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 | 蘇軾

錢鍾書 | 蘇軾

蘇軾(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土,眉山人,有《東坡集》、《後集》、《續集》。他一向被推為宋代最偉大的文人,在散文、詩、詞各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他批評吳道子的畫,曾經說過:“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1】。

從分散在他著作裡的詩文評看來,這兩句話也許可以現成的應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他在詩歌裡的理論和實踐。後面一句說“豪放”要耐人尋味,並非發酒瘋似的胡鬧亂嚷【2】。

前面一句算得“豪放”的定義,用蘇軾所能瞭解的話來說,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用近代術語來說,就是:自由是以規律性的認識為基礎,在藝術規律的容許之下,創造力有充分的自由活動【3】。

這正是蘇軾所一再聲明的,作文該像“行雲流水”或“泉源湧地”那樣的自在活潑,可是同時候很謹嚴的“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4】。李白以後,古代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

他在風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豐富、新鮮和貼切,而且在他的詩裡還看得到宋代講究散文的人所謂“博喻”【5】或者西洋人所稱道的沙士比亞式的比喻【6】,一連串把五花八門的形象來表達一件事物的一個方面或一種狀態。

這種描寫和襯托的方法彷彿是採用了舊小說裡講的“車輪戰法”,連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應接不暇,本相畢現,降伏在詩人的筆下。

在中國散文家裡,蘇軾所喜歡的莊周和韓愈就都用這個手法;例如莊周的《天運》篇連用“芻狗已陳”、“舟行陸、車行水”、“猿狙衣服”、“桔槔”、“柤梨橘柚”、“醜人學西施”六個比喻來說明不合時宜這一點,韓愈的《送石處士序》連用“河決下流”、“駟馬駕輕車就熟路”、“燭照”、“數計”、“龜卜”五個比喻來表示議論和識見的明快這一點。

在中國詩歌裡,《詩經》每每有這種寫法,像《國風》的《柏舟》連用鏡、石、席三個形象來跟心情參照,《小雅》的《斯干》連說“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翬斯飛”來形容建築物線條的整齊挺聳。

唐代算韓愈的詩裡這類比喻最多,例如《送無本師》先有“蛟龍弄角牙”等八句四個比喻來講詩膽的潑辣,又有“蜂蟬碎錦纈”等四句四個比喻來講詩才的秀拔,或像《岣嶁山》裡“科斗拳身薤倒披”等兩句四個比喻來講字體的奇怪。但是我們試看蘇軾的《百步洪》第一首裡寫水波沖瀉的一段:“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絃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四句裡七種形象,錯綜利落,襯得《詩經》和韓愈的例子都呆板滯鈍了。

其他像《石鼓歌》裡用六種形象來講“時得一二遺八九”,《讀孟郊詩》第一首裡用四種形象來講“佳處時一遭”,都是例證。詞裡像賀鑄《青玉案》的有名結句把“菸草”、“風絮”、“黃梅雨”三者來比“閒愁”,就是“博喻”的佳例,最突出的是嫁名謝逸的《花心動·閨情》用“風裡楊花”等九物來比好事不成(《全宋詞》六百五十二頁)。上古理論家早已著重詩歌語言的形象化,很注意比喻【7】;在這一點上,蘇軾充分滿足了他們的要求。

錢鍾書 | 蘇軾

蘇軾的主要毛病是在詩裡鋪排古典成語,所以批評家嫌他“用事博”、“見學矣然似絕無才”、“事障”、“如積薪”、“窒、積、蕪”、“獺祭”【8】,而袒護他的人就贊他對“故實小說”和“街談巷語”,都能夠“入手便用,似神仙點瓦礫為黃金”【9】。

他批評過孟浩然的詩“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10】,這句話恰恰透露出他自己的偏向和弱點。同時,這種批評,正像李清照對秦觀的詞的批評:“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11】,都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在那種創作風氣裡古典成語的比重。

不用說,箋註家紛紛給這種詩吸引。在北宋早有趙次公等五家注的蘇詩,南宋到清又陸續添了十多家的注本,王文誥的誇大嚕囌而絕少新見的《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在清代中葉做了些總結工作;其他像沈欽韓的《蘇詩查注補正》和張道的《蘇亭詩話》卷五都算得規模比較大的增補。最可惜的是陸游沒有肯替蘇軾的詩集作注【12】,這跟杜甫和李白的“樽酒細論文”沒有記錄一樣【13】,是文學史上的大憾事。

