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版《第一戰》書籍首次公開 成為侵華鐵證

一冊32開本的書,書名為《第一戰》,封面上鋪滿了歲月斑駁的痕跡,像是經歷了一場戰爭的洗禮;那發黃的紙張記錄著一段歷史,關於瀋陽北大營的悲愴與血腥,關於中華民族的槍林彈雨。

“這本書記錄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佔瀋陽的鐵證,也見證了北大營一些愛國官兵的頑強抵抗。”,精英集團革命文獻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歷史文獻收藏家詹洪閣說。多年前,當看到此書的一剎那,心底的激憤便一湧而出,“日本侵略者將‘九一八事變’作為侵佔中國的第一戰,書中更是對此戰鬥及官兵極盡表彰與記述,這場戰鬥是他們的所謂的驕傲,但卻是中國人記憶深處的屈辱史。”

日本出版《第一戰》書籍首次公開 成為侵華鐵證


《第一戰》於1932年出版,封面上寫著:九月十八日夜北大營攻略。該書由奉天獨立守備隊長島本中佐校閱。該書的封底,就是當年陷落的北大營外觀圖:被風雨洗禮的樹和透著悲情的北大營,沒有一個人影。在1931年9月18日之前,北大營是與東北軍的榮耀聯在一起的。1928年10月11日,東北陸軍步兵第1旅在北大營舉行閱兵典禮; 1930年10月10日,北大營再次舉行閱兵式。這裡展示著軍威,也有著當時算得上先進的武器裝備。不想北大營一夜陷落,日軍佔領北大營後,又放火焚燒營房。但北大營未被徹底焚燬,其建築物部分保存了下來,被日軍繼續使用。日軍還利用北大營的房屋,建立了一座紀念館,以吹噓這次戰鬥的“武功”。

獨立守備步兵第二大隊“表彰狀”、獨立守備步兵第二大隊第三中隊“感狀”(即“戰功獎狀”)……書中原文刊發了對參與這次戰鬥部隊的相關表獎。同時,還刊登了當時一些將佐的軍裝照。第一個圖片便是守備隊第二大隊步兵中佐島本正一。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瀋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日本出版《第一戰》書籍首次公開 成為侵華鐵證


“這本書記錄比較詳細,而且還刊登了參與侵佔北大營的日本官兵名單,約600人的名字悉數登載,成為日本軍所謂的驕傲。”詹洪閣介紹,1931年9月18日夜,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他表示,事實上,受“不抵抗”政策的束縛,日軍佔領整個北大營乃至瀋陽,當夜日軍死傷共計25人,其中2人死亡,23人受傷。這《第一戰》是書名,更是一種炫耀,也足以說明其侵華的蓄謀與野心。《第一戰》有46個篇章,從柳條湖南滿鐵路的爆炸、炮轟北大營直至表彰功績均有詳細描述。

事變發生時,東北軍軍官王鐵漢在北大營率軍抵抗,打響了抗日第一槍。“前幾年教育部確定將抗戰8年改為14 年,抗日戰爭的歷史從1931年9月18日當夜就已經進行了強烈抵抗,這在日本出版的圖書和地圖中也得到了印證!”詹洪閣說。而在該地圖上,也用紅字標註著北大營的一角:頑強抵抗。這抵抗者便是東北軍陸軍第7旅620團,團長正是王鐵漢。當夜,眼見許多戰士倒在日軍的槍彈下,王鐵漢義憤填膺,從腰間拔出手槍,高聲命令道:“打!”戰鬥中,擔任日軍第4中隊彈藥補給任務的步兵上等兵新國六三,被中國軍隊一發子彈從“右肩穿過他的心臟”打死。這是14年抗戰之中擊斃的第一名日軍。第620團第2營在撤退途中,仍向追擊的日軍射出了復仇的子彈。就在追擊第2營之時,日軍又有第二名士兵被擊斃。

日本出版《第一戰》書籍首次公開 成為侵華鐵證


1931年9月18日,北大營一夜陷落,中華民族14年的抗戰從此在血與火中開始。如今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但是那段歷史和日本侵略者曾經給中華民族帶來的苦難歷史卻不可以忘卻。在日本罪惡的鐵蹄下,中國人一次又一次被肆意凌辱、殺害,就連襁褓中的嬰兒都不放過。苦難,在那段歷史中還滲透著殘忍與血腥。生命,在沒有強大祖國的庇護下,卑微如一粒塵埃。

時間可以過去,歷史不能忘卻。炮火雖不在,警鐘仍長鳴。在和平年代,戰爭的陰雲沒有飄在頭上,但我們依然需要記住那段痛在心頭的歷史。自1995年始,瀋陽每年在9月18日晚上鳴響防空警報3分鐘,以警示民眾勿忘國恥。 如今,在這一天,全國各地的防空警報聲都嗚嗚作響。這就是在告訴我們:從歷史中汲取教訓,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並時刻保持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