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相機如何配三腳架?

魔光隨影


選三腳架面對的是什麼問題?

現實的選擇往往是充滿矛盾的,三腳架也不例外,三腳架的三個維度裡,我們只能取兩個:

輕巧便攜 - 堅固穩定 - 經濟便宜

1. 要麼選擇:既 輕巧, 又 堅固穩定, 但是價格昂貴的碳纖維三腳架

2. 要麼選擇:價格比較便宜,也比較堅固穩定,但是並不輕便的合金三腳架

3. 或者選擇:價格十分便宜,也非常堅固穩定,但是十分沉重的鋼製三腳架

如果你需要帶三腳架徒步旅行,又預算寬鬆,1是上選。

如果你只是在室內棚拍或者固定位置需要腳架,那麼3可以省下很多錢

如果你既想帶著三腳架旅行又預算有限,那麼只能選2咯

三腳架的好壞比較容易評判,就是既穩又輕,所以對於眾多不差錢的土豪來說,記住一個結論:貴的就是好的就行啦!

我們需要多堅固穩定的腳架?怎麼樣的三腳架更穩固?

三腳架一般都有一個指標就是“最大承重”。一般我們都不會讓三腳架超過負荷的60%運行,承載越重越增加不穩定性,所以一般我們選的時候選擇能承受我們最重器材的總重量(一般包括雲臺、相機、快裝板、鏡頭)的1.5-2倍以上作為最大承重。

這裡提到的1.5-2倍以上只是一個範圍,到底選擇多少,還和我們的鏡頭非常有關係,焦距越長的鏡頭,視角越窄,對抖動也就越敏感,所以需要的穩定度也更高,我們可以簡單記住一個結論:200mm的鏡頭,一般至少需要28mm管徑的三腳架。

那麼那些因素影響三腳架的穩定呢?

1. 越重越穩定

所以那種很沉的鋼製三腳架,其實是很穩定的。但是這一般不是太大問題,因為我們可以在碳纖維三腳架下面掛重物來提高穩定性。

2. 三腳架的節數

三腳架一般都是分節的,而關節處就是三腳架的軟肋和瓶頸,節數越多的腳架,越不穩定,但是節數多的一般會縮起來更短,便於攜帶。

一般我們會選擇3-4節的三腳架,根據自己需要的便攜程度來平衡。

3. 附加功能

前 面提到了,三腳架的關節處就是最薄弱的環節。現在市面上有些三腳架提供了拆下一個腳做獨腳架的功能,比如某牌的“旅遊天使"系列。因為能拆下來,所以這個 腳的關節的穩定性肯定不如沒法拆下的腳架,考慮到絕大部分人很少用獨腳架,所以這種以犧牲穩定性為代價的功能不推薦購買。

三腳架的材料和輕便?

一般常見的三腳架有以下三種材料:

鋼製:最沉,非常便宜,非常穩固

鋁合金:有點重,比較便宜,比較穩固

碳纖維:輕便,昂貴,極為穩固抗抖

需要帶著走的買碳纖維和鋁合金,基本固定場所用的買鋼製,預算緊張又要帶著走的買鋁合金。

三腳架應該投資多少比較合適?

這 裡的討論僅針對想深入風光攝影的人。因為我們買相機、買鏡頭和其他器材的時候都有一個目的,希望拍出來的相片更為清晰,那麼理性的考慮,花同樣的錢,投資 那個更有效果就應該選哪個,有很多朋友在鏡頭上往往願意買一萬多的鏡頭但是三腳架卻不願意多出一千塊,其實這是非常不理性的,曾經有成熟的風格攝影師提出 三腳架的投資應該不低於總器材的30%,我個人覺得,至少不低於10%-15%。

如何選擇三腳架?

