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公主的最後一天:讀著辯機和尚寫的大唐西域記,喊了一聲阿孃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二月初一,長安城寒意猶濃。此日是太陽真君誕辰,萬家百姓向日焚香叩拜,供奉夾糖糕給真君吃,名曰“太陽糕”。太陽糕圓如中日,糕面用竹籤雕刻三足金烏於其上。供奉完畢,便唸誦一段太陽經。

太陽宮外香客雲集,商賈輻輳,除卻琳琅滿目的商品,還有“球蹈、盤舞、橦懸、索走,飛丸、拔距、扛鼎、逾刃”等雜耍表演,歌舞管絃當然也少不了,“急管參差、長袖嫋娜;陽春白雪、流徵清角”,可謂熱鬧非常。

此日放假,文武百官穿上春服,帶著家眷,騎馬乘車,出野遊玩。士子互相贈送刀尺,寓意從今日起便與蕭峭嚴冬切割,擁抱春日暖陽,奔赴光明前程。農民互相贈送裝著五穀瓜果等農作物種子的青綠色布囊,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親友們聚在一起痛飲春酒,家家扶得醉人歸。宋人楊萬里有詩云:二月初頭春向中,花梢​薄日柳梢風。折花客子渾無賴,狼藉須教滿路紅。

此日,禁屠,止殺。

​長安城駙馬都尉房遺愛府邸內,房遺愛三十六歲的妻子高陽公主正在安靜的讀著《大唐西域記》。這本書是玄奘法師的得意弟子辯機和尚整理的法師西行求法的口述筆記,裡面詳盡描述了法師西行途中的所見所聞,充滿異域風情。

高陽公主讀到戒日王梵授幼女被父王指婚嫁給大樹仙人,大樹仙人嫌棄此女不美,遂發惡咒,使其九十九個姐姐瞬間傴僂曲腰一段,掩卷嘆息,跟站在身後的太監說,人生於世,憂患實多。生有何歡,死有何懼。我號為高陽,死在太陽真君誕辰,可謂死得其時。皇帝要我怎麼死?

太監畢恭畢敬的回答,啟稟公主,皇上慈悲,恩賜公主飲鴆。高陽公主說,拿來。太監拿來一杯色呈碧綠氣味濃烈的葡萄酒,高陽公主一飲而盡。

高陽公主的最後一天:讀著辯機和尚寫的大唐西域記,喊了一聲阿孃

高陽公主母親名叫高惠通,是李世民身邊的“刀人”。刀人並非帶刀女侍衛,而是後宮嬪妃的稱號。皇帝的後宮除了皇后、貴妃、淑妃、德妃等高級嬪妃外,還有才人、昭容等中級嬪妃,以及御女、采女等下級嬪妃。除此之外,又有承衣、刀人趨侍左右,並無員數,皆六品以下。

高惠通出身名門,父親高世達曾經是隋朝高密縣令,丈夫也是當地青年才俊。高密被竇建德佔領,高世達和丈夫成為竇建德下屬。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唐夏在虎牢關展開決戰,高惠通丈夫戰死,自己和父親跟隨竇建德被李世民獻俘長安。武德五年(622年))六月五日,高惠通由於“立性溫恭,稟質柔順”,美貌豔麗,被李世民看中,納為侍妾,時年26歲,比李世民大一歲。當然這也符合李世民一貫喜歡人妻的調性。

武德九年(626年)四月十日,高惠通在生高陽公主時難產而亡,年僅三十歲。此事對李世民影響極大,導致高陽雖然只是庶出,卻享受到了遠超其他兄妹的寵愛。

李世民一生不過生日。他說,生日是母親受難的日子,生孩子便是母親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其痛苦艱辛,絕非常人可以理解。《詩》雲:哀哀我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因此他一到生日這天,就會悲傷落淚。而且告誡身邊人,千萬不要祝我生日快樂,後果很嚴重。

高陽公主從小喪母,長孫皇后將其接入宮中,視同己出,精心撫養。貞觀二年,晉王李治出生,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逝,十四歲的武媚娘入宮,成為李世民的才人,認識了十歲的高陽公主和八歲的李治,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高陽公主的最後一天:讀著辯機和尚寫的大唐西域記,喊了一聲阿孃

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西行求法十六年的玄奘法師到達長安,李世民在洛陽接見了他,問他,你當年西行求法為啥不跟我彙報。玄奘說,我曾經上過三道表,但是您不同意,只好偷偷走了,希望您能原諒我“專擅之罪”。李世民說,沒事,你既然出家了,就跟世俗之人不同。而且你捨命求法,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委命求法惠利蒼生”,我不怪你。

