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專升本《教育理論》大聯考試題及答案解析2019年

河南省專升本教育理論大聯考

教育學、心理學


一、選擇題(教育學1—20題,心理學21—40題。每小題1分,共4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

1.教育與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區別集中體現在( )

A.為人類社會所特有 B.培養人 C.具有歷史性 D.起源於勞動

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是( )

A.《論語》 B.《學記》 C.《理想國》 D.《雄辯術原理》

3.西漢初期實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體現了教育的( )

A.永恆性 B.歷史性 C.相對獨立性 D.繼承性

4.“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

A.鍛鍊法 B.陶冶法 C.說服法 D.榜樣法

5.“孩子是由一百種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隻手,一百個念頭,一百種思考方式、遊戲方式及說話方式。”這句話表現出教師勞動的( )

A.複雜性 B.示範性 C.持續性 D.長期性

6.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在一定社會中培養具有什麼樣政治方向、思想意識的人,是由( )所決定的。

A.政治制度 B.經濟制度 C.生產力發展水平 D.教育規律

7.學校自己開發的適合本校實際,能夠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需要的,具有學校自身特點的課程是( )

A.核心課程 B.地方課程 C.國家課程 D.校本課程

8.最早系統論述終身教育的學者是法國教育家( )

A.布魯納 B.斯金納 C.保羅·朗格朗 D.贊科夫

9.有利於教育普及的學制是( )

A.雙軌制 B.單軌制 C.分支型學制 D.多軌學制

10.“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A.循序漸進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啟發誘導原則 D.直觀性原則

11.我國古代培養“君子”的目的決定了以“四書”“五經”作為基本教育內容。這是教育目的( )的具體表現。

A.導向功能 B.選擇功能 C.控制功能 D.評價功能

12.科學課上,老師讓學生分小組觀察自己養的蠶寶寶,瞭解昆蟲的生活習性,並在全班交流學習成果。老師運用的教學方法是( )

A.談話法和參觀法 B.演示法和討論法 C.講授法和討論法 D.演示法和講授法

13.對於轉化“後進生”,李鎮西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還他們以本來應該擁有的“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這,又必須從每一位“後進學生”獨特的精神需要入手。這體現的德育原則是( )

A.因材施教原則 B.知行統一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14.人的身心發展速度呈現出加速與平緩交替發展的狀態,這體現的是身心發展的( )特點。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15.我國目前普遍採用的課堂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

A.複式教學 B.個別化教學 C.分組教學 D.班級授課制

16.法國教育家盧梭的代表作是( )

A.《理想國》 B.《愛彌兒》 C.《教育漫話》 D.《教育與文化》

17.我國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觀點闡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楊賢江的( )

A.《教育學》 B.《論共產主義教育》

C.《新教育大綱》 D.《民主主義與教育》

18.良好師生關係建立的基礎是師生之間的( )

A.被管理與管理 B.被保護與保護

C.被教育與教育 D.相互尊重與平等

19.為了使課程與教學適合於學習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門課程或一個學習單元開始之前對學習者所具有的認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條件進行的評估。這種評價屬於( )

A.形成性評價 B.診斷性評價 C.總結性評價 D.內部評價

20.在班級管理中,一個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被稱為( )

A.校長 B.班主任 C.教師 D.行政幹部

21.心理學把人的心理現象劃分為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的兩個部分:心理過程和( )

A.性格 B.能力 C.認識 D.個性心理

22.華生在研究兒童恐懼心理的實驗中,當兒童撫摸小白兔時就用力敲鑼,結果使這個兒童不但對小白兔甚至對其他白色東西都產生了畏懼心理。該實驗違背了心理學研究的( )

A.客觀性原則 B.教育性原則 C.發展性原則 D.系統性原則

23.“一千個人的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表明人的心理具有( )

A.客觀性 B.主觀性 C.目的性 D.社會性

24.()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低部位,它的基本功能是進行反射活動和傳導神經衝動。

