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媽媽睡的寶寶,與和奶奶睡的寶寶相比,二十年後,有很大差別!

有這樣一個案例跟大家分享下,她幾歲大的兒子,怎麼樣都不肯和她睡,因為之前一直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孩子,就讓奶奶來帶孩子,晚上也就直接睡奶奶那了,現在有時間了,反倒是哄,孩子也愣是不願意和朋友睡。即使提前商量好,孩子也會臨時變卦,就連週末也是白天玩完,晚上就想著奶奶。


和媽媽睡的寶寶,與和奶奶睡的寶寶相比,二十年後,有很大差別!

平時在家,就喜歡纏著奶奶,導致現在兒子見著生人就怕,就連和她自己接觸都開始變生疏。不僅母子之間的感情變淡了,就連孩子性格也開始變得膽小怕生。朋友想要拉近與孩子的距離雖是一場持久戰,但其實早點讓孩子和自己睡,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孩子和誰睡就會更親近誰,而且爸爸媽媽和老人,在孩子心目中扮演的形象不一樣,再加上雙方很多觀念不一致,所以孩子和誰睡將產生不同的結果,這也會影響孩子以後的性格。


1、寶寶和媽媽睡,性格更好,更有安全感


媽媽懷胎十月,寶寶早就感受到來自母體的安全感,如果寶寶出生後,依舊是呆在母親身邊,這種安全感將會延續,平時與母親的一些親密接觸,更能帶給寶寶親暱的呵護。當寶寶睡醒後會短暫的處於缺乏安全感時期,所以當寶寶醒來第一眼看到的是媽媽,更能打消寶寶內心的不安與焦慮,而且晚上睡覺的這段時間也能促進母子之間的感情。


和媽媽睡的寶寶,與和奶奶睡的寶寶相比,二十年後,有很大差別!


從小到大由母親陪伴的寶寶,內心的安全感會轉變為自信,在思想上比較前衛,會為人處事,與人溝通交流也更能放得開。當然在這裡也建議家長,儘量做到和孩子同房不同床,這樣既方便照顧,又不會影響彼此睡眠。


2、寶寶和老人一起睡,性格會產生缺陷,對身心發育不利


並不是說寶寶一定不要和老人睡,而是要儘量少和老人睡,因為老人新陳代謝比較差,體內排出的廢氣比較多,對寶寶的呼吸不好,同時老人也存在很多不好的睡覺習慣,其中起夜的時候,就很可能會吵醒孩子,而且老人一般精力沒有年輕父母那麼旺盛,所以細心程度比不上爸爸媽媽,孩子睡的是否舒服也就不管了,只要睡著就好。


和媽媽睡的寶寶,與和奶奶睡的寶寶相比,二十年後,有很大差別!


孩子身體發育的高峰期也是在晚上睡覺期間,所以寶寶和老人睡,綜合來看對寶寶身體發育,心智成長都是不利的。而且社會上也存在一種普遍現象,就是老人帶大的孩子性格都會有缺陷,他們通常缺少溝通交流,長大會變的沉默寡言,也會出現朋友兒子那樣的狀況,怕生,只喜歡和親近的人待一起,這樣的性格會影響今後的人際交往,害怕與人交流,出現不合群的情況。


3、寶寶自己一個人單獨睡,缺乏安全感,影響心理健康


和媽媽睡的寶寶,與和奶奶睡的寶寶相比,二十年後,有很大差別!


寶寶在小的時候單獨睡是一件很危險的事,這個時候寶寶心智還沒成熟,缺乏自我意識,容易形成不良的睡覺習慣,比如蒙被子、蜷縮著身體、睡到角落等,如果出現什麼意外情況,父母將無法及時發現。半夜醒來一片黑,爸爸媽媽不在身邊,失去依賴感的小寶寶內心會不踏實,從而影響心理的健康成長。


和媽媽睡的寶寶,與和奶奶睡的寶寶相比,二十年後,有很大差別!


當然寶寶也不能一直和媽媽睡,到了一定年齡還是要分房睡,不然寶寶很可能變得不獨立,同時出現性別認識混亂。因此最好3歲之後再試著讓寶寶單獨睡,而10歲之前最好能做到分房睡,這樣對孩子之後的心理成長,性格培養都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