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酒雙柑”跟酒有關係嗎?

“斗酒雙柑”跟酒有關係嗎?

正文1885字,預計閱讀5分鐘


文 | 天下純糧

(ID:Tianxiachunliang)


“斗酒雙柑”光看字面意思難道是帶兩個柑橘去斗酒?其實不然,且聽我娓娓道來。


“斗酒雙柑”跟酒有關係嗎?


“斗酒雙柑”出自唐代馮贄所作的《雲仙雜記·俗耳針砭詩腸鼓吹》引《高隱外書》:“ 戴顒 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


譯文:戴顒帶著一斗酒和兩顆黃柑入山遊玩,人們問他欲往何處,他回道:要去山裡聽黃鸝鳴叫聲。


後世將“斗酒雙柑”一詞寓意為春日勝遊。其實不止“斗酒雙柑”不止代表春日出遊是歡喜雀躍的的心情,更是文人酒興、雅興、詩興結合的最佳案例。


正若明代文人陳所聞在《駐馬聽·贈羅羅浮》曲中倒道出了其中的奧秘:“不羨榮名,愛的是斗酒雙柑聽鳥聲。”攜美酒入山林,還有芬芳柑橘和婉轉鳥鳴佐酒,可謂悠閒雅緻至極。


如此說來,“斗酒雙柑”中的酒代表了一種閒適雀躍,遠離塵囂的舒適感。


此外除了酒,“斗酒雙柑”中的柑也是釀酒的好果子。

《晏子使楚》中有道:“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枳又叫枸橘,是芸香科的植物。它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多刺,葉是三小片的複葉,花白色,果實球形。葉和果實均供藥用。中藥上將未成熟的枳、枸櫞等果實叫枳實;成熟的枳、枸櫞等果實叫枳殼。


淮北的枳多用作為藥用,而生於淮北的橘,則是富含維生素的水果。橘子中的維生素A還能夠增強人體在黑暗環境中的視力和治療夜盲症。


橘又稱為柑橘、柑。原產地中國,數千年的栽培歷史不能說清楚具體位置。由阿拉伯人傳遍歐亞大陸,橘子在荷蘭、德國都還被稱為“中國蘋果”。中國是橘子果的重要原產地之一,柑橘資源豐富,優良品種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


中秋國慶已過,立冬已至,正是吃柑橘的好季節。然柑橘不宜食用過量,吃太多會患有胡蘿蔔素血癥,皮膚呈深黃色,如同黃疸一般。更何況橘屬溫性食物,易上火,所以不能多吃。


不能多吃,用來釀酒更佳。

柑橘味道甘甜,水分很多,是一種上佳的釀酒原料。一般來說,桔子酒的酒精含量比較低,但是營養價值卻比較高,對身體的方方面面有積極的影響。


1、舒緩鬱結脹氣

橘子酒有助於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宜於治療飲食積滯證。一些脹氣的症狀,比如說防治胸脅脹痛、疝氣、乳脹、乳房結塊、胃痛、食積等症,橘子酒能夠起到通氣的作用。


2、疏絡止血

橘酒中有一種物質叫做維生素P,它有通絡的作用,對於淤血腫痛的情況,可以經常飲用桔子酒來改變這種情況。


3、鎮痛

橘子酒還有鎮痛的效果,是天然的鎮痛劑,如果病人出現身體上的疼痛,比如說乳痛,都可以飲用桔子酒來改善。


4、祛脂降壓

橘子酒可以加快新陳代謝、消耗體內脂肪,預防和減少脂肪的堆積。此外,橘子中含有比較豐富的鉀、維生素、鈣等微量元素,對於高血壓是比較適合的。


高血壓患者體內存在一定的鈉水瀦留,而橘子酒的攝入增加有助於鉀的攝入,從而改善體內鈉水瀦留,維持血液中微量元素平衡。


古代|橘子酒

“斗酒雙柑”跟酒有關係嗎?

柑橘釀酒也是古人的一大發明,屬果酒。


從漢唐至明清的有關文獻記載來看,從漢唐至明清的有關文獻記載來看,中國果酒不僅品類繁多,而且綿延千載而不絕。


宋代蘇軾有《洞庭春色賦》一首,他在這一篇賦的序言中寫道:“安定郡王以黃柑釀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序言中提及的“安定郡王”就是蘇軾好友趙德麟之父。


趙德麟(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元孫,初字景貺,蘇軾為之改字為德麟,後襲封為安定郡王)與蘇軾交往甚密,曾將其父親手釀製的柑酒送給蘇軾品嚐。蘇軾品嚐過後,便寫下了著名的《洞庭春色賦》。


此後,趙德麟多次送黃柑酒給蘇軾,蘇軾也多次寫詩回贈,答謝趙德麟的好意。如在《次韻趙德麟雪中惜梅且餉柑酒三首》中就多次誇讚黃柑酒的滋味:“偶逢白隋爭春手,遣入王孫玉斝飛。”“千花未分出梅餘,遣雪摧殘計已疏。”


也正是由於蘇軾的不吝誇讚,使得黃柑酒在歷史上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如明末清初詩人尤侗便在《滿庭芳其二·遊婁東張氏園》中寫道:“羈棲客、苦無柑酒,獨坐吊殘春。”羈旅之客,無酒無友,內心孤悽可見一斑。


黃柑酒之所以美味的原因也與其釀造原料“黃柑”有著莫大的聯繫。宋代詩人范成大在《吳郡志》中提到:“真柑,出洞庭東西山,柑雖桔類,而其品特高,芳香超勝,為天下第一……安定郡王以釀酒,名洞庭春色。”


正是由於洞庭湖附近所產的黃柑品質極高,芬芳可堪為天下第一。其所釀之酒才能如此美味,令蘇東坡都為之傾倒。


柑酒滿杯,獨有一種悠然的況味。杯中之酒不僅有著醇香芬芳,還有那“舉杯即有清風入懷”的悠然情致。


天冷加衣酒暖胃,驅逐這個冬天的寒意;圍爐煮酒聚團圓,擁抱這個冬天的暖意。


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斗酒雙柑”跟酒有關係嗎?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文章有趣、有料

分享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