A.脊髓 B.大腦 C.小腦 D.延腦

25.格式塔用英文表示是“Gestalt”,以“G”開頭,它的意思是( )

A.行為 B.整體 C.精神 D.人本

26.新生兒生下來遇冷空氣就哭,這種反射是( )

A.經典性條件反射 B.操作性條件反射 C.無條件反射 D.條件反射

27.“側耳傾聽”“舉目凝視”“屏息凝視”等現象屬於注意的( )

A.轉移 B.廣度 C.內部狀態 D.外部表現

28.從冷水裡出來再到稍熱一點的水裡覺得熱水更熱了,體現了( )

A.感覺後效 B.感覺適應 C.感覺對比 D.感覺差異

29.人們在看動畫片的時候,能把原本是靜止的圖像看成是在運動的,這是因為存在( )

A.幻覺 B.感覺記憶 C.靜止運動 D.錯覺

30.對於“月暈而風”“礎潤而雨”的認識反映了人類思維的( )

A.間接性 B.直接性 C.概括性 D.具體性

31.解幾何題的時候,需要做輔助線,我們就在頭腦中設想出一張圖,做了輔助線之後會如何,這樣的思維是( )

A.直覺動作思維 B.具體形象思維 C.抽象邏輯思維 D.創造性思維

32.意志是人的重要品格。成語“百折不撓”體現出意志的哪種品質( )

A.自覺性 B.果斷性 C.堅韌性 D.自制性

33.在解決問題中,有的學生傾向於深思熟慮,且錯誤較少。這種認知方式屬於( )

A.場獨立型 B.沉思型 C.衝動型 D.場依存型

34.節儉屬於性格的( )特徵。

A.態度 B.行為 C.意志 D.情緒

35.小麗平時比較踏實,遇事沉著、冷靜,但是做事比較死板,缺乏靈活性,其氣質類型是( )

A.抑鬱質 B.黏液質 C.膽汁質 D.多血質

36.“音樂家必須去創造音樂,畫家必須作畫,詩人必須寫詩……一個要成為他能夠成為的那個人,就必須真實地面對自己。”根據馬斯洛的觀點,這段話體現了人具有( )

A.歸屬與愛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實現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37.我們說“學習努力、成績好”的學生是“好學生”,“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學生也是“好學生”,從“好學生”概念的上述特徵來看,“好學生”這個概念屬於( )

A.人工概念 B.關係概念 C.合取概念 D.析取概念

38.人對認識活動成就進行評價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稱為( )

A.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D.成就感

39.“心靜如水”“心有餘悸”是對人的情緒狀態中( )的描述。

A.心境 B.激情 C.應激 D.熱情

40.人們在和他人接觸時,有時會產生“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之感,此時產生了( )

A.首因效應 B.近因效應 C.暈輪效應 D.認知啟發

教育學部分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41.古代提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是 。

42.教育能夠把潛在的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勞動力,這體現了教育的 功能。

43.近代教育史上, 首次試圖把教育學建立在心理學和哲學的基礎之上。

44.通過德育活動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展上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或結果是 。

45.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結成 關係。

46.美國的 提出了目標管理的班級管理方法。

47.在教師專業發展的“關注自我階段”,其發展的主要途徑是 。

48. 是伴隨20世紀初的課程開發科學化運動而產生的,是課程開發的經典模式。

49.利用優良的校風和班風,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以達到培養品德、淨化靈魂的目的。這種德育方法屬於情感陶冶中的 。

50.1922年頒佈的“壬戌學制”借鑑的藍本是 。

51.提出“只有受過恰當教育之後,人才能成為一個人”的西方教育家是 。

52.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保證,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是 。

53.情境教學法的核心是 。

54.裴斯泰洛齊認為:“發展個人天賦的內在力量,使其經過鍛鍊,使人能盡其才,能在社會上達到他應有的地位。這就是教育的目的。”這種觀點反映的教育目的價值取向是 。

55.格塞爾通過雙生子爬樓梯做比較,證明了 因素對人的發展有關鍵影響。

56.某堂課以傳授系統知識和理論為主要目的,應選擇的教學方法是 。

57.我國20世紀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認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受教育家的 影響。