【1】《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卷六十《書吳道子畫後》。

【2】《津逮秘書》本《東坡題跋》卷三《評杜默詩》。

【3】恩格斯《反杜林論》第十一章,歌德《我們貢獻些什麼》第十九章(紀念版《歌德全集》第九冊第二百三十五頁);參看孟德斯鴻《法意》第十一卷第三章(七星叢書版《孟德斯鴻全集》第二冊第三百九十五頁),黑智爾《哲學系統》第一部第二分第一百五十八節又《美學講義》第三部第三分第二章(紀念版《黑智爾全集》第八冊第三百四十八至三百四十九頁又第十四冊第一百八十二頁)。

【4】《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卷四十六《答謝民師書》、卷五十七《文說》。

【5】陳騤《文則》捲上丙的第六種“取喻之法”,舉《書經》和《荀子》的例句。

【6】例如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第五十二首

【7】《禮記》第十八《學記》:“不學博依,不能安詩”——鄭玄注:“‘博依’、廣譬喻也”;參看亞理斯多德《詩學》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甲說“比喻是天才的標識”。

【8】方回《桐江集》卷五《劉元暉詩評》,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四十七《藝苑卮言》,胡應麟《詩藪》內編古體中、近體上,譚元春《譚友夏合集》卷八《東坡詩選序》,王夫之《船山遺書》卷六十四《夕堂永日緒論》內編;“見學矣然似絕無才”就是顏之推《顏氏家訓》第九篇《文章》所謂“事繁而才損”。

【9】朱弁《風月堂詩話》捲上。

【10】陳師道《後山先生文集》卷二十三《詩話》;參看施閏章《愚山別集》卷一的反駁,說蘇軾詩裡“堆垛”的材料太多。

【11】《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三引。

【12】《渭南文集》卷十五《施司諫注東坡詩序》。

【13】參看洪邁《容齋隨筆》卷十五。

錢鍾書 | 蘇軾

和子由澠池懷舊【1】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2】!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3】。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往歲馬死於二陵【4】,騎驢至澠池。

【1】子由是蘇軾的兄弟蘇轍。

【2】“雪泥鴻爪”是蘇軾的有名譬喻之一,在宋代就有人稱道(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七、蔡正孫《詩林廣記》後集卷三引《陵陽室中語》),後來變為成語。

【3】蘇轍《欒城集》卷一《懷繩池》詩有個自注:“昔與子瞻應舉,過宿縣中寺舍,題其老僧奉閒之壁。”從前和尚死後,人家把他遺體燒化,造個小塔來埋葬他的骨灰。蘇轍每每學他哥哥的詩(甚至哥哥用錯的故典,兄弟會照錯),例如《欒城集》卷三《秀州僧本瑩“淨照堂”》的“故山別後成新歲,歸夢春來繞舊房”,就是摹仿蘇軾這一聯。

【4】二陵是河南崤山,在澠池西。

錢鍾書 | 蘇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1】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放生魚鱉逐人來【2】,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3】,風船解與月裴回。

【1】是熙寧五年(公元一○七二年)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在杭州西湖邊。

【2】北宋時杭州的官吏曾規定西湖為放生池,不許人打魚,替皇帝延壽添福。

【3】這句的意思說,躺在船裡看山,不覺得水波起落,只見山頭忽上忽下,正是蘇軾《出穎口初見淮山》詩所謂“青山久與船低昂”,和《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所謂“孤山久與船低昂”;參看范成大《石湖居士詩集》卷二十《再渡胥口》:“兩山波動對浮沉。”“水枕”等於“載在水面的枕蓆”,正如下面一句的“風船”等於“飄蕩在風裡的船”,並非指古代暑天用的滿裝了涼水的瓦枕或陶枕。

錢鍾書 | 蘇軾

望海樓【1】晚景

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誇。

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

青山斷處塔層層,隔岸人家喚欲應。

江上秋風晚來急,為傳鐘鼓到西興②。

【1】在杭州鳳凰山上。

【2】在浙江蕭山近江邊處。

錢鍾書 | 蘇軾

吳中田婦嘆和賈收韻【1】

今年粳稻熟苦遲,庶見霜風來幾時【2】。

霜風來時雨如瀉,杷頭出菌鐮生衣【3】。

眼枯淚盡雨不盡【4】,忍見黃穗臥青泥!

