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字寫了半年只能寫成這樣,還有必要寫下去嗎?

吳謂憨憨


從習作來看,其作品已初具楷書風貌,作品窺見柳公權筆法,但在取法上有些亂,取法不定,臨帖的功夫不紮實,整幅作品字法不協調,結構和筆法有多處不妥,建議剛學書法,應先從臨帖開始,大致掌握該書體筆法後,再進行詩詞集字創作,臨帖是學習書法唯一途徑,方向、方法掌握對了,學習書法就不難了,下面把我的學習經驗分享與君共同交流探討;

1、先確定自己要學習的碑帖,如柳公權、顏真卿、歐陽詢、趙孟頫等楷書大家的經典碑帖,選其一;我初學選的是顏卿禮碑,臨帖有近兩年,又兼臨習歐陽詢的碑帖,也有兩年左右,(見習作附圖),每種碑帖我在臨習前都會反覆看、看它寫的精彩的地方;

2、在臨帖前,先建議多看看碑帖的字,字的(筆法粗細起伏變化)、(結構筆畫長短)等,觀察的越仔細臨的就越貼近,運筆速度先慢,熟練掌握中鋒、側鋒的用筆技法;在筆法上有些不懂可以找些相關的書法理論知識,書法理論也是初學書法要去學習的,看的多明白的多,

3、總結,臨帖是個過程,有繼承才有創新,所以書法都講取法乎上的重要性,你的字就存在取法的問題,要先確定我學誰的(選自己喜歡的書風),這樣的思路去臨帖半年肯定進步會很大。





仁燕堂


從你的作品看,寫半年的時間能將歐體寫成小楷,且有點模樣,應該說進步很快了,理應有足夠的自信才是,應該堅持下去!

你需要改進的是:由寫小楷改為用大筆寫大楷或中楷,這樣可以增強筆力和馭筆能力,容易吃透原帖細微處。好處很多,待大楷寫的像樣,可嘗試中小楷。選帖上我主張你先臨鍾繇或王羲之的楷書帖,再臨歐陽詢、趙孟頫的楷書。

習書最難的是耐不住寂寞,守不住韌力。學書非百日之功,習楷更是如此。所以必須克服急於求成的情緒,長期堅持,必有進步!

(以下為本人書法習作)





申正義文


你的毛筆字寫了半年能寫成這樣,我覺得還是很不錯的,不要氣餒,堅持寫下去。我寫毛筆字斷斷續續好三十年了,我認為還寫的不好,但也磨練出了一點體會,願與君共享:


一、要選對字帖、選對字帖。練字,選對字帖對入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常言道“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練字選字帖也是這個理兒。初學者,應從楷書入手,打好底子。我認為顏真卿的字帖應當作為首選,我的老師說顏體字好進好出,歐體字難進難出。練顏體字容易上手、練進去容易出帖。練歐體字不容易上手,練進去不容易出帖。在書界,練顏體字容易出成果,練歐體字不容易出成果。我練字走過彎路,練顏幾年,練柳(公權)幾年,又練歐(陽詢)幾年,練花了,字越寫越不好看了,對比了十年前寫的顏體字,覺得過去寫的字好看。於是又翻出顏帖來,從頭再來練,這是我的教訓。


二、要堅持下去、堅持下去。練字、練字,重要的是要在“練”字上下功夫。選對字帖後,要靜下心來練。我過去在機關上班,單位離駐地近,路上基本不耗時間。每天我六點半起床練一個小時,中午回到家再練一個小時,晚上回家吃完飯後到睡覺的幾個小時都在練字。十年左右時間堅持不懈,越寫越有信心,慢慢的把寫字成了一種習慣,有時候一天不寫好象缺了點什麼。就這樣一路走了過來。

三、臨帖要認真、要認認真真。練字除長期堅持外,還必須有個端正、認真的態度。首先要認認真真,一筆一畫的臨原帖,忠於一帖。用米字格練,好把握每個筆畫的角度和位置。筆畫在字裡的位置很重要、很重要。多數人練出來的字與原帖有很大的差距,就是忽視了這個重要環節,拿起筆來就寫,越寫越寫不像。有些人練了三年字倒連自已的名字寫不好了。這就是不注意筆畫在字架構上的位置所致。

今天就談這些。

(文中圖片均為本人書法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