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之前在拍攝視頻的時候,我本人對於視頻的收音其實一直都沒太關注,偶爾會遇到一些需要無線收音的環境,自己也就花了一兩百塊買了一個劣質的雜牌無線麥克風,不過隨著小破站Vlog風的興起,我自己也有在做音頻編輯的部分工作,坦率的講,確實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些東西前期收音做不好,後期再美化降低底噪聲音也還是彆扭乾癟。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於是我也算是淘汰掉了之前老舊的收音設備,嘗試一下用這款塞賓智麥(SmartMike+)的收音情況。當然驚喜也是有的,尤其是在使用兩款智麥的過程中,它的應用或者說玩法也會更多。

開箱&外觀介紹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我手裡的這款塞賓智麥(SmartMike+)的包裝是他們近期推出的雙麥版本,內含兩個SmartMike+,我看了網上一些單麥的版本,二者內部的產品其實不大,在兩個產品外還贈送了兩根3.5mm雙公頭的音頻轉接線,可以方便後續外接設備使用,畢竟一次開箱是雙倍的快樂。。。每個單品的盒子裡呢,各有一個SmartMike+主機、數據線說明書,以及一個收納袋與主機配套的防風罩,另外還有一個半入耳式的用作監聽的耳機。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我個人的耳部結構對於半入耳式的耳機有著天然的屏蔽作用,不過佩戴時間不長的話感覺還是不錯,主要是耳機的線材長度比較適中而且很細,不容易在拍攝過程中被發覺。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總的來看,包裝以及附件都比較的精緻。耳機的顏色與智麥的主機顏色也進行了統一,看得出廠家是專門為了某些場景例如Vlog與採訪等場景做了設計的。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我手裡的這兩款智麥的配色均為黑色,當然他們家還有一款白色版本,我個人給廠家的建議是,雙麥版本要搭配兩個顏色的主機來售賣,黑色可以在穿暗色衣服的時候來佩戴,白色則更加適合白色衣服或者皮膚比較白皙的妹子來使用,我自己在幫別人錄製的時候會經常遇到MIC比較搶眼,導致我不得不切換鏡頭視角的尷尬境地。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對於MIC這類的產品大家在做訪談節目以及個人Vlog的時候其實多數情況下大家都不會希望MIC太過扎眼,甚至影視製作還會設計一些小的裝飾用來藏麥來收音。而智麥的SmartMike+的黑色款確實非常的小巧而且主機的表面大多采用了暗色的處理,因此我認為在外觀上至少可以給這款麥克風打8分。。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我個人尤為喜歡機身側邊的這唯一一顆紅色的功能按鍵。黑色的烤漆外加上端部分的金屬質感,智麥雖然外觀看起來簡單,但是也是非常精緻以及“悶騷”的。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如你所見智麥SmartMike+的外觀設計分為兩個區域,黑色的為金屬材質,銀色的應該也是金屬。整體的重量與一節5號電池差不多。單個主機也差不多就是一節5號電池的體積(原諒我工作室暫時只有7號電池)機身邊角處採用了倒角的圓弧過渡,其內置的收音單元位於麥克風的銀色區域。在實際使用中要注意這個部分儘量不要迎風使用。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而黑色的金屬烤漆部分則是設計了一個小夾子。上面則是印著Sabinetek,塞賓公司的LOGO。不過夾子的開合角度不算太大,力度倒是不錯,一般情況下應付一下領口或者口袋的厚度沒啥難度也不容易掉落。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另外智麥的上下兩頭,也設計了一個Micro-USB的充電接口以及一個3.5mm音頻線的母頭,理論上是可以通過這個接口來連接更多的設備。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但是這些個洞一直裸著,就是有點容易藏汙納垢,後續廠家應該可以在這個給是配一個硅膠塞以便於防止單機使用進灰的現象。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另外,官方給的海綿罩也不錯,就是有一點小,用的時候來不知道放哪。。戴上之後酷似一個迷你小話筒。。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防風毛衣則不然,我是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是把它戴在了主機上首次佩戴真的是不容易啊。。在實際上用中倒是不容易掉落,另外還有就是稍微有點掉毛。。。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使用場景佩戴&APP功能體驗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佩戴的體驗,我認為是智麥SmartMike+的一大優勢。。對於訪談或者說是Vlog的日常記錄智麥可以很輕鬆的夾在衣領或者口袋裡。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不過要注意的是不要堵塞SmartMike+的收音區域,只要記得將紅色的按鍵朝著收音方向即可。。如果要想使用的話需要提前下載好“智麥”手機APP進行配對。麥克風與手機的連接採用的藍牙傳輸,連接的速度很快。首次連接需要注意,連接“smartmike+”這個藍牙。主機開機則是需要長按3S紅色功能按鍵。連接好APP後,雙擊這個按鍵就可以實現開機錄製。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而在APP端,功能的設計則更為豐富。我們可以選擇進行音頻的錄製,或者是同時進行音頻與視頻的收錄。連接好主機之後,頁面的上方會有一個綠色的機器的符號。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我們可以單獨聊聊這兩個模式下的使用情況。我個人其實使用最多還是音頻的錄製功能。初始模式下為全自動的音頻錄製,左右兩側跳動的白條是音量的大小。音頻的增益一般是有手機自己掌握,但是我哥希望大家解鎖的是音頻的專業模式,你可以在下方的第二個選項中開啟專業的模式。。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手機的聲音錄製的專業模式,其實也並非是完全的手動模式,而是給了你更多的控制權限,例如,是否開啟mike的音頻增益,或者是控制監聽的音量。都可以使用。比較nice的是我們不僅可以直接進行機內的音頻降噪處理,還可以讓手機播放音樂,開啟手機的混音模式,直接可以直出輸出音頻。

