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被操縱的人生,該如何掙脫?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這句霸道的話曾經轟動網絡,黃曉明也因為這句話被大家嘲笑了好久。

人們之所以對這句話這麼反感,是因為這句話專制蠻橫,讓人覺得不受尊重。對方根本不關心你的想法和感受,對於他來說,你就是個提線木偶,只需要聽話就好。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被操縱的人生,該如何掙脫?

這是一種赤裸裸的操縱,在《操縱心理學》這本書中寫道:操縱者十分需要在人際關係中獲得強烈的權勢感與優越感。跟這種人相處,我們會覺得很累。

比起這種赤裸裸的操縱,還有一種隱蔽性操縱更難讓人識別。操縱者會包裝隱藏自已的動機,讓 操縱易於接受。

比如“都是為你好”,“我在試圖幫助你”,我們會對操縱者的真實動機產生疑慮。你不會想到,那些說為你好,愛你的人其實是在操縱你,你甚至會啟動防禦機制,不承認這一點,選擇逃避痛苦的認知。

更重要的是,你對操縱者的每一次順從其實都是在強化他對你的操縱,讓操縱變得越來越容易。操縱者根本意識不到他們的行為已經侵犯了你的權利,他們也不會做出改變。

長期處於這種不對等的關係中,被操縱者的身心將會產生很大問題。今天我就結合《操縱心理學》這本書,來聊聊關於操縱的話題。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被操縱的人生,該如何掙脫?

操縱與影響的區別

不被別人影響的人生是不存在的,無論是來自家人還是工作夥伴等一切人際關係,我們都不可能隨心所欲,總有人在影響和改變著我們,我們也影響和改變著別人

一切的關係中都包含著這一點。

那是不是在生活中,別人只要影響到我們,就能將其定義為是在操縱我們?我們是不是要對一切干涉我們的行為說不?

想搞清楚這一點,我們首先要明白影響與操縱的區別。

我們都喜歡去影響改變別人,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中,對方出於關心和愛護,肯定會將自已的意志力強加在我們身上。

就像父母限制孩子打遊戲的時間,老師糾正我們不良的學習習慣,老婆監督丈夫少喝酒,同事說服我們一起去逛街,醫生想要改變我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這些看上去都是在干涉我們,這到底算不算是在操縱呢?

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幾乎在每一段關係中都存在著影響力和說服力。想要影響別人,是人性使然,從本質上來說,並沒有錯。

但是任何事都有邊界,影響一旦越界,那就是操縱了。想要判斷對方是不是越界,在操縱我們,有兩種因素。

①施加影響者清楚並且尊重他人的人格完整與權力,包括其他人選擇不聽從其說服的權力,並且使用的方式是合適、成熟、不冒犯他人的。

②如果對方的手段轉為剝削他人,手段具有脅迫性,那麼結果就從影響變成了操縱。

記住,只要對方改變你的行為完全不尊重你,帶有威脅和脅迫的手段,那麼就不是影響而是操控了。

操縱的危害

美國流行天后小甜甜布蘭妮在演唱事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生活中卻依靠精神藥物來治療抑鬱症,這是因為布蘭妮的媽媽以愛的名義在各個方面都想操控女兒的一切。

布蘭妮從兩三歲開始,媽媽就用盡各種辦法為她謀取演唱的機會,小小年紀的她不得不輾轉美國各地,根本沒有童年。

在布蘭妮少年的時候,她還拆散了女兒的初戀,令女兒承受很大的痛苦。

童年和少年是一個人人格形成的最重要時期,布蘭妮都是活在母親的操縱下,沒有自主權,以至於布蘭妮在精神崩潰時,大喊著:“我是騙子!我是冒牌貨!”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在說,你們在我身上看到的不是真正的我,是我媽媽意志力的體現。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被操縱的人生,該如何掙脫?

布蘭妮的媽媽說,這都是為女兒好,但實際上是在剝奪女兒的意志力。她從來沒有關心過女兒想要做什麼,而只關心自已想要女兒做什麼。

很多家長都是這樣,把孩子當成張白紙,紙上要填什麼內容,家長都安排好了。但一個人如果不能做自已,那麼不管別人的意志看似多麼偉大和美好,我們都會感覺很不舒服。

父母的確可以影響教育孩子,但要適當。一旦影響越界就是操縱,錯把操縱當愛,以為是對孩子好,其實是在害孩子。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被操縱的人生,該如何掙脫?

①身心傷害

首先,當一個人的自由與自主權被操縱者緊緊控制時,必定會產生失望和沮喪的情緒,內心甚至還會產生怒氣和敵意。

即使受害者出於某種關係,無法對造成這樣失望與敵意的人發洩,但是這些負面情緒是不會主動消失的。

受害者要麼選擇壓抑,像《小歡喜》中的英子一樣,負面情緒不斷累積,最後忍無可忍,傷害自已。

要麼將壓力導向其他方向,並因此帶來更多的有害結果,像很多青少年犯罪都是因為家長強烈的控制慾。

其次,被操縱者往往會發現他們是屬於被支配的地位,自已的需求無處表達,不被承認,從而無法得到滿足。受害者會感到自已受到剝削,不被理解。最終,他們會感到抑鬱、不安、緊張和焦慮。

受害者越是屈服於操縱者的控制,他就越難將自已視為自主、獨立、自信的成年人。結果導致受害者的自尊和自信在持續的操縱中不斷被削弱。

②形成受害者思維

受害者思維是一種有害的思維和行為模式。

最近在看《摩天大樓》,鍾美寶的繼父是個超級大人渣,家暴虐待老婆鍾潔,猥褻美寶,這種人,人人避之不及,沒有人能忍受他,但為什麼鍾美寶的媽媽卻能忍受,不離開他?

