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思維——演化創造了世界

李鈺說,每週一篇商業創新故事

基督教說上帝創造了天地萬物,並且制定了活動規則。

天文學從地心說、日心說到太陽是銀河系中的恆星之一。牛頓說地球存在一個萬有引力,愛因斯坦說不存在萬有引力,是因為一個質量較大的物體讓時空彎曲了。

對比那句:我們不是生活在客觀世界裡,而是生活在思想家為我們搭建的思想世界裡。我們現在的認知就是真理嗎?不一定,也許我們只是進入了一個更大的想象空間而已。

科學發展就是一步步打破現有認知,不斷髮現新知的過程。除了牛頓的物理學思維,還有一個偉大的理論體系就是達爾文的生物學思維。

達爾文的生物學思維

生物思維——演化創造了世界

達爾文(1809年-1882年),英國生物學家。1831-1838年,他通過大量閱讀和觀察,形成了生物進化論和自然選擇的理論。當年他29歲。

他們夫妻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相信上帝創造了一切。這兩者的矛盾讓他痛苦不已。直到1859年,達爾文50歲後,他才發表了這一思想的《物種起源》一書。這個理論完全顛覆人們的認知,在當時有巨大的風險。形成了我們全新的生物演化世界觀。

達爾文認為:

(1)個體差異------>遺傳變異

(2)生存競爭------>自然選擇

從而得出生物發展的第一性原理是:

演化論。

意義:

達爾文的演化論說,人類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從低級生物經過遺傳變異,自然選擇,演化過來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互相影響。萬物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在變化中。

這個理論也有別於牛頓的機械論。機械,物體與物體之間是相互獨立的,直線型的簡單的關係。而生物演化論進入複雜性科學,事物與事物相互作用,相互交融,不斷變化。

生物學思維的應用:

一、混沌創新理論體系應用:

混沌的邊緣創新和分形創新理論均來源於這個生物學演化論思想。第二曲線新事物來源於第一曲線,又不同於第一曲線。符合遺傳和變異原理。

這種分形也包括:突變、孵化、雜交三種模式。

生出的第二曲線與市場、與環境有個相互作用力關係,既相互作用,優化,又優選淘汰,適者生存,符合自然選擇原理。

在商業應用上,為了規避既有認知的引力作用,對新事物採用“隔離”培養成長的方法,用充分授權的獨立小組織來發展第二曲線商業新模式。

重新定義了基業長青不是一個產品永遠長下去,而是不斷生出新的產品。

生物思維——演化創造了世界

二、對計算機智能的應用探索:

除了有機生物領域的應用,生物學思維在機器人智能化方面也在做應用探索,讓機器具有生物進化功能,而自然生成新事物。

比較著名的是科學家霍蘭德,全世界第一個計算機博士生,著名聖塔菲研究院的創始人之一,被稱為遺傳算法之父。他嘗試用幾條最簡單的規則,讓機器自動運行,從而生成複雜的新事物,並且不斷進化發展。

生物思維——演化創造了世界

牛頓機械論用於管理已經百年,無數的學者在用,無數的管理實踐的案例。但是把達爾文的進化論捻出來作為世界觀,並且基於這樣的世界觀提出創新理論這件事情,目前還非常非常之少的。

一起來,用新的學科來開拓我們的視野。在這個複雜時代更好的做自己的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