茆苫一月壠上宿【5】,天晴獲稻隨車歸。

汗流肩赬載入市,價賤乞與如糠粃。

賣牛納稅拆屋炊,慮淺不及明年飢【6】。

官今要錢不要米,西北萬里招羌兒【7】。

龔黃滿朝人更苦,不如卻作河伯婦【8】!

【1】賈收字耘老,極佩服蘇軾,造過一個“懷蘇亭”,做過一卷詩叫《懷蘇集》。

【2】幸虧不多幾天就是秋季了。

【3】“杷”通“鈀”;這句寫農具因潮溼不使用而發黴生鏽。

補註戴鴻森同志指出,“杷”是打場用的竹或木把子,因久雨潮溼而“出菌”。

【4】這句可以參看杜甫《新安吏》:“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5】在田邊搭了一個茅草棚,住宿在那裡救稻。

【6】賣了牛去納稅,拆下屋來燒飯,只想救眼前的急。

【7】王安石的“新法”施行以後,國家賦稅收錢不收米,造成錢荒米賤的現象;農民把米賤賣了換錢來納稅,結果錢和米都沒有,像黃庭堅的《上大蒙籠》、《勞坑入前城》等詩說:“今日有田無米食”,“正苦無錢刀”,都是寫當時這種情況。蘇軾這首詩是熙寧五年做的,那時候宋神宗要滅西夏,採用王韶的“平戎三策”,化了不少錢糧去“招撫”“沿邊”的羌人部落,所謂“熙河之役”正開始(朱弁《曲洧舊聞》卷六有熙河用兵歲費的記載)。

【8】龔遂黃霸是漢代兩個有名的好官。“河伯婦”是《史記·西門豹傳》裡的故事:巫婆藉口說水神結婚來向人民敲詐,西門豹為民除害,把巫婆擲在河裡。在這裡“龔黃”是說反話;“作河伯婦”是借用,等於說苦得無路可走,還不如干脆投河自盡。

錢鍾書 | 蘇軾

法惠寺【1】橫翠閣

朝見吳山橫,暮見吳山縱【2】;

吳山故多態,轉側為君容。

幽人起朱閣【3】,空洞更無物;

惟有千步岡,東西作簾額【4】。

春來故國歸無期,人言秋悲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錦,更看橫翠憶峨眉【5】。

雕欄能得幾時好?不獨憑欄人易老!

百年興廢更堪哀,懸知草莽化池臺【6】;

遊人尋我舊遊處,但覓吳山橫處來。

【1】在杭州。

【2】一名胥山,又名城隍山。這兩句說,白天看見的山是長長的一道,黑夜裡看不周全,只見高高的一堆。

【3】古代寺院裡的樓閣常常是紅顏色,所以紅樓朱閣不但指婦女的閨閣,也可以指和尚寺;唐人像白居易、李益、僧廣宣、段成式等的詩裡都講到安國寺的“紅樓”,李涉《早春霽後發頭陀寺》詩也說:“紅樓金剎倚晴崗。”

【4】“千步岡”就指吳山;意思說,閣裡什麼陳設都沒有,只有一座山擋在窗外,彷彿是遮窗的簾子;“東西”等於自左到右。

【5】看了杭州的景物,就想起故鄉四川的錦江和峨眉山來了。

【6】等於“池臺化草莽”。

錢鍾書 | 蘇軾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睛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1】。

【1】西子就是戰國時有名的美女西施。這也是蘇軾的一個傳誦的比喻,後來許多詩歌都從這裡生髮出來;例如南宋建都杭州,荒淫奢侈,亡國以後,方回《桐江續集》卷二十四《問西湖》就說:“誰將西子比西湖?舊日繁華漸欲無。始信坡仙詩是讖,捧心國色解亡吳!”蘇軾似乎很自負這首詩,所以把它的詞意幾次三番地用:“水光瀲灩猶浮碧,山色空濛已斂昏”(《次韻仲殊遊西湖》);“西湖真西子”(《次韻劉景文登介亭》);“只有西湖似西子”(《次韻答馬中玉》);“西湖雖小亦西子”(《再次韻德麟新開西湖》)。

錢鍾書 | 蘇軾

書雙竹【1】湛師房

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釭。

白灰旋撥通紅火,臥聽蕭蕭雪打窗。

【1】杭州廣嚴寺,別名雙竹寺。

錢鍾書 | 蘇軾

中秋月【1】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2】?