玄奘本來想就近在嵩山少林寺作主持,但是李世民說,少林寺荒涼偏僻,不適合你,你去長安城弘福寺吧。“(弘福寺)其處雖小,禪院虛靜,可為翻譯。”其實弘福寺並不小,這是李世民在貞觀八年(634年)專門擴建給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寺廟,寺中養了很多大德高僧,李世民每年到了生日這天都會來寺廟中親自誦經,紀念母親。

李世民又說,你缺啥就跟房玄齡商量(李世民出征高句麗,房玄齡留守京師,全權處理一切事務),我讓他儘量滿足你。“吏力,並與玄齡商量,務令優給”。玄奘主持弘福寺之後,房玄齡得到李世民聖旨,對他的工作大力支持,“遂召沙門慧明、靈潤等,以為證義;沙門行友、玄賾等,以為綴輯;沙門智證、辯機等,以為錄文”。

辯機和尚從此進入弘福寺,開始了他一生的高光時刻,當然也是悲情時刻。

辯機出生於武德二年(619年)。他15歲出家,成為長安城永陽坊大總持寺法師道嶽的弟子。道嶽法師被任命為普光寺寺主後,辯機改住長安城金城坊會昌寺。他十餘年潛心鑽研佛學理論,以諳解大小乘經論為時輩所推。26歲進入玄奘法師法眼,成為玄奘法師的得意弟子。玄奘法師口述了西行見聞的《大唐西域記》,便由辯機和尚整理潤色。

高陽公主的最後一天:讀著辯機和尚寫的大唐西域記,喊了一聲阿孃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初五,高陽公主22歲,下嫁梁國公房玄齡次子房遺愛。時年二十歲的李治已經被立為皇太子,二十六歲的武媚已經被李世民疏遠,躲在藏書閣潛心讀書。唐代女子十五歲結婚,高陽公主以二十二歲大齡方才出嫁,原因只有一個,便是沒有合適的。

房遺愛“誕率無學,有武力”,不喜歡讀書,整天走馬射獵,還曾跟隨李世民征伐高句麗。房遺愛在戰爭中表現卓越,被李世民賞識,回來後,李世民便把高陽公主嫁給了他,也是對房玄齡一生精忠輔弼的賞賜。高陽公主嫁入房府,依然經常出入禁中。房玄齡臨終給李世民上書,勸李世民休養生息,不要征討高句麗,時機尚不成熟。李世民跟身邊的高陽說,看看你公公,都病成那樣了,依然憂國憂民。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七月二十四日,房玄齡病逝,長子房遺直承襲了他梁國公的爵位。高陽公主恃寵而驕,對此十分不滿,就跟李世民撒嬌耍潑,要求把爵位賜給房遺愛。房遺直怕了,給李世民上表,請求把爵位讓給二弟。李世民想到自己和建成元吉兄弟相殘的痛苦,李承乾和李泰同室操戈的悲傷,雷霆震怒,破天荒對高陽公主大發雷霆,嚴厲斥責了她,高陽公主掩面而出。

八月時節,秋高氣爽,高陽公主和房遺愛騎馬出來打獵散心,中途累了,來到弘福寺休息,遇到了正在讀經的辯機和尚。30歲的辯機容貌俊秀,氣宇不凡,談吐儒雅,風度翩翩,22歲的高陽對他一見傾心。多年枯燥無味的修行生活也使得辯機和尚凡心萌動,兩人乾柴烈火,一點就著。

這裡插個題外話。大家看《西遊記》會發現,裡面女妖怪特別多,個個美貌妖豔,勾引唐玄奘破戒。除了女妖怪,還有女神仙,喬裝打扮,試探唐僧是不是動了凡心。可見和尚修行,女色這一關最不好勘破。《水滸傳》說和尚是“色中餓鬼”,雖然偏頗,但也說了這層意思。金庸寫《天龍八部》,虛竹從小守戒,也是栽到了“色”字上。色字頭上一把刀,誠不我欺也。

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孽緣大體如此。兩人暗度陳倉半年後,事發。

高陽公主的最後一天:讀著辯機和尚寫的大唐西域記,喊了一聲阿孃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三月,李世民服用了天竺胡僧的長生藥,導致病情加重,性情異常暴躁。四月,萬年縣不良人抓住兩個盜賊,搜出一個玉枕,不良人認出這個玉枕來歷不凡,遂上報御史。御史一見大驚,認出這是宮裡的東西,再審,盜賊供認,這是從辯機和尚的草廬中偷的。御史再審辯機,辯機供認,這是高陽公主送給他的。御史趕緊上報李世民,李世民龍顏大怒,下旨將辯機和尚腰斬於西市,殺高陽公主身邊知情奴婢十餘人。高陽公主苦苦哀求未果,對李世民心生怨恨。五月,李世民駕崩,高陽公主雖哭而不哀,臉無戚容。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入感業寺進香,與出家為尼的武媚舊情復燃,次年(651年)五月,武媚再度入宮。高陽公主經常出入宮禁,與李治武媚情誼愈熾。

