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被誤解最深的人,他和電視裡完全不一樣

說起唐伯虎,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了吧,影視中的唐伯虎才華橫溢、風流倜儻,不但腰纏萬貫還有美人相陪,確實不負風流才子之名。

然而,瞭解過真正的唐伯虎,也許你會嘆一聲天妒英才。

歷史上被誤解最深的人,他和電視裡完全不一樣

唐寅,字伯虎,號桃花庵主,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成化6年庚寅年(1470年),嘉靖二年(1523年)去世,享年54歲。他出身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他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唐伯虎自幼聰明伶俐,十六歲就中蘇州府試第一入庠讀書,引起世人注意,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對於天才的自負和對精神生活的沉湎,使唐寅成了一個清高的少年,在府學裡不僅是“不務正業”的學生,還是一個“無法無天”的士子。年少輕狂時,佳妻在側,好友相伴,真是好不得意。

歷史上被誤解最深的人,他和電視裡完全不一樣

但在唐寅二十五歲時,他的父親、母親、妹妹、妻子、孩子相繼病歿,家境開始衰敗,也讓唐伯虎26歲就生出了白髮,這時的唐伯虎心態已有改變,開始想要求取功名,並在好友祝允明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本該前途一片光明,會試時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唐寅出獄後表示“士可殺,不能再辱”,拒絕做小吏。此後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

正德九年(1514年),唐伯虎又被寧王朱宸濠召入府中半年餘,本以為又可一展宏圖,卻察覺寧王圖謀不軌,唐伯虎不想捲入其中,他為了能離開寧王,不惜裝瘋賣傻,甚至公然裸奔,寧王終於放過了他,可曾經那麼清高自傲的唐伯虎也已經死了。離開後的唐伯虎每日縱情聲色,賣畫已經滿足不了他的日常開支,時常連飯都吃不上,最終唐伯虎在窮困潦倒中病逝。

歷史上被誤解最深的人,他和電視裡完全不一樣

歷史上的唐伯虎儘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才的畫家,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於這個社會。他一生坎坷,最後潦倒而死,年僅54歲。他臨終時寫的絕筆詩就表露了他骨心的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複雜心情:“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實在讓人不得不嘆一句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