58.“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這句話所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59.認為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治理國家的哲學家,提出此觀點的人是 。

60.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內容主要是 。

三、簡答題(共16分)

61.教育的相對獨立性表現在哪些方面?(3分)


62. 簡述教學過程的特殊性的表現。(3分)


63. 簡述建立學制的依據。(5分)


64. 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5分)


四、案例分析題(9分)

65.一位教師的經歷與感受

我班新進一名學生,叫李猛,他十五歲因犯錯而被留校察看。進班以後,他每天穿著髒衣服,滿身臭味,手臂上到處都是用菸頭自殘的傷口。他上學從不帶書、紙和筆,上課時他總是雙臂交叉懶洋洋地坐著。我身為班主任覺得必須幫助他、引導他,於是我給他提供了必要的材料並幫助他解決作業方面的問題。他開始動筆了,我對他強調:“你聽講很認真,而且有很好的數學天賦。”我還對他說:“只要你真的想學好,即使我不幫你,你的作業也可以得到‘A’或者‘B’。”

回家之後他把我對他說的話全告訴了他爸爸。第二天他帶了自己的學習用品來上學,我表揚了他。上課時,他開始做筆記,並幾次舉手請求幫助,我滿足了他的要求並告訴他:“我為你自豪。”大約過了兩個星期,小李同學開始洗澡、梳頭,並穿著乾淨的衣服上學。他手臂上的傷口正在癒合,也能正常做作業了。最後我在他的成績單上確實打了個“B”。他非常自豪,覺得辛勤的努力獲得了回報。

(1) 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中體現了什麼德育原則?(3分)


(2) 並結合材料談談如何貫徹這些德育原則。(6分)


五、論述題(10分)

66.在教學中,教師應如何處理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二者之間的關係?


心理學部分

六、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67.個體對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目標的主觀估計是指 。

68.小麗在商場購物時,喜歡一件連衣裙的款式,又嫌價錢太貴,這種心理衝突屬於 。

69. 是指事先有預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種特殊形式。

70.激發和維持有機體的行動,並使該行動朝向一定目標的心理傾向或內部動力是 。

71.“任何知識都可以教給任何年齡的學生。”這一說法違背了心理發展的 。

7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從條件反射的角度進行解釋,這是因為發生了 。

73.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是 。

74. 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75.“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屬的心理防禦機制是 心理。

76.家庭教養方式一般可以分為以下三類:權威型、放縱型和 。

77.美國精神分析學家 認為,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八個順序不變的階段。

78.所有鳥類都有羽毛,燕子也屬於鳥類,由此推理出“燕子也有羽毛”的結論。這種推理是 。

79.學習是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於練習和反覆經驗而產生的比較持久的 的變化。

80.通過分析學生的活動作品(手工、繪畫、作文等)來了解其心理活動的方法是 。

81.人本主義心理學重視 方面的研究,認為人的本質是好的、善良的,他們不是受無意識慾望驅使的野獸。

82.通過觀察實物、標本、演示性實驗以及教學性參觀等方式,為知識的領會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觀方式是 。

83.在注視向某一方向運動的物體之後,如果將注視點轉向靜止的物體,那麼會看到靜止的物體似乎朝相反的方向運動。這種現象是 。

84.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中,感知運動階段(0~2歲)的一個顯著標志是兒童漸漸獲得了 。

85.一般認為, 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

86.小張總懷疑自己手髒,所以一天不停地洗手。這種行為屬於 。

七、簡答題(共18分)

87.什麼是時間知覺?時間知覺的影響因素有哪些?(5分)


88. 簡述思維的品質。(5分)


89. 簡述心境、激情和應激的含義。(4分)