【1】這是熙寧十年的中秋,蘇軾在徐州。

【2】這個意思在蘇軾詩裡屢次出現,例如《十月十五觀月黃樓席上次韻》:“為問登臨好風景,明年還憶使君無?”又《和子由山茶盛開》:“雪裡盛開知有意,明年開後更誰看?”

錢鍾書 | 蘇軾

端午遍遊諸寺【1】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流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淨筵【2】。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澤浮雲天【3】。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4】。

【1】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一○七九年)的端午,蘇軾在湖州。

【2】素齋。

【3】卞山在浙江烏程北,震澤就是太湖。

【4】佛前的長明燈陪伴著打坐的和尚。

錢鍾書 | 蘇軾

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1】

雨過浮萍合,蛙聲滿四鄰。

海棠真一夢【2】,梅子欲嘗新。

拄杖閒挑菜,鞦韆不見人。

殷勤木芍藥,獨自殿【3】餘春。

【1】在黃州。

【2】花已落得一乾二淨,影蹤也沒有。

【3】收梢、結尾。

錢鍾書 | 蘇軾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1】

東風未肯入東門【2】,走馬還尋去歲村。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3】。

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

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4】!

【1】元豐五年(公元一○八二年)正月,蘇軾在黃州。

【2】因此城裡還無春色,須出郊尋春。

【3】這一聯也是蘇軾有名的比喻,參看杜牧《題安州浮雲寺樓》:“恨如秋草多,事與孤鴻去”;辛棄疾《稼軒詞》卷三《鷓鴣天·和人韻有所贈》有意地來個翻案文章和補筆:“事如芳草春長在,人似浮雲影不留。”

【4】朋友們不用可憐他的貶斥而設法把他內調。

錢鍾書 | 蘇軾

南堂【1】

掃地焚香閉閣眠,簟紋如水帳如煙。

客來夢覺知何處,掛起西窗浪接天。

【1】在黃州,下臨江水。這首詩也誤收入秦觀《淮海後集》捲上。

錢鍾書 | 蘇軾

題西林【1】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乾明寺,在廬山。

錢鍾書 | 蘇軾

春日

鳴鳩乳燕寂無聲,日射西窗波眼明。

午醉醒來無一事,只將春睡賞春晴。

錢鍾書 | 蘇軾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1】

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歸何處【2】?家在江南黃葉村。

【1】李世南字唐臣;這是他畫的《秋景平遠》。

【2】據鄧椿《畫繼》卷四,“扁舟”應作“浩歌”;李世南原“畫一舟子張頤鼓枻作浩歌之態,今作‘扁舟’,甚無謂也!”

錢鍾書 | 蘇軾

惠崇【1】春江曉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2】。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3】。

【1】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

【2】蘇軾《遊桓山,會者十人,得“澤”字》詩也說:“春風在流水,鳧雁先拍拍。”參看孟郊《春雨後》:“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又杜牧(一作許渾)《初春舟次》:“蒲根水暖雁初下,梅逕香寒蜂未知。”

【3】這首詩前三句寫惠崇畫裡的事物,末句寫蘇軾心裡的想像。宋代烹飪以蔞蒿、蘆芽和河豚同煮(參觀《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十四論梅堯臣詩),因此蘇軾看見蔞蒿、蘆芽就想到了河豚。鴨在惠崇畫中,而河豚在蘇軾意中。“水暖先知”是設身處地的體會,“河豚欲上”是即景生情的聯想。

錢鍾書 | 蘇軾

荔支嘆【1】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2】;

顛阬【3】僕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龍眼來。

飛車跨山鶻橫海【4】,風枝露葉如新採;

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

永元荔支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遊。

漢永元中交州進荔支龍眼,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騰死亡,罹猛獸毒蟲之害者無數。唐羌字伯遊為臨武長,上書言狀,和帝罷之。唐天寶中蓋取涪州荔支,自子午谷路進入。【5】

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

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飢寒為上瑞。

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籠加【6】,

大小龍茶始於丁晉公,而成於蔡君謨,歐陽永叔聞君謨進小龍團,驚歎曰:“君謨士人也,何至作此事耶!”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7】充官茶。

今年閩中監司乞進關茶,許之。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耶!