1. 是否需要帶著走

首先確定你是否需要帶著三腳架走,這決定了三腳架的材料。如果不需要,那麼鋼製的絕對價格便宜分量足。

2. 預算

如果1你不用帶著走,那麼直接選鋼製的,穩定又便宜。

如果你要帶著走,那麼就要看你的預算,一般合金的腳架在千元以內左右,而碳素的則以2千開始往上,如果預算低,只能選擇合金了,預算足夠可以選擇碳素。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碳素腳架價格範圍非常大,相差很多倍,當然貴有貴的道理,越貴的越好。不過對大部分普通的攝影愛好者來說,便宜的碳素腳架已經夠用,價格更貴幾倍的,性能是有提升,但是幅度很有限,適合需要商業拍攝,或者不在乎錢的土豪。

3. 高度和大小

將三腳架在地上撐開以後,不升中軸裝上雲臺和相機,相機的取景器和人眼差不多高就是合適高度的三腳架。這樣可以讓人不用彎腰或者踮腳就可以取景。

節數越多越不穩定但是更便攜,根據自己可以攜帶最大尺寸,來確定是三節還是四節。

選擇什麼樣的雲臺?

常見雲臺有兩類,分為球形雲臺和三維雲臺。

三維雲臺定位精確體積大,適合商業建築靜物超長焦還有拍攝視頻等,我們絕大多數攝影愛好者應選擇更為輕便的球形雲臺。

球形雲臺裡有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是:阻尼。就是雲臺可以轉動的時候並不是那麼輕鬆,而是有一定的阻力粘力,這樣可以防止相機一下子側倒撞倒三腳架上,是對相機的保護,特別是使用長焦鏡頭的時候,這個功能非常有用,如果有長焦鏡頭,建議購買可變阻尼的雲臺。

談談獨腳架

獨腳架並不能幫助“絕對”穩定,只能幫助“相對”穩定。

獨腳架適用於鏡頭很大很重,焦距很長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因為重量的壓力手持很容易大幅抖動,獨腳架可以大幅減弱這個抖動。

所以一般至少是70-200/2.8、80-400或更長的鏡頭,需要在白天移動拍攝,才會考慮獨腳架。

對大部分人來說,其實是用不到獨腳架的。

其他注意事項

三腳架的關節開關分為扳扣和螺旋,扳扣不適合碳纖維,因為扳扣開關需要材料具有長期可變彈性,所以不適合碳素。

三腳架的使用中一般我們都不升中軸,升起中軸將大大降低三腳架的穩定性。即便升起,也儘量減少升起的長度。

三腳架不用的時候,儘量選擇豎直放。因為長期平放三腳架會由重力讓腳管產生細微形變,從而影響穩定性。

總 結

三腳架的好壞比較簡單,所以基本可以認為越貴就是越好的。

根據自己的預算,選擇適合自己身高的,可以攜帶的最大的腳架。

網絡上常有人會問,是不是應該一步到位買自己能承受得起的最貴的腳架呢?因為你看很多人最後還是買了貴的腳架。

我不推薦這樣買,除非你的目標就是燒器材。

很 多人買了很貴的腳架,卻沒有帶出去用過幾次,就已經對攝影沒有熱情了。你永遠無法預言明天的想法,買適合自己現在需要的,一般就是最為理性的投資選擇,如 果哪天你需要更貴的腳架了,說明你已經充分使用了現在的腳架,並且你的水平提高不夠用了,這已經體現了這個腳架的價值了,你個人的攝影能力也必定有提升, 這才是最大的價值,而且老的腳架還可以賣掉。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以為三腳架更新換代極慢,可以用一輩子,其實這種想法也是有問題的。三 腳架是耗材,出去拍風光,經常要碰到海水、沙地、泥地、冰雪等等,越是惡劣的環境往往越出大片,這種嚴酷環境對腳架都是有損耗的,所以別把這東西當成用一 輩子的,腳架買了就是拿來用的!


科技海鷗君


單反相機如何配三腳架?

三腳架可以說是攝影中非常重要的附件,很多攝影題材都會用到它。在眾多攝影題材中,風光攝影使用三角架的頻率最高。





很多初學者往往不解,很多場景用手持拍攝就可以了,為什麼非要用三腳架呢?其實有這種想法的攝影者還不完全理解風光攝影。





三腳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持相機的穩定。在風光攝影中,相機的穩定性是保證畫質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穩定性以外,在風光攝影中,我們經常會進行全景接片拍攝,所以有三腳架固定相機拍攝,對後期接片是非常有利的。





