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字:“熬”

人生如煮茶,火候到了,滋味自然有了。

人生含百味。有人說,人生如粥,溫潤平淡;有人說,人生似藥,苦口利病;亦有人說,人生若湯,幽遠醇厚。可無論人生呈現出哪種滋味,這滋味都必然是在悠悠歲月中親身經歷而得的。歸根結底,人生之味,無不得自一個“熬”字。

“熬”,是淬鍊最堅篤的意志。

一個字:“熬”

林語堂說:“捧著一把茶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這壺不僅萃取茶之精華,更以其“煎熬”涵養了一份寧靜。當人生種種境遇不期而至,我們便能從這煎熬中得來的寧靜中覓得安慰,尋得寄託,讓自己安然度過是是非非。

一個字:“熬”

哲人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擠總是有的”,茶可以是繁複的,也可以是簡約的,重要的是喝茶的心境,而不是所耗費的時間。

閒時,蓋碗、建盞,茶臺前慢品細啜;忙時,飄逸杯一個,辦公桌前隨飲幾口也未嘗不可。選個簡便的茶器,時間不是問題。

一個字:“熬”

茶就是這麼神奇,它深深吸引著完全不同的人。有學生、退休人員,也有努力拼搏的上班族;有北方騎馬的漢子,也有南方出海的漁民;有人捧著茶杯倚在自家的小窩,也有人泡在茶館裡感受生活。這一刻、這一秒,有多少人正在喝茶?

喝茶的人完全不同,但喝茶的意義卻是一樣的,那就是為了“熬”內心的 “老樣子” 。

一個字:“熬”

人生其實很簡單,就是“熬”!“熬”,是不輕言放棄,不輕易改變,是歡喜中持一份凝重,悲哀時存一絲希冀;“熬”,是涵養最寧定的心境;“熬”,是編織最動人的旅程。“熬”,怎可少了茶,咱們一起“熬”到茶壽可好?

茶壽,是108歲的一種說法。自古以來,老人長壽都有雅稱。具體地說:60歲稱為花甲之年、耳順之年、還鄉之年;70歲稱為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國之年;80、90歲稱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壽得3位數100歲的稱為期頤之年。人們為長壽老人祝壽,還有喜、米、白、茶壽之說: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壽指88歲,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壽指99歲,百字少一橫為白字。

茶壽指108歲,茶字的草頭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個八,加在一起就是108歲。

一個字:“熬”

人這一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有人覺得,人之一生無非是一個個結果的積累,可人人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因而一時長短也就不值得太過計較。但人也不能只盯著最後的結果,無所事事,放縱自己。今天“熬”過的,會讓你明天帶著自信與更好的條件繼續前行;年輕時“熬”過的,會成為你老來引以自豪的回憶。

最勁道的面無不經歷過百打千摔,最鋒利的劍無不經歷過千錘百煉。若無“熬”,就沒有堅韌的性格,精進的志業,甚至值得品味的一生。所以,請銘記,人生是“熬”出來的。而“熬”,也正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