90. 簡述品德的心理結構。(4分)


八、案例分析題(7分)

91.心理學家把一個小白鼠關在籠子裡,用隔板隔開,每次搖鈴時,籠內一邊就通電,小白鼠就由籠子一邊跳過隔板到沒有電的另一邊,然後,心理學家慢慢提高隔板的高度,小白鼠想盡方法嘗試了很多次,可是再怎麼努力也跳不過去。之後,心理學家降低隔板的高度,即使比原來最低的高度還要低,再搖鈴,小白鼠還是不跳。

(1)小白鼠為什麼不跳了?(2分)

(2)你怎樣使小白鼠再跳起來?(5分)


九、論述題(10分)

92.怎樣運用感知規律,提高直觀教學的效果?


河南省專升本教育理論大聯考參考答案及名家精析

一、選擇題

1.【精析】B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有目的地培養人是教育這一社會現象和其他社會現象的根本區別,是教育的本質特點,即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2.【精析】B《學記》是中國教育學的雛形及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獻。

3.【精析】B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西漢初期實行的文教政策,反映的是某一個歷史階段在教育內容方面的不同,故體現的是教育的歷史性。

4.【精析】A題乾的全文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上天將要把重大職責降臨到某人身上的時候,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遭受折磨,使他的筋骨經受勞累,使他的身體腸胃忍受飢餓,使他的全身困苦疲乏,使他的行為總是遭受困擾麻煩。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顯然,這體現了實踐鍛鍊的重要性。

5.【精析】A題幹所述說明教師勞動的對象是千差萬別的。孩子們有著不同的經歷、不同的興趣和能力,使其發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點。因此教師勞動具有複雜性。

6.【精析】A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在一定社會中培養具有什麼樣政治方向、思想意識的人,是由社會的政治制度所決定的,並由此決定相應的教育政策和制度。

7.【精析】D校本課程作為一種重要的課程類型,是由學校自主開發的,能夠體現學校辦學思想和特色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校本課程在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是不可或缺的。校本課程的特色通過校本課程的針對性、獨特性和適應性來體現。

8.【精析】C法國教育家保羅·朗格朗最早系統論述了終身教育。

9.【精析】B美國的單軌制開創了從小學直至大學,形式上任何兒童都可以入學的單軌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育的普及。

10.【精析】A題幹所述意思是:沒有一步半步的累計,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的地方;不積累小河流,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海。比喻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韌不拔最終才能達到目的。循序漸進原則,也稱系統性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故題幹所述體現了循序漸進原則。

11.【精析】B教育目的具有導向、選擇、控制、激勵和評價功能。其中選擇功能是指教育目的為教育內容的選擇確定了基本範圍,保證了教育能夠科學地對人類豐富的文化做出有價值的取捨。“四書”“五經”正是在教育內容上的選擇。

12.【精析】B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和通過示範性操作實驗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教學方法。題幹中,老師讓學生觀察蠶寶寶,這體現了對演示法的運用。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圍繞某個問題,各抒己見,相互啟發、補充或爭論,以提高認識,獲得知識的方法。題幹中,老師讓學生在全班交流學習成果,這體現了對討論法的運用。

13.【精析】A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又要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從題幹中“必須從每一位‘後進學生’獨特的精神需要入手”可知,體現了因材施教原則。

14.【精析】C人的身心發展的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平衡的。題乾的描述體現了人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特點。

15.【精析】D我國目前普遍採用的課堂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班級授課制。

16.【精析】B盧梭代表作是《愛彌兒》,《理想國》是柏拉圖的代表作,《教育漫話》是洛克的代表作,《教育與文化》是斯普蘭格的代表作。

17.【精析】C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是我國第一本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著作。

18.【精析】D師生間的平等與尊重是良好師生關係建立的基礎。

19.【精析】B診斷性評價也稱“教學前評價”,一般是指在某項教學活動前對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等狀況進行的預測。通過這種預測可以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準備狀況,以判斷他們是否具備實現當前教學目標所要求的條件,為實現因材施教提供依據。