在風光攝影中還經常會拍攝一些慢門場景,比如夜景,瀑布,流水,以及星空攝影等等。這類場景的拍攝可以說三腳架是必備的附件。






瞭解了這些以後,我們再來談一談怎樣選擇三腳架。三腳架的材質,規格種類非常繁多。一般來說根據材質的不同以及承重大小的不同,其價格也會相差甚多。





從材質上來說,大致可以分為鋁合金和碳纖維兩種。鋁合金的腳架價格便宜但是重量中,因為纖維的腳架價格貴,但是重量輕。所以,從便攜性來說,碳纖維的腳架肯定是具有一定優勢的。





三腳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部位就是雲臺。影響雲臺優劣的因素很多。一般來說大品牌的雲臺設計合理,阻尼效果好,便於操作。普通的雲臺,設計稍差,阻尼效果較差,操作性也會大打折扣。還有就是根據承重的不同,雲臺的大小以及重量也會有所差異。




綜上所述,三腳架的選擇還是有很多講究的。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拍攝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三腳架。我們既要注重三腳架的品質,又要注重三腳架的便攜性。

好了,關於這個話題就簡單的聊到這裡。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蘇州三憶影像。


蘇州三憶影像


現實的選擇往往是充滿矛盾的,三腳架也不例外,三腳架的三個維度裡,我們只能取兩個:

輕巧便攜 - 堅固穩定 - 經濟便宜

1. 要麼選擇:既 輕巧, 又 堅固穩定, 但是價格昂貴的碳纖維三腳架

2. 要麼選擇:價格比較便宜,也比較堅固穩定,但是並不輕便的合金三腳架

3. 或者選擇:價格十分便宜,也非常堅固穩定,但是十分沉重的鋼製三腳架

如果你需要帶三腳架徒步旅行,又預算寬鬆,1是上選。

如果你只是在室內棚拍或者固定位置需要腳架,那麼3可以省下很多錢

如果你既想帶著三腳架旅行又預算有限,那麼只能選2咯

三腳架的好壞比較容易評判,就是既穩又輕,所以對於眾多不差錢的土豪來說,記住一個結論:貴的就是好的就行啦!

我們需要多堅固穩定的腳架?怎麼樣的三腳架更穩固?

三腳架一般都有一個指標就是“最大承重”。一般我們都不會讓三腳架超過負荷的60%運行,承載越重越增加不穩定性,所以一般我們選的時候選擇能承受我們最重器材的總重量(一般包括雲臺、相機、快裝板、鏡頭)的1.5-2倍以上作為最大承重。

這裡提到的1.5-2倍以上只是一個範圍,到底選擇多少,還和我們的鏡頭非常有關係,焦距越長的鏡頭,視角越窄,對抖動也就越敏感,所以需要的穩定度也更高,我們可以簡單記住一個結論:200mm的鏡頭,一般至少需要28mm管徑的三腳架。

那麼那些因素影響三腳架的穩定呢?

1. 越重越穩定

所以那種很沉的鋼製三腳架,其實是很穩定的。但是這一般不是太大問題,因為我們可以在碳纖維三腳架下面掛重物來提高穩定性。

2. 三腳架的節數

三腳架一般都是分節的,而關節處就是三腳架的軟肋和瓶頸,節數越多的腳架,越不穩定,但是節數多的一般會縮起來更短,便於攜帶。

一般我們會選擇3-4節的三腳架,根據自己需要的便攜程度來平衡。

3. 附加功能

前 面提到了,三腳架的關節處就是最薄弱的環節。現在市面上有些三腳架提供了拆下一個腳做獨腳架的功能,比如某牌的“旅遊天使"系列。因為能拆下來,所以這個 腳的關節的穩定性肯定不如沒法拆下的腳架,考慮到絕大部分人很少用獨腳架,所以這種以犧牲穩定性為代價的功能不推薦購買。

三腳架的材料和輕便?

一般常見的三腳架有以下三種材料:

鋼製:最沉,非常便宜,非常穩固

鋁合金:有點重,比較便宜,比較穩固

碳纖維:輕便,昂貴,極為穩固抗抖

需要帶著走的買碳纖維和鋁合金,基本固定場所用的買鋼製,預算緊張又要帶著走的買鋁合金。

三腳架應該投資多少比較合適?

