊上去把開關按了!

她告訴女兒, 沒有人值得你付出自己的生命,認為這個故事不講邏輯。

《海的女兒》上熱搜:童話有毒,為什麼我們還要給孩子讀?

不知何時起,一些經典童話被解讀為暗黑故事。關於童話故事適不適合給孩子讀的爭論也不絕於耳。

《灰姑娘》裡,灰姑娘的人生其實就是等著一個高富帥來拯救她。

《大克勞斯和小克勞斯》裡,兩個克勞斯使用小聰明到處騙錢殺人,最後大克勞斯還送命了,人性險惡。

《小紅帽》裡,小紅帽和她的祖母被狼吃掉了,是一位伐木工人將狼開膛破肚才救下的,簡直就是暴力的故事。

童話有毒,為什麼我們還要給孩子讀?

《海的女兒》上熱搜:童話有毒,為什麼我們還要給孩子讀?

01

雪化了是什麼?

你:雪化了是水。

孩子:雪化了以後是美麗的春天。

你心中裝著什麼,你眼中看到的就是什麼。

《時間簡史》寫道,“我們生存在一個奇妙無比的宇宙中,只有憑藉非凡的想象力才能鑑賞其年齡、尺度、狂暴、甚至美麗。”

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有限,童話提供了一個奇思妙想的空間。孩子喜歡聽童話故事,也正因為童話裡充滿了神奇和變化莫測的體驗,可以滿足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愛麗絲漫遊仙境》裡,從愛麗絲掉進兔子洞那一刻起,一場奇幻的冒險也就展開了。她遇到了隨時現身的柴郡貓、吸菸斗的毛毛蟲,還有一群撲克牌士兵,千奇百怪的角色滿足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在孩子的心智成長中,童話的作用在於,它用孩子的語言創造了一個能夠帶來恣意探索的王國。一草一木、花鳥魚蟲都有生命,跌宕起伏的情節滿足了孩子內心的幻想,也讓他們獲得了成長的勇氣。

《夏洛的網》中得知小豬威爾伯將在聖誕節被做成做成燻肉火腿,小蜘蛛夏洛說,我救你。夏洛在豬欄上織出了被人類視為奇蹟的網上文字,讓威爾伯逃過了一劫,卻也讓自己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看似簡單的情節,隱藏了友情、親情、善良和智慧。童話帶著極幻而真的魔力,給了孩子一顆柔軟的心,讓孩子眼裡閃爍著世界奇妙的好奇感,心裡激盪著世界未知的探索感。

《海的女兒》上熱搜:童話有毒,為什麼我們還要給孩子讀?

02

童話有善與美,也會有惡與醜。

好的文學總少不了黑暗元素,打鬥、傷害、死亡、中毒、被遺棄等,童話也不例外。

童話故事最大的力量就是讓孩子看見人類的各種可能性。美國心理學家謝爾登·卡什丹說:童話故事最初的吸引力可能在於取悅孩子,但它的的魅力持久不衰,是因為它能幫助處理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內心衝突。

這些黑暗面正是孩子得以觀察自己和成長的養料。在童話裡,孩子通過一波三折的故事來建構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比如方法總比困難多,比如邪惡終將得到懲罰,善良和美好獲得褒獎。

有的父母擔心這些黑暗元素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良影響。這也是爭議最多的地方。

我想說,童話本美好,較真你就輸了。

《海的女兒》你看到了沒有人值得你付出生命,孩子看到的是愛的勇氣。

《小紅帽》你看到了吃人和剖腹,孩子看到的是他人有難施以援手。

《醜小鴨》你看到醜小鴨變白天鵝,不是因為他有多努力,而是它父母本身就是天鵝。孩子看的是醜小鴨歷經磨難之後長成了白天鵝。

很多童話,我們稍加一想就能指出不合邏輯之處,但孩子卻對此百聽不厭。不是童話變黑暗了,而是你的心變世俗了。

所以,當我們和孩子讀童話時,不妨先讓自己當一回孩子。

《海的女兒》上熱搜:童話有毒,為什麼我們還要給孩子讀?

03

演員黃磊帶著女兒多多和多妹去看了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動畫電影《龍貓》。臨睡前,黃磊看到多妹趴在窗前,就逗她說外面有一隻龍貓,突然有車燈劃過,黃磊故作驚訝說是龍貓車,多妹卻冷靜地看了爸爸一眼說,那個是快遞。

看,5歲的孩子已經不相信爸爸編織的童話夢了。

別擔心童話的黑暗元素會影響了孩子的童年。等他們長大,自會識破這個謊言,會明白世間有醜惡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美好。

畢淑敏寫她讀《海的女兒》。八歲時,她傷感於美人魚變成水泡;十八歲時,認為是愛情的童話;二十八歲時,讀出媽媽對孩子的愛;三十八歲時,熱衷探討寫作技巧;四十八歲時,讀出“是一篇寫靈魂的故事”。

童話雖然是寫給孩子的,但角度不同,也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經典童話擁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有它的道理。不是不給孩子讀,而在於怎麼給孩子讀。

在閱讀中,以正向思維引導孩子,清除消極的思緒。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這是孩子獨立思考的開始。

讀童話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和孩子進行互動,提些孩子可能感興趣的問題,讓孩子猜測一下故事走向,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讀完童話後可以和孩子進行一個簡單的交流,但不必用故事來講道理,也不必將故事變成道理。童話就是童話。

我們常低估了孩子的欣賞水平,但好的故事會吸引孩子從中汲取養分。刻意地講道理反倒限制了孩子自身的理解力。

《海的女兒》上熱搜:童話有毒,為什麼我們還要給孩子讀?

愛因斯坦說,如果想讓你的孩子聰明,就給他讀童話;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有智慧,就給她讀更多的童話。

感受童話裡的真善美,才能辨識現實裡的假惡醜。

告訴孩子——

童話雖美好,可它終究不是現實。現實很殘酷,別忘了保持那顆純真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