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洛陽貢花,自錢惟演始。【8】

【1】這是宋哲宗趙煦紹聖二年(公元一○九五年)蘇軾貶斥在廣東惠州時所作。他這一次才吃到荔枝,作了一首《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詩,極口稱讚,把荔枝的顏色比“紅紗中單白玉膚”和“赬虯珠”,把它的滋味去配“江鰓玉柱”和“河豚腹腴”。但是他想到這件好東西也是個禍根,因此又作了這一首。帝王驕奢淫慾,官吏諂媚迎合,各地出產的好東西像廣東的荔枝、福建的茶、洛陽的牡丹花,都得進貢,當災受苦的是人民。蘇軾寧願天地間不生這種稀罕美物,省得害人,同時批評地方官的犧牲人民向皇帝討好。這些人想出新鮮花樣,找土產進貢,一開了個例,從此變為牢不可破的常規了,所以蘇軾的自注裡著重“始於……”和“自……始”。他同時詩人唐庚《眉山唐先生文集》卷二《採藤曲》說:“吾皇養民如養兒,鑿空為此謀者誰”,也是這個意思。

【2】“置”和“堠”都是站,見蘇軾自注。

【3】“阬”通“坑”。

【4】車子過山快得像老鷹飛過海;一說“海鶻”是一種快船。

【5】永元是漢和帝劉肇的年號,天寶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交州是廣東、廣西等地方,涪州在四川,子午谷是四川和陝西間的交通要道——唐代的京都是陝西長安。李林甫是唐玄宗的宰相,有名的“口蜜腹劍”的權奸。

【6】福建武夷山,出產茶葉。宋代把茶葉製成餅形,上面印龍鳳花紋,有“龍團”、“鳳餅”的名目。丁謂是宋真宗的宰相,以奴顏婢膝、搗鬼撒謊著稱。蔡襄是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也是茶事專家,寫過《茶錄》。“籠”指收羅,因為採茶用竹籠,保藏茶葉用箬籠(陸羽《茶經·二之具》,蔡襄《蔡忠惠公集》卷三《採茶》、卷三十《茶錄》;《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十一載蔡襄《北苑焙新茶》詩也講到“籃籠”,那首詩是《蔡忠惠公集》漏收的)。“加”是搶先壓倒。

【7】當時有比賽茶葉的會,所謂“茗戰”。

【8】錢惟演是西昆體詩人之一,吳越王錢椒的兒子。錢椒對宋不戰而降,死後博得宋太宗的“以忠孝而保社稷”這句鑑定(《宋史》卷四百五十),所以蘇軾說“忠孝家”(參看《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卷五十五“表忠觀碑”)。錢惟演在洛陽做過留守,是歐陽修的上司,蘇軾《仇池筆記》捲上說:“錢惟演作西京留守,始置驛貢洛花,識者鄙之,此宮妾愛君之意也。”錢惟演曾說牡丹是“花王”而“姚黃”又是牡丹之王。

錢鍾書 | 蘇軾

澄邁【1】驛通潮閣

倦客愁聞歸路遙,眼明飛閣俯長橋。

貪觀白鷺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晚潮。

餘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陽招我魂【2】。

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髮是中原【3】。

【1】澄邁縣在海南島北部。

【2】《楚辭》的《招魂》裡說,上帝可憐屈原的靈魂脫離了他的軀殼,命令巫陽去叫它回來。

【3】《東坡後集》卷十五《伏波將軍廟碑》也說:“南望連山,若有若無,杳杳一發耳”,這也是在海南島寫的。參看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第六首:“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發。”

聲明 | 圖文來源網絡,旨在分享傳播,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文僅代表原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書藝公社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佈後的三十日內與書藝公社聯繫。

END

2020年1月出品

添加書藝公社小藝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