這操作很不合常理,但發生在有受害者思維的人身上就不奇怪了。

受害者思維是一個人長期處於高壓與被脅迫的地位,認知、思維與判斷都發生了扭曲,覺得自已就是受害者。

他們常常表現得比較消極和被動,甚至沒有希望。

越覺得自已是個受害者,你就越對現狀無能為力。他們看不到別的出路,只能看到兩種行為方法:要麼我按他說的做,要麼我就要面對無法容忍的結果。

美寶的媽媽終因無法忍受而徹底崩潰,選擇了自殺。其實她本可以有別的選擇,但受害者思維令她看不到希望。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被操縱的人生,該如何掙脫?

如何擺脫操縱

操縱無處不在,可以發生在任何一段關係中,對人的身心造成傷害。那麼,當你不幸正處於被操縱中,有什麼辦法來擺脫操縱呢?

①離開

離開很好理解,操縱帶來的情感傷害可能已經無法修復,操縱者不配合你的行為改變,或者是這段關係不值得你去抵抗修正了,那麼及時抽身而出是明智的選擇。

②抵抗

有些關係不是說斷就能斷的,比如親情。當你無法離開,而操縱者的性格又不可能出現很大改變時,你就需要學習抵抗策略來進行反制了。

抵抗策略主要分7步 。

  • 緩兵之計

你可能已經習慣於屈服對方的操縱之中,想都不想就直接說“好”,現在你需要打破這個習慣。

緩兵之計就是在操縱者提出他的要求後,給自已留出一點時間,用於思考。只要你學會留出時間來思考自已的選擇,你的自我控制感就能立刻增強。當你能夠讓操縱者按照你的時間表行事,你就能奪回力量。

  • 壞掉的唱片

操縱者很可能不同意你的緩兵之計,他們希望你現在就順從。壞掉的唱片策略能幫你應對這種狀況。

壞掉的唱片有兩個組成要素:

①說明你聽到並且理解了操縱者的意思,準確地講出他所表達的情感或感覺。

②像是壞掉的唱片一樣,重複你用來拖延時間的那些句子。

你不需要向對方解釋、詢問和討論,你有權利告知對方,你想要在行動前先思考。無論對方說什麼,你就一直重複你準備好的拖延話術就好。

  • 降低自已對焦慮、恐懼與內疚的敏感程度

操縱者在操縱你時,往往會讓你產生糟糕的情緒,這是讓你屈從的手段。要抵抗操縱,你就需要改變自已應對負面情緒的反應,通過行為調節,我們可以重塑焦慮、恐懼或內疚的經歷。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被操縱的人生,該如何掙脫?

①深呼吸放鬆

首先用深呼吸先讓自已放鬆下來。

②描述和記錄場景

回想兩到三個被操縱的場景,並將它們描述出來。描述讓你覺得不舒服的操縱者的語言和行為,把你的負面情緒反應也儘可能詳細的描述出來,然後用一臺錄音機把你的描述錄下來。

③播放錄音,重塑焦慮、恐懼或內疚的經歷

一邊聆聽,觀察自已的情緒反應,一邊深呼吸讓自已放鬆,可以對自已說:“我可能會覺得焦慮、害怕或內疚,但我能忍受它們,我很好。”結合放鬆與場景重現,你慢慢的就會實現將負面情緒與身體放鬆相結合。練習的多了,你就會對這些負面情緒漸漸脫敏。

  • 給操縱貼標籤

“知已知彼,百戰不殆”,這一策略的核心就是用語言直接準確地說出操縱者究竟在做什麼,並且告知操縱者你的感受。當對方清楚你知道他的目的,他很可能就退縮了。如果操縱者的行為繼續下去,你也能明白,他的目的就是讓你感受到那些迫使你屈從的不適情緒,這也為下一步抵抗做好了準備。

  • 讓操縱失效

此步是上一步的延續,這兩個步驟常常會結合起來使用,形成一套組合拳。你會告訴操縱者,你知道他們的目的,你的感受如何,然後你還會表明自已的立場,告知操縱者,他們曾經的手段再也無法讓你屈服了。

  • 設置你的條款

走到這一步,你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你需要重塑權力的平衡。你要告訴操縱者你想怎麼做,你的訴求是什麼,建立清晰的邊界與限制,要求操縱者承認你也有需求。

  • 妥協與協商

這是抵抗操縱的最後一步,也是平等對話的體現。

如果操縱者因為你的一步步抵抗,準備接受你們之間的關係朝健康的方向轉變,那麼妥協與協商將派上用場。你們通過溝通來解決問題,彼此都能夠傾聽與理解,那麼操縱就徹底被打破了。

“為什麼我活得這麼累?”:被操縱的人生,該如何掙脫?

結語:

操縱就像是一張大網,而被操縱者就像是網中的魚。如果你不懂反抗,這張網就會越織越密,最終讓你窒息。如果你學會自救,你會發現,這張網並不是牢不可破的。按照書中所教的方法來,你將重獲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