20.【精析】B班主任是班集體的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校領導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的得力助手。他對一個班的學生工作全面負責,組織學生的活動,協商各方面對學生的要求,對一個班集體的發展起主導作用。

21.【精析】D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心理活動)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心理學把統一的人的心理現象分為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的兩個部分: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

22.【精析】B教育性原則指在進行心理研究時,研究的選題、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應損壞被試(即被研究者)的身心發展,而應該符合教育的原則。題幹所述的實驗對兒童的身心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即恐懼心理,因此,違背了教育性原則。

23.【精析】B心理的實質是在社會實踐中人腦對客觀現實主觀、能動的反映。主觀性即面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與評價。“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表明人的心理具有主觀性。

24.【精析】A脊髓是神經系統的最低級部位,它的基本功能是進行反射活動和傳導神經衝動。

25.【精析】B格式塔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初的德國,創始人為韋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Gestalt”在德文中意味著“整體”,它代表了該學派的基本主張和宗旨,所以格式塔心理學又稱完形心理學。

26.【精析】C反射分為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種形式。無條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謂無意識的本能行為,新生兒遇冷會哭是生下來就有的本能行為,因此屬於無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又稱信號反射,是後天經過學習才能得到的反射,其形成的關鍵在於強化。

27.【精析】D注意的外部表現包括:適應性活動、無關動作減少和呼吸運動的變化。“側耳傾聽”“舉目凝視”屬於適應性活動,“屏息凝視”屬於呼吸運動的變化。故題幹所述現象為注意的外部表現。

28.【精析】C感覺對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題幹所述即為感覺的繼時對比現象。

29.【精析】B題幹所述是似動運動現象中的動景運動,即當兩個刺激物(光點、直線、圖形或畫片)按一定空間間隔和時間間隔相繼呈現時,我們會看到從一個刺激物向另一刺激物的連續運動。我們看到的電影、電視等都是按動景運動發生的原理製成的。動景運動的產生原理是由於感覺記憶,即短時間內多個圖像的連續相繼呈現。

30.【精析】C思維的概括性包含兩層含義:①把同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徵和本質特徵抽取出來加以概括。②將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間的聯繫和關係加以概括。每次看到“月暈”就要“颳風”,地板“潮溼”就要“下雨”,從而得出“月暈而風”“礎潤而雨”的結論,即體現了思維概括性的第二層含義。

31.【精析】B直觀動作思維是以實際動作為支柱的思維,也稱實踐思維。抽象邏輯思維是以詞為中介,以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進行的思維,也叫詞的思維或邏輯思維。創造性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具體形象思維是以事物的具體形象和表象為支柱的思維。在頭腦中做輔助線是以圖形的具體形象作為支柱,屬於具體形象思維。

32.【精析】C意志的堅韌性(堅持性)是指一個人在行動中堅持決定,百折不撓地克服重重困難去達到行動目的的品質。故成語“百折不撓”體現的是堅韌性。

33.【精析】B卡根以反應時間與精確性為標準,把認知風格劃分為沉思型與衝動型。其中,在有幾種可能解答的問題情境中,有些兒童傾向於深思熟慮且錯誤較少,稱為沉思型認知方式。

34.【精析】A性格的態度特徵是指人對現實的態度,主要包括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對勞動以及對自己的態度。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對待他人、集體和社會的態度的優良特徵,如集體主義、見義勇為等。②對生活、學習、勞動、工作的態度的性格特徵,如樂觀或悲觀、勤奮與懶惰、節儉與鋪張等。③對自己的態度的性格特徵,如謙遜或自滿、胸懷坦蕩和心胸狹窄等。

35.【精析】B黏液質的人情緒平穩、表情平淡,思維靈活性略差但考慮問題細緻而周到,安靜穩重、踏踏實實、沉默寡言、喜歡沉思,自制力強、耐受力高、內剛外柔,交往適度、交情深厚;但他們的行為主動性較差,缺乏生氣,行動遲緩。小麗即屬於黏液質的氣質類型。