永徽四年(653年)正月初八,高陽公主再次向房遺直髮起挑戰,誣告房遺直妄圖染指自己,欲奪房遺直梁國公爵位。本來這是一個僅限於房家嫡庶奪位的小案子,但是涉及到高陽公主和房玄齡後人,李治便讓國舅兼宰相長孫無忌親自審理,以示重視。沒想到捅了天大一個窟窿,房遺直為了自保,遂誣告高陽公主與房遺愛意圖擁立荊王李元景謀反,而且拿出了證據,便是高陽公主經常跟智勖和尚等人混在一起,搞巫蠱之事。他說房遺愛和高陽公主"罪盈惡稔,恐累臣私門",因此大義滅親。

行巫蠱之事在當時是滅門之罪,非同小可。長孫無忌再審,駙馬都尉薛萬徹,駙馬都尉柴令武等人都被牽扯其中。房遺愛辯解絕無此事,長孫無忌說,只要你招出吳王李恪,我就饒你一命。房遺愛信了,遂誣陷吳王李恪參與其中。

永徽四年(653年)二月初一,李治下詔,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斬於西市;李元景,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柴令武妻子)自盡。李治跟長孫無忌求情,李元景是我叔叔,李恪是我哥哥,我不想殺了他們,能給他們一條活路嗎?長孫無忌授意兵部尚書崔敦禮說,法不容情,乃殺之。

萬徹臨刑大言曰:"薛萬徹大健兒,留為國家效死力,豈不佳,乃坐房遺愛殺之乎!"吳王恪且死,罵曰:"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

高陽公主的最後一天:讀著辯機和尚寫的大唐西域記,喊了一聲阿孃

高陽公主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想起了自己命運坎坷的母親。她一生的富貴榮華,其實都是母親用性命換來的。

她喝下毒酒後,腹痛難忍,大喊了一聲阿孃。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評價高陽公主房遺愛的謀反案道: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悠悠萬事,必先正名。房遺愛身為房玄齡庶子,深受李世民寵愛,封為駙馬都尉,高陽公主貴為公主,深受太宗寵愛,二人富貴已極。但是汲汲顧影,猶嫌不足,竟然覬覦房遺直的梁國公爵位,咄咄逼人,最終身名俱滅,房家就此衰敗。

知足止辱,古人誠不欺我。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用十九年時間寫給宋神宗治國理政的教科書,一千多年來受到無數高人讚譽。

南宋史學家王應麟:“自有書契以來,未有如《通鑑》者。”
宋末元初胡三省:“為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


清代曾國藩:“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
老人家曾十七次批註《資治通鑑》,幾乎讀破,許多書頁都用透明膠布粘住,他評價說:“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鑑》,都是有才氣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編寫的……《通鑑》裡寫戰爭,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
醫生馮唐看了五遍《資治通鑑》,便去某跨國諮詢公司幹到了合夥人,身家億萬。他說,我從中學時代就開始看,看了幾遍,掩卷沉思,就能給書中的帝王出主意,按我說的做都成了,不按我說的做,都“垂淚對宮娥”了。
總而言之,《資治通鑑》就是指導我們如何生活和工作的。現在人都喜歡碎片閱讀,快餐閱讀,其實這些閱讀對人的幫助並不大。快餐沒有營養,都是高油高鹽,只會把你吃的油膩虛胖。碎片閱讀就如干糧零食,吃的再飽,也不能跟正餐比肩。《資治通鑑》就是大餐,我們要反覆看,看過幾遍,就能人情練達,世事洞明。什麼職場感悟心靈雞湯啥的,裡面全包了。
看書要有韌勁,但也要控制在舒適度之內。否則就不是享受,而是煎熬了。每天不用多,就看兩頁,基本就能看一個歷史故事了。看完做點筆記,總結一下這一段到底寫了啥,對自己有啥幫助,不用一年,你的為人處世能力就能碾壓身邊百分之九十的人。

對於一介草根,怎麼才能提高自己,脫穎而出,被領導重視,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沒有別的,只有讀書,讀好書。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不要相信什麼讀書無用,說這話的不是蠢就是壞,或者他也認識不到讀書的重要,沒嚐到讀書的好處。讀書真的可以改變命運,尤其如果你身邊的人都不讀書的話,你更要讀書。這樣你才能再高一個臺階,完成階層躍升。
與諸君共勉。
這套《資治通鑑》,彩色印刷,紙質優良,特別厚,物超所值,非常適合小白閱讀,只需兩杯咖啡錢就能入手,趕緊買一套回家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