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作何安排?讓民主人士稱讚道:周恩來總理不愧為‘周’總理啊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這項任命,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全黨同志、各民主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負責人對周恩來的高度瞭解、信任和支持。

1949年3月,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明確指出: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的主要人員配備,現在尚不能確定,還需要同民主人士商量,但“周恩來是一定要參加的,其性質是內閣總理。”

總理作何安排?讓民主人士稱讚道:周恩來總理不愧為‘周’總理啊

毛澤東發表講話

開國大典後,被毛澤東親切地稱之為“內閣總理”的周恩來,便把主要精力放在籌建新中國首屆“內閣”——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工作上。

政府機構的人事安排是一件急需解決的重要事情。

政務院及其下屬機構所需要的為數眾多的工作人員從哪裡來?這是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在籌建政務院時首先碰到的一個大問題。

經過毛澤東、周恩來等的反覆考慮和研究,最後一致商定:首先將華北人民政府撤銷,把這個班底拿過來作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的基礎,並參照華北人民政府的經驗組織政務院;然後再從其他大區陸續抽調一部分人特別是負責人來充實和加強政務院。

各大行政區負責人李富春、高崗、鄧小平、彭德懷、鄧子恢、賀龍、陳毅、烏蘭夫、李先念、習仲勳等,就是這以後陸續調來政務院(1954年9月以後為國務院)工作的。

在人選問題上,政務院以及下屬委、部、會、院、署、行的主要負責人,有許多是周恩來提名,同毛澤東慎重商議後,經政治局審定,再由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

總理作何安排?讓民主人士稱讚道:周恩來總理不愧為‘周’總理啊

毛澤東與周恩來

對民主人士的安排,是周恩來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鑑於民主黨派在為爭取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鬥爭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周恩來認為,各民主黨派的主要人物都應有所安排。

但是,怎樣平衡卻是一件極為複雜的事情。由於周恩來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作的時間比較久,對各黨派民主人士的情況比較熟悉,經驗積累得也多,因此民主人士的任職名單,基本上是周恩來提出來的,並且做了大量思想工作。

周恩來提名傅作義擔任水利部長,並說“凡是傅作義提的人我們都要用”

當時,中央決定成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其中包括了程潛、張治中、傅作義、龍雲等一批國民黨著名將軍。

毛澤東、周恩來考慮到傅作義將軍對和平解放歷史名城北京有著特殊貢獻,這是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的一個大功,因此決定要再給他安排一個部長職位。

總理作何安排?讓民主人士稱讚道:周恩來總理不愧為‘周’總理啊

傅作義(左三)與周恩來(左二)、張治中(左一)、屈武(左四)

傅作義在綏遠時,曾在興修河套水利工程方面做過許多工作。

這樣,周恩來又提名傅作義擔任水利部長,並安排當時的北京市委副書記李葆華到水利部當副部長、黨組書記、協助傅作義工作。

周恩來很尊重傅作義將軍,在醞釀配備水利部領導班子時,他請傅推薦人選,並對李葆華等人說:“凡是傅作義提的人我們都要用。”

很快,傅向周恩來推薦兩位民主人士,一位是張含英,曾是國民黨黃河治理委員會比較負責的技術專家;一位是劉瑤章,曾任國民黨河北省黨部主任委員、中央執行委員和北平市長。不久,張被任命為水利部副部長,劉被任命為水利部辦公廳主任。

同時,周恩來委託薄一波每年請傅去作一次客。

周恩來勸說黃炎培擔任公職,並對他說“這不同於在舊社會做官……”

中國民主建國會主任委員黃炎培在舊中國曾多次拒絕舊政府的高官厚祿。

對此,有人說他是故鳴清高,也有人說他茹素皈依,有出世界想。

1949年來到解放後的北平也無意做官。一次在中南海懷仁堂的晚會上,毛澤東問他:“北洋軍閥政府兩次請你當教育總長,你為什麼不去?”

黃炎培回答說:“我的信念是:看不清真理所在,是絕不盲目服從的。……”

鑑於這一情況,10月11日晚,周恩來到黃炎培家,誠懇地提出請他擔任政府公職。

總理作何安排?讓民主人士稱讚道:周恩來總理不愧為‘周’總理啊

毛澤東與黃炎培

黃炎培抱定初衷,說:“1946年我才68歲,已覺得年紀老了。如今72歲了,還能做官嗎?”