36.【精析】C本題考查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所謂“自我實現”,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實現,是充分發揮個人潛能、才能的心理需要。

37.【精析】D根據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屬性的數量及其相互關係,可分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關係概念。合取概念指根據一類事物中單個或多個相同屬性形成的概念,這些屬性在概念中必須同時存在,如“毛筆”;析取概念指根據不同的標準,由單個或多個屬性的結合形成的概念,如“好學生”;關係概念指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形成的概念,如高低、長短、大小等。

38.【精析】B理智感是在認識和評價事物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道德感是根據一定的道德標準評價人的思想、意圖和言行時所產生的主觀體驗。美感是人們根據一定的審美標準對自然或社會現象及其在藝術上的表現予以評價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成就感指一個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時,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覺。

39.【精析】A“心靜如水”“心有餘悸”是對心境的描述,心境是一種微弱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帶有彌散性的心理狀態。

40.【精析】B近因效應指在總的印象形成上,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也叫最近效應。


教育學部分

二、填空題

41.孔子42.經濟

43.赫爾巴特44.德育目標

45.授受46.德魯克

47.自我教育48.目標模式

49.環境陶冶50.美國

51.誇美紐斯52.上課

53.激發學生的情感54.個人本位論

55.生理成熟56.講授法

57.杜威58.量力性原則

59.柏拉圖60.間接經驗

三、簡答題

61.【參考答案】(1)教育自身的歷史繼承性。(2)教育與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與其他社會意識形式的平行性。(4)教育是一種轉化活動的過程。

62.【參考答案】(1)認識的間接性。(2)認識的交往性。(3)認識的教育性。(4)認識的引導性。(5)認識方式的簡捷性。

63.【參考答案】(1)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3)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規律。(4)人口發展狀況。(5)民族文化傳統。(6)本國學制的歷史發展和國外學制的影響。

64.【參考答案】(1)教師勞動的複雜性和創造性。(2)教師勞動的連續性和廣延性。(3)教師勞動的長期性和間接性。(4)教師勞動的主體性和示範性。(5)教師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和勞動成果的集體性。

四、案例分析題

65.【參考答案】(1)上述案例體現了疏導性原則、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2)①疏導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向上。材料中,班主任老師面對有問題行為的學生沒有簡單粗暴地處理該學生的問題,而是進行了引導和幫助,最終促進了學生的改變和進步。

②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是指既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結合起來。材料中,班主任老師對該學生提出了考試可以得“A”或者“B”的要求,並且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信任學生,認為學生只要認真聽講,就會取得這樣的成績。

③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材料中,班主任老師針對該生的情況進行了有針對性、有的放矢的教育,最終使學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五、論述題

66.【參考答案】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二者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係,表現如下:

(1)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

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有賴於知識的掌握。知識為智力提供了廣闊的領域,只有具備了某方面的知識,才有可能從事某方面的思維活動,離開了知識,智力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學生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是他們進一步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必要條件。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與質量,依賴於學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智力水平高,知識學得就快、就好。

(3)貫徹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要防止兩種傾向。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論者那樣,只強調訓練學生的思維形式,忽視知識的傳授,也不能像實質教育論者那樣,只向學生傳授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有用的知識,忽視對學生認識能力的訓練。在教學中,只有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4)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轉化存在內在機制。

①從傳授知識的內容上看,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應是規律性的知識。只有掌握了規律性的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能實現知識的“遷移”,才能由已知推至未知,才具有真正的思維能力。

②從傳授知識的量來看,一定時間範圍內所學知識的量要適當,不能過多。

③採用啟發式教學。教學過程從始至終都應喚起學生積極的思維,啟發學生學習的願望,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始終使學生處在一種對知識的追求狀態。