第四個設置按鍵則是查看設備,選擇音頻的碼流以及格式狀況。實際上你也可以看出,手機不僅僅能連接一個智麥SmartMike+,它還可以同時連接兩個分左右兩側進行立體聲的錄製這個我會在後續的視頻中演示。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更為nice的是視頻的部分。用手機拍視頻自然是通過手機攝像頭錄製,在錄製過程中可以自由切換視頻的格式究竟是16:9還是1:1的視角。前後攝像頭當然也可以進行切換。。不過視頻的錄製我個人覺得智麥的APP功能界面還不是很完善,功能也有待豐富。通常我都是將其放到相機上進行音頻的錄製,以及一些手機視角的記錄方便我後期對軌使用。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不過它在APP中依然也還設計了簡單的風格化調色,我個人覺得這個流程對於那些入門的Vlog用戶來說真的是非常友好,上手難度幾乎沒有。。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在後續使用中,我還看到了智麥在相機設置中加入了美顏模式。視頻的分辨率選擇等。

塞賓智麥SmartMike+ 1080P測試短片

我簡單測試了1080P的畫面,使用小米9進行錄製,暗光條件下畫面有些慘不忍睹,但是我估計在室外光線比較好的情況下,畫面也是可用的。

塞賓智麥SmartMike+ 手機拍攝4K模式下 自動字幕

切換至4K畫面錄製後,4K的畫質提高了不少,但是卻出現了一個我不能接受的BUG。智麥APP錄製的4K畫面會出現明顯的滯後的現象,當然你可以在後期製作中,讓畫面向前移動7幀進行對軌後使用,或者將音頻滯後7幀。。。只是這個工作流程就會多出了後期對軌的一步。而理論上這個事情是可以通過後期的APP更新來解決的事情。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另外在4K的視頻中我也使用了自動字幕的功能,目前的狀態是顯示免費的狀態。在手機導出已經拍攝好的視頻的時候,你可以直接選擇在字母的視頻,或者是字幕文件。但是自動的字幕目前錯字稍微有點多,差不都有90%的正確率,雖然可以通過手動來修改好正確的字,但太過繁瑣,目前若要是添加字幕的話,我個人還是選擇電腦錄入。不過單單看在音頻方面的增益以及降噪效果,我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算是達到了我的預期,視頻只能算是一個入門吧。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其實在音頻方面,有一個點是我一直以來都想擁有的那就是可以實時的進行音頻的監聽,在實際使用中你同樣可以選擇邊錄製邊監聽,我的副機位用的是索尼的6300沒有音頻的監聽口其實一直都讓我覺得用起來不舒服,那好在可以在鏡頭面前插一個耳機做到了監聽。

聲音的錄製與對比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在音頻的錄製上,SmartMike+共分為兩種模式第一種就是我上方所說的手機與藍牙的連接方式,另一種就是主從模式,即一個為主機另一個為輔機。主輔機的連接方式是主機長按10SLED燈亮紅綠色,輔機長按3秒LED燈亮藍色,二者配對後部分主輔之分都可以進行錄製。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實際使用中只需要將一個機器使用連接線連接好電腦或者相機即可。另一端可以套上防風海綿,類似一個無線的麥克風的用法。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或者說連接好耳機一邊監聽一邊錄製。唯一的缺點就是防風海綿與監聽麥克風無法做到同時共存。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作為一款即將成為生產力攻擊的設備,我當然是要確保實際的收音效果。

塞賓智麥(SmartMike+)X2的體驗

因此我特地錄製了一些有關親子閱讀的活動記錄。儘可能的還原我近期使用它的工作流程。下面這段視頻我使用的收音其實就只有一支SmartMike+以主從的方式連接索尼的 A6300+機內增益為1儘可能的減小機內的底噪干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