周恩來回答說:“這不同於在舊社會做官。現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為人民服務。在政治協商會議上,由各黨派斟酌制定了《共同綱領》,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劇本’。我們自己有了‘劇本’,自己怎能不上臺唱呢?”

經過周恩來2個多小時的懇談,黃炎培被說服了。但是,他表示還需要再考慮,等他第二天回話。這天夜裡,黃炎培輾轉反側,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入睡。

12日早晨,黃炎培廣泛徵求了江問漁、楊衛玉和孫起孟等一些知交好友意見,他們一致認為他應該接受在政務院的職位。

這天晚上,周恩來再次登門聽取黃炎培的答覆。這時,黃炎培高高興興地向周恩來表示,他願意出任政務院副總理廉輕工業部部長。

這時他已經年過70了。他的這一行動,反倒使他的子女也感到難以理解。任職不久,他在回答自己子女提出的疑問時,詳告了周恩來向他動員的經過,並嚴肅地解釋道:“以往堅拒做官是不願入汙泥。今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政府,我做的是人民的官啊!”

無獨有偶。在舊社會也曾拒絕過反動政府高官厚祿的著名學者梁希,在10月裡也欣然受命擔任林墾部部長。

周恩來提議李書城擔任農業部部長,認為“他也做過有益的工作”

讓李書城出任農業部部長。有人為此大惑不解,提出為什麼要委任一位大家都不甚瞭解的人來擔此大任呢?周恩來認為:“他是同盟會的早期會員之一,辛亥革命首義後在武漢當過黃興的參謀長,繼之又投入了討袁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在舊民主主義革命鬥爭中起過重要的作用;我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他家召開的,他的弟弟李漢俊過去在我們黨內有過貢獻;在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中,他也做過有益的工作。”

總理作何安排?讓民主人士稱讚道:周恩來總理不愧為‘周’總理啊

毛澤東與章士釗(左一)、張瀾(左二)、李書城(左三)

這樣安排,體現了照顧到了民主人士的各個方面。

為此,周恩來派薄一波找李書城談話,並對薄說:“他有這麼一個歷史,要照顧這個歷史。你去跟他談談,說要委任他為農業部部長。”李書誠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任新中國第一任農業部部長的。

民主人士稱讚道:“周恩來總理不愧為‘周’總理啊!”

周恩來深謀遠慮,費盡心思,在他的精心安排下,各民主黨派的主要負責人、社會賢達和知名人士差不多都安排進了政務院及其下屬機構。

10月19日下午,毛澤東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正式通過了政務院副總理以及下屬委、部、會、院、署、行主要負責人的任命。

在這項任命中,各黨派民主人士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佔了相當大的比重:4個副總理中,民主人士佔2人(郭沫若和黃炎培);21名政務院領導成員中,民主人士佔了11人;政務院下屬34個機構的109個正副職位中,民主人士佔了49個,其中15個是正職(郭沫若擔任了2個正職),他們是:

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科學院院長:郭沫若

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譚平山

輕工業部部長:黃炎培

郵電部部長:朱學範

交通部部長:章伯鈞

農業部部長:李書城

林墾部部長:梁希

水利部部長: 傅作義

文化部部長:沈雁冰

教育部部長:馬敘倫

衛生部部長:李德全

司法部部長:史良

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何香凝

出版總署署長:胡愈之

對以上安排,許多民主人士非常感動,稱讚道:“周恩來總理不愧為‘周’(指考慮問題周到、完備)總理啊!”

政務院人事安排就緒後,1949年10月21日,周恩來召集第一次政務院(擴大)會議,宣告了政務院成立,政務院總理、副總理、政務委員以及下屬34個機構的負責人正式就職。

總理作何安排?讓民主人士稱讚道:周恩來總理不愧為‘周’總理啊

中國人民政府第一次會議會場

從此,這些民主黨派的主要負責人、社會賢達和知名人士,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一道,擔起了領導新中國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建設的歷史重任。

周恩來在會上作了題為《關於政務院的成立和政府機關的組織與幹部問題)的報告。他說明了政務院的性質,提出:“政務院是首腦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之下,進行國家事務工作。”

他還強調:政務院既已成立,各部門都應該有一個組織法,由政務院先規定原則,再由各門自己擬定工作條例、組織條例,以便依法辦事。

新政府各部門的工作迅速走上正軌,適應了“恢復生產,建設新中國”的需要,經過短短的3年就勝利地完成了恢復國民經濟的歷史任務,為新中國屹立於世界東方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毛澤東生平紀實》

2.《周恩來傳》

3.《香山記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