④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注重因材施教。

心理學部分

六、填空題

67.學習期待68.趨避衝突

69.有意後注意/隨意後注意70.動機

71.階段性72.泛化

73.練習74.感覺

75.投射76.民主型

77.埃裡克森78.演繹推理

79.行為或行為潛能80.作品分析法

81.人格82.實物直觀

83.運動後效84.客體永恆性

85.技能86.強迫行為

七、簡答題

87.【參考答案】(1)時間知覺是對事物發展的延續性、順序性的知覺,具體表現為對時間的分辨、對時間的確認、對持續時間的估量、對時間的預測。

(2)影響時間知覺的因素有:

①感覺通道的性質。在判斷時間的精確性方面,聽覺最好,觸覺次之,視覺較差。

②一定時間內事件發生的數量和性質。一定時間內,事件發生的數量越多,性質越複雜,人們覺得時間越短。

③人的興趣和情緒。

88.【參考答案】(1)思維的廣闊性與深刻性。

(2)思維的獨立性與批判性。

(3)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

(4)思維的邏輯性和嚴謹性。

(5)思維的創造性。

89.【參考答案】(1)心境是一種微弱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帶有彌散性的心理狀態。

(2)激情是一種爆發式的、猛烈而短暫的情緒狀態,通常是由對個人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引起。

(3)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緊迫情況下所引起的急速而感到緊張的情緒狀態。

90.【參考答案】(1)道德認識。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為。

八、案例分析題

91.【參考答案】(1)小白鼠不跳是因為產生了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是當個體接連不斷地遭受挫折,便會感到自己對一切都無能為力,喪失信心,陷入一種無助的心理狀態。習得性無助的產生是因為個體總是把失敗歸因於內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能力,所以感到絕望,自甘下一次失敗。

(2)可以採用強化法使小白鼠再跳起來。對小白鼠來說,如果通電始終不跳,那麼可以適當加大通電的強度以懲罰它的不跳行為;小白鼠只要產生跳的行為,即使沒有跳過隔板,也可以給予負強化,如適當降低隔板的高度,或者降低通電的強度,並可以通過獎勵的方式強化其跳的行為不斷產生。通過這種方式,讓小白鼠認識到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跳不過隔板,而是因為努力不夠,從而消除習得性無助的消極影響。

九、論述題

92.【參考答案】(1)運用被感知的強度律(強度律)。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刺激物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被我們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師在講課時,聲音要洪亮,語速要適中,板書要清晰,要讓全班同學聽得懂、看得見。教師在製作、使用直觀教具時,也要考慮到直觀教具的大小、顏色、聲音等是否能被全班學生清楚地感知。

(2)運用對象與背景差別的感知覺規律(差異律)。當知覺的對象與背景在顏色、形態、聲音等方面有較大差別時,知覺的對象容易被感知。如講課時,對於重要的知識,可以反覆幾次,可以提高音量;板書時,重要的部分可以用大一些的字,可以在那些字下面加點、畫線,可以用彩色粉筆;製作教具時,要注意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上突出出來等。

(3)運用靜止背景上的活動性對象易被感知的規律(活動律)。在靜止的背景上,活動的對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學中使用活動性教具,演示實驗,放幻燈片、教學電影或錄像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4)運用知覺的組合規律(組合律)。在時間上彼此接近、在空間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覺為一個整體。因此,教師在板書時,章與章、節與節等不同內容之間要留空;講課時,語言流暢,針對不同內容,採用不同的語速,對不同的內容加以分析、綜合,使學生了解其中的邏輯關係。

(5)讓學生交替使用多種感官感知對象。如果學生能使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同一個知覺對象,那麼,從不同感官獲得的信息將傳遞到大腦,從而獲得對事物的全面的認識。有研究表明,在接受知識方面,看到的比聽到的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只靠聽覺,一般能記住15%;只靠視覺,一般能記住25%;既看又聽,能記住65%。

↓ ↓ ↓更多河南專升本《教育理論》試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