這 裡的討論僅針對想深入風光攝影的人。因為我們買相機、買鏡頭和其他器材的時候都有一個目的,希望拍出來的相片更為清晰,那麼理性的考慮,花同樣的錢,投資 那個更有效果就應該選哪個,有很多朋友在鏡頭上往往願意買一萬多的鏡頭但是三腳架卻不願意多出一千塊,其實這是非常不理性的,曾經有成熟的風格攝影師提出 三腳架的投資應該不低於總器材的30%,我個人覺得,至少不低於10%-15%。

如何選擇三腳架?

1. 是否需要帶著走

首先確定你是否需要帶著三腳架走,這決定了三腳架的材料。如果不需要,那麼鋼製的絕對價格便宜分量足。

2. 預算

如果1你不用帶著走,那麼直接選鋼製的,穩定又便宜。

如果你要帶著走,那麼就要看你的預算,一般合金的腳架在千元以內左右,而碳素的則以2千開始往上,如果預算低,只能選擇合金了,預算足夠可以選擇碳素。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碳素腳架價格範圍非常大,相差很多倍,當然貴有貴的道理,越貴的越好。不過對大部分普通的攝影愛好者來說,便宜的碳素腳架已經夠用,價格更貴幾倍的,性能是有提升,但是幅度很有限,適合需要商業拍攝,或者不在乎錢的土豪。

3. 高度和大小

將三腳架在地上撐開以後,不升中軸裝上雲臺和相機,相機的取景器和人眼差不多高就是合適高度的三腳架。這樣可以讓人不用彎腰或者踮腳就可以取景。

節數越多越不穩定但是更便攜,根據自己可以攜帶最大尺寸,來確定是三節還是四節。

選擇什麼樣的雲臺?

常見雲臺有兩類,分為球形雲臺和三維雲臺。

三維雲臺定位精確體積大,適合商業建築靜物超長焦還有拍攝視頻等,我們絕大多數攝影愛好者應選擇更為輕便的球形雲臺。

球形雲臺裡有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是:阻尼。就是雲臺可以轉動的時候並不是那麼輕鬆,而是有一定的阻力粘力,這樣可以防止相機一下子側倒撞倒三腳架上,是對相機的保護,特別是使用長焦鏡頭的時候,這個功能非常有用,如果有長焦鏡頭,建議購買可變阻尼的雲臺。

談談獨腳架

獨腳架並不能幫助“絕對”穩定,只能幫助“相對”穩定。

獨腳架適用於鏡頭很大很重,焦距很長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因為重量的壓力手持很容易大幅抖動,獨腳架可以大幅減弱這個抖動。

所以一般至少是70-200/2.8、80-400或更長的鏡頭,需要在白天移動拍攝,才會考慮獨腳架。

對大部分人來說,其實是用不到獨腳架的。

其他注意事項

三腳架的關節開關分為扳扣和螺旋,扳扣不適合碳纖維,因為扳扣開關需要材料具有長期可變彈性,所以不適合碳素。

三腳架的使用中一般我們都不升中軸,升起中軸將大大降低三腳架的穩定性。即便升起,也儘量減少升起的長度。

三腳架不用的時候,儘量選擇豎直放。因為長期平放三腳架會由重力讓腳管產生細微形變,從而影響穩定性。

總 結

三腳架的好壞比較簡單,所以基本可以認為越貴就是越好的。

根據自己的預算,選擇適合自己身高的,可以攜帶的最大的腳架。

網絡上常有人會問,是不是應該一步到位買自己能承受得起的最貴的腳架呢?因為你看很多人最後還是買了貴的腳架。

我不推薦這樣買,除非你的目標就是燒器材。

很 多人買了很貴的腳架,卻沒有帶出去用過幾次,就已經對攝影沒有熱情了。你永遠無法預言明天的想法,買適合自己現在需要的,一般就是最為理性的投資選擇,如 果哪天你需要更貴的腳架了,說明你已經充分使用了現在的腳架,並且你的水平提高不夠用了,這已經體現了這個腳架的價值了,你個人的攝影能力也必定有提升, 這才是最大的價值,而且老的腳架還可以賣掉。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以為三腳架更新換代極慢,可以用一輩子,其實這種想法也是有問題的。三 腳架是耗材,出去拍風光,經常要碰到海水、沙地、泥地、冰雪等等,越是惡劣的環境往往越出大片,這種嚴酷環境對腳架都是有損耗的,所以別把這東西當成用一 輩子的,腳架買了就是拿來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