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群團專職幹部遴選制

綜合新華社消息黨的群團組織如何痛改“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等脫離群眾的突出問題,切實解答好代表誰、聯繫誰、服務誰的命題?

20日,上海市在全國率先啟動黨的群眾團體改革試點。中共上海市委舉行會議,部署實施《上海市群團改革試點方案》,在四方面18項改革措施中,探索群團組織機關內設機構精簡、機關專職幹部遴選等備受矚目。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授劉哲昕等認為,推動群團改革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雙輪驅動的結果,既是環境形勢的“倒逼”,也體現了中共內部的自覺。包括遴選制、精簡編制、強化覆蓋基層及建設“網上群團”等改革舉措,都是著眼黨和國家的長遠未來,將有助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據介紹,根據安排,上海群團改革試點時間為一年,到明年七八月份,將總結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防過分重視名流大腕

今年7月,中共中央召開黨的群團工作會議,此前出臺《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上海市群團改革試點方案》。在此基礎上,上海推出“1+3+x”群團改革方案,即全市群團改革試點方案、工青婦三家各自的改革實施方案和推進改革的相關配套文件。

上海市群團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上海市委副書記應勇介紹,上海群團改革堅持問題導向,直面問題; 堅持群眾導向、基層導向、需求導向,重心向下,夯實基層,打牢基礎,切實解決脫離群眾的問題。

完善組織設置是群團改革的關鍵。

上海改革試點方案明確,建立“小機關、強基層、全覆蓋”的群團組織體系,舉措是推進群團機關扁平化改革。針對組織設置“疊床架屋”的問題,工青婦機關內設機構精簡不低於25%,群團組織所屬各類幹校剝離學歷教育功能。

針對“重精英、輕草根”現象,方案要求要切實增強群眾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明顯提高市級群團組織常委會、全委會(執委會)、代表大會基層一線人員比例。

其中,工會基層一線在常委會佔比15%以上,在全委會佔比40%以上,代表佔比80%以上;共青團基層一線在常委會佔比30%以上,在全委會佔比50%以上,代表佔比80%以上;婦聯基層一線在常委會佔比15%以上,在執委會佔比40%以上,代表佔比80%以上。青聯、工商聯等也必須合理確定領導幹部、企業家、知名人士等的比例,要防止過分重視聯繫明星大腕、社會名流,而與普通群眾聯繫不夠。

招錄製改為遴選制

幹部管理是群團組織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防止自閉於高樓大院,就必須破除行政化。

上海方案提出,推行領導班子專職掛職兼職並舉、專職幹部遴選制、基層隊伍多元化。市區縣兩級工青婦領導班子專職成員不超過50%,掛職、兼職幹部各佔一定比例。群團機關專職幹部由招錄製改為遴選制,一般從基層群團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中遴選;同時,精簡機關編制,市總工會精簡40%,團市委、市婦聯精簡30%,精簡的編制下撥到基層,補缺口、強一線。而機關則可根據工作需要,配備掛職幹部和志願者。

據瞭解,在黨委領導下,上海的組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將會同群團組織建立專職幹部遴選委員會,組織實施遴選工作。

“這將打破過去單一的公務員錄用模式,讓黨的群眾團體專職幹部更加突出群眾性。在選賢用能方面,黨的群團工作無疑有了一個全新的突破口,最終群團改革也會最大程度惠及群眾自身。” 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鄭長忠分析。

在具體實施上,上海的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將率先試點群團改革,並已出臺相關的改革實施方案。

共青團上海市委書記徐未晚說,通過改革,團市委和區縣委的機關專職幹部,可以從基層群團組織、企事業單位、青年社會組織中遴選。團的機關工作人員中還將首次引入“機關工作志願者”概念,形成專職幹部、選派的掛職幹部、志願者,三方協同配合的工作模式。

“這次群團改革,不是一次小修小補的調整完善,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說,“這樣的變革,必然會涉及群團組織的資源、權力和利益關係的深刻調整,也會牽涉一些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的關聯變化,一定會有陣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