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姐姐拒養二胎敗訴?父母的問題為什麼要讓孩子承擔?

今天看到一條熱議的新聞:吃低保的父母在沒有和自己22歲女兒商量的情況下生了二胎,結果沒有能力撫養,想讓女兒撫養,女兒拒絕後被告上法庭,讓我意外的是,法院竟然判女兒敗訴!


22歲姐姐拒養二胎敗訴?父母的問題為什麼要讓孩子承擔?


這個邏輯我也是一臉懵,父母在生二胎的時候沒有徵求女兒意見,但是生出來卻讓她養, 女兒現在只有22歲,剛剛大學畢業的年紀,連自己都養不過來的時候,卻要早早揹負養孩子的責任?


01 生而不養的父母


前陣子還有一個微博上熱議的話題:一個女孩辛辛苦苦在外地工作攢了20萬塊錢,給爸媽存著,回家的時候說想用錢開個店,結果爸媽告訴她錢都給她弟弟買房了,女孩在街頭失聲痛哭。


22歲姐姐拒養二胎敗訴?父母的問題為什麼要讓孩子承擔?


中國的社會中非常強調“孝”這個美德,但其實大多數人都是理解了一半,孔子對孝的理解是:子孝父養,或者我覺得可以換個位置,叫父養子孝。父不養,子如何能孝呢?


三字經裡面也有說過同樣的問題,就是“子不教父之過。”


但是現在社會一直在強調的都是子不教,子之過。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行為都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但是為什麼現在孩子犯了錯都說是孩子自己的問題,而父母對孩子犯了錯,也還是孩子問題呢?


22歲姐姐拒養二胎敗訴?父母的問題為什麼要讓孩子承擔?


再說以“孝”而聞名的孔融,五歲讓梨,把最大的讓給爸爸,中等的讓給哥哥,最小的留給自己,被傳為佳話。


但是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長大後的孔融寫過一篇文章,來質疑“孝”這個問題。


他在文章中大概的意思是,父母生孩子的時候,可能只是因為一時之快,或者沒有多想,就生下孩子,但是並沒有問過孩子的意見啊。家裡貧窮、父母人品不好、或是生下來殘疾,這些都是孩子不能左右的。


在社會上,小到行車駕駛證,大到國家公務員,各行各業都有考試,只有考試通過才有資格上崗,但是為什麼偏偏是為人父母這麼重要的事情,任何考試都不需要,想生就生呢。


02 三類容易讓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父母


第一類:

“寶貝,今天天氣冷,要穿上秋褲!”

“媽我不冷,我還熱呢,我不穿!”

“天氣這麼涼,你怎麼可能不冷?你必須給我穿上!”

這類父母沒有你以為,只有我以為,我覺得冷就是冷,秋褲就得給我穿上。


第二類:

“媽,今天我用不用穿秋褲?”

“你自己決定吧!”

這類父母一直尊重孩子的想法,讓他們自己做決定。


第三類父母是前兩種的結合體,在一些事上讓孩子自己決定,但是在某些事情上,必須聽我的。


比如在生活起居上面不怎麼管孩子,但是在學習上面必須做到班裡第一,或者鋼琴必須在今年拿下10級。


22歲姐姐拒養二胎敗訴?父母的問題為什麼要讓孩子承擔?


或者就想開頭說的那個女孩,你在外面工作生活我都不管,你自己去闖,但是掙的錢,先給弟弟花。


這三類父母的孩子長大後,其實多少都會有一些心理問題。


第一類孩子會變得是非自卑,並且被動,別人說什麼我就做什麼,不說我就不做,並且在家長高壓控制下,容易產生自我能力懷疑。


第二類,家長完全不管,讓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裡,做什麼是對的,做什麼是錯的,所以長大後也會導致他們產生自卑心理。


第三類,在某一方面偏執的可怕,可能會讓孩子在這個方面留下陰影,或者牴觸心理。


我有一個朋友說每次聽到筷子掉地上的聲音精神都非常緊張,因為小時候她每次把筷子掉到地上的時候,她爸爸都回答她,時間久了形成了條件反射。


03 怎麼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陰影


原生家庭這個話題已經被說爛了。但是想要完全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幾乎不可能。


在《有毒的父母》這本書裡面,作者講到,很多人即使數十年不和自己父母聯繫,甚至自己的父母早已離世,他們的行為依然會被原生家庭影響。


首先,我們要正視父母對我們造成的傷害。很多人對父母的怨恨是他們久久不能走出原生家庭陰影的原因。


覺得我現在的人生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好好對待我,甚至有人即使能夠過上更好的人生,也會故意放走機會,為的是向父母證明,“都是因為你們,我才過成這樣的!”


父母對我們造成的傷害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了,但是我們的未來,是自己可以改變的。


22歲姐姐拒養二胎敗訴?父母的問題為什麼要讓孩子承擔?


所以,明白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決定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我們可能永遠聽不到父母的道歉,但是道歉也並不會讓人生變得更好。


如果自己的父母是極端控制型的,可能適當和父母保持一定距離,自己住或者到另一個城市生活。


最後,即使再差的父母也會有好的一面,想一想他們對你好的時刻,也許會得到一些內心的釋懷。


我們終究是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學會放下過去、放下怨恨,才會變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