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物象思維的利與弊是什麼?

majixiangyou


更高層級說,思維的利表現在思考問題和表達思想是否清晰,清晰便有利,不清晰便不利。而思維的弊表現在思考問題和表達思想是否有障礙,無障礙便無弊,有障礙便有弊。中國文化的物象思維或說形象思維源於漢字的感性表達。漢字起源於象形文字,發展到今天成為表意文字,無論象形和表意,都無法脫離感性。見氵如見水,見扌如見手,見辶如見走,表意直觀而清晰。但也有人說,這樣的具象表意不利於抽象思維。而我發現,所謂抽象,這不過是思維模糊的表現。思想在我頭腦裡隨時都可以用手去一把一把地抓出來。所以我用石頭表示思想,意思我要力爭使我的思考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中國文化最難理解的是道,很多人說道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是這樣嗎?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我理解的意思是:道,可道,非常道;不可道,常道。這又什麼意思呢?就拿真理來說,老子的意思是真理不掌握在任何人手上,而是在“路慢慢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永恆求索中。你有發現,你有發明,你有創造,得到就趕緊放下,然後輕裝去完成新的發現,新的發明,新的創造,道在其中矣。所以不是什麼只可言傳不可意會,而是思想是否足夠深刻。對我來說,思想有多麼深刻,語言就有多麼精彩。

結論:由於漢字帶來的便利,中國文化的物象思維只有百利,而無一弊。我甚至高聲宣告,我跟人類不同,我思考問題總是片刻也離不開感性。做到這一點,我要求自己對每個字的理解必須做到:知其然,不然;知其所以然,然。


有智有勇


人們大多數接觸的是邏輯思維,而以邏輯思維去理解物象思維往往容易出現誤解。就像孩子的世界就很難理解大人所想。

物象思維的好處就是能將萬事萬物的內在規律聯繫在一起,但往往容易讓不能深刻理解物象思維的人變得過於主觀,也容易讓人迷信。


坤瑩


任何文化物象思維都沒有“利”與“弊”之分,“物象”思維只是思維生態的元素一種,它與“抽象”等“象素物”思維同在。一個人的思維生態元素越多越廣,他更有智慧,更不會被愚鈍之象迷惑了,這也是為什麼有人總是困惑於某一事某一理某一疑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