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湛江南三镇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蒲芦塘村

湛江蒲芦塘村名的由来,说是村前有一丘塘好似芦样,因此叫蒲芦塘。本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最早是姓陈的二十一世祖君著公从风辇村搬来,初时在村东半里处,因受风沙侵袭,被追向西迁移,直到现在的位置才定居下来。

粤西湛江南三镇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蒲芦塘村

该村位于南三岛东北,面积有2.5平方公里,东朝烟波浩渺之南海,北与林村相邻,南对大辣村,西望陈村。海丰公路从村边经过,直达南三贯岛公路,本距镇政府5.5公里。现含4条小村,是因为以前风沙侵袭,有部分姓陈的人家搬到村最西北,为西北村,西南为招村,中间一条村因设有学校,称学校村,最大的是上村。

粤西湛江南三镇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蒲芦塘村

村清代属高州府吴川县南三都:解放后属吴川县南三区:1958年属雷东县南三人民公社大辣大队,1983年属坡头区南三镇海丰村委会至今。

村中陈姓人家原从乾塘迁来,林姓从吴阳下街迁来,朱姓从吴阳朱屋离村迁来,郑从坡头新场村迁来,招姓从龙头水部迁来,付姓从青训村搬来,黄姓从木渭村搬来,全村共有八个姓氏,但亲如一家,和睦相处。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吴川方言南三话。

该村民以捕鱼为主,兼养牛、耕地。最初渔网是用青麻纺线织成:后来用胶丝。解放初时已有大网,有10对索箍船,请到吴阳一带渔民来生产捕鱼。从公社化到1972年间,每逢黄花鱼季,耕海丰盛,捕捉到很多黄花鱼:多数给水产(公司):供应全国各地。1974年村有60马力拖海船一对,到过海南、北海一带生产作业,多次从海南、北海运鱼回来供应江人民。1982年小渔船由帆船改为机船,也就是在船尾装上挂机,最初是6匹马力,后改为12匹马力,现在一般用22匹马力的机船了。

1958至1959年,全村大量种植木麻黄,阻挡风沙的侵袭。树木长大后村民把柴卖给供销社,后由村运输船运上梅录贩卖,顺便装砖回来,大家互相帮助,担砖回村建屋。

1985年通电,家家用电照明,用上电风扇,夜晚能舒服睡觉。2004年建起水塔,2007年通自来水,2008年接通有线电视,大大丰富群众文娱生活。

该村有庙堂一座,面积200平方米,各小村每村有土地祠一间。庙堂为广福堂:供奉的是广福烈天玉封康皇仁恩大帝、洪圣大王公爷爷、南海刘氏石公石婆神像。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为康皇圣诞,全村杀猪、做青棵,或用饼干、糖果、水果等供品前来拜散神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几年请来粤剧团演出庆贺。

1985成立锣鼓班,请来师傅教学音乐。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都扛神像(老爷)游村游巷,家家户户烧香烧炮相迎,祈望赶走妖魔鬼怪,人人平安大吉。

该村有最热心于教育事业之人招元华办起私塾学校,后改为光明小学,邻近村庄都有学生前来就读。曾办过初中,学生最多时有400多人。本村一直积极支持学校的一切工作,1990年全村集资为学校建起宿舍大楼。

本村最早考上大学的是林观玉,于1963年考上武汉机械学院。特别是80后的孩子们更加用心读书,在考上北京邮电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商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华南师范等高等院校,全村大学生有60多人。现在,全体村民正在为建设新农村而努力工作。

粤西湛江南三镇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蒲芦塘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