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深刻影響明朝國運的不起眼兵變

正德三年三月,明武宗正德皇帝因南巡落水,染疾而駕崩。他逝後無子嗣,原本只是藩王的興王朱厚熜,被內閣首輔楊廷和等人迎立為皇帝,並定年號為嘉靖,世稱嘉靖皇帝,即明世宗。

一場深刻影響明朝國運的不起眼兵變

(嘉靖皇帝畫像)

年僅十五歲的嘉靖帝,治國理政的經驗很是匱乏,但在首輔楊廷和的輔助下,君臣齊心,針對正德朝的弊政進行了改革。例如廢棄正德帝用以嬉戲玩樂兼處理政務的豹房,同時廣開言路、清理莊田。一時間,大明王朝有了新氣象,甚至被後世冠以“嘉靖新政”的美名。

嘉靖元年元月,嘉靖帝終於可以使用自己的年號了。新年之始,嘉靖帝到奉天殿接受文武百官和朝貢使臣的拜賀,嘉靖朝開局十分順利和氣,嘉靖帝也很是高興。

不過好運不長,接受新年拜賀不久,朝廷便接到來自西北地區的加急奏報:甘肅的守邊士兵叛變了!

甘肅兵變 牽繫複雜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如果只是內地士兵的叛變,朝廷不會如此驚慌。但甘肅士兵兵變,情況卻大為不同,嘉靖帝趕緊督辦官員立刻處理。

為什麼朝廷會如此著急?因為甘肅是明代的九邊之一,即甘肅鎮(與現在的鎮是兩回事)。甘肅雖然在元朝時曾經建省,但到明代則不是省了,最初只是陝西一個軍事管理單位,即陝西行都司,是純粹的軍管地區,很多民戶被從甘肅遷移到了更靠近中原的地方。

後來,明朝在甘肅這個地方建立了甘肅鎮,先後設立了總兵、巡撫和鎮守太監來管理,甘肅鎮也成為明朝御控西北地區的重要依託和基地。可以說,甘肅不保,陝西、山西都將受到嚴重衝擊,明朝的長城防線也將出現一個大豁口。

同時,當時甘肅鎮邊外有強大的土魯番軍隊和蒙古的瓦剌一部,雙方時戰時和,邊境情況並不安定。所以,這次發生在甘肅鎮甘州城(今甘肅張掖市甘州區)的兵變,對朝廷震撼很大。甘州城是甘肅巡撫的駐地,甘肅巡撫許銘在此次兵變中首當其衝,被士兵毆打致死後還被焚屍,現場十分慘烈。

當時,甘肅鎮有三大高官。

首先是總兵,他可以直接統領士兵打仗;

其後是巡撫,運籌帷幄,制衡和指揮總兵;

巡撫之後是鎮守太監,代替皇帝和朝廷來監督巡撫。

三個人在一起,各有權限,相互監督。關係要是處理得不好,難免一山難容三虎。

而甘州兵變,正好是源於三者之間的矛盾。

甘肅鎮總兵叫李隆,向來名聲不好。正德朝時,李隆曾在江西上饒鎮壓農民起義,抓不到農民起義軍,便殺無辜的百姓來“充數”。

一時間,民情驚慌,老百姓編出一段民謠:“莫遇李隆軍,寧逢王浩八。見賊猶可生,見軍必定殺。”王浩八即是農民起義的領袖,可見老百姓並不怕農民軍,反而怕李隆的官軍。

一場深刻影響明朝國運的不起眼兵變

(甘肅鎮長城之嘉峪關)

既然有這樣的“前科”,可見李隆這個人是沒什麼道德下限的。後來,李隆因為“軍功卓越”,被提拔為甘肅鎮總兵,領有重兵,權勢隆重。

甘肅鎮士兵的軍餉主要靠朝廷供給,因為以當時的農業生產水平,想在甘肅這個土地相對貧瘠且周邊時常有戰事的地方屯田自給,還是有難度的。

然而,朝廷撥下來的軍餉,以及從陝西等地方運來的糧食,並沒有足額髮放到士兵手中。一是很多士兵因為將帥剝削,都逃亡了,但是發糧餉的名單裡還有他們的名字,發的糧食被高級將領侵佔了;二是即便是沒有逃亡,朝廷發的軍餉,將帥也會以各種理由剋扣。

所以,到頭來,士兵的生活未見改善,反而被將帥拉去幹私活,而將帥則囤積了大量糧食和財富。總兵李隆就因此發家致富,囤積了大量糧食,準備等個好時節,把糧食高價變現為銀子。但是新任甘肅巡撫許銘的上任,使得李隆的美夢破碎了。

借刀殺人 火燒自身

正德十六年是個豐年,市場米價低,甘肅為軍管區域,米價主要跟著甘肅鎮的需求走。新任巡撫見豐年米賤,便把普通士兵的月餉降到了三錢三分。

困苦的普通士兵本來想,借豐年時用自己的薪水多買點米屯著。可許銘的舉措,顯然讓普通士兵非常不滿;而李隆本來就囤積了很多糧食,想借此變現,這下士兵收入下降,沒錢買米,李隆囤積的糧食也放在那賣不出去,慢慢變質,弄得他也很生氣。

一場深刻影響明朝國運的不起眼兵變

(甘肅鎮長城烽火臺)

眼看群情激昂,李隆覺得民心可用,便鼓譟士兵去到巡撫衙門請願。所以某天,士兵們操練完之後,齊齊趕到巡撫衙門口。

許銘沒料到,士兵居然敢聚集起來給自己施壓。面對士兵加餉的要求,許銘並不妥協,甚至命人逮捕領頭請願的幾個士兵並施以杖責。

這下,士兵被徹底激怒了。本來就快沒錢吃飯了,新來的巡撫不僅不體諒民心,反而降低了自己的月餉。士兵們怒從中來,一哄而上,抓住許銘就是一頓打。

鎮守太監董文忠見到巡撫被打,連忙上前勸解,試圖擋住士兵,然而也是徒勞,被士兵直接拖到了門外。董文忠見眾怒難平,自身難保,便逃跑了。

之後,董文忠又把許銘的兒子帶到了自己的家裡避難,使得許銘的兒子倖免於難。士兵群毆許銘,七手八腳地就把許銘打得奄奄一息了,但是士兵們還是不解恨,便舉火焚屍,也說不清許銘是被打死的還是被燒死的。

兵變的士兵殺死許銘後,便四處劫掠,先是燒了巡撫衙門和許銘的住所,之後又洗劫了兵器庫和銀庫,釋放了監獄的囚犯。一時間甘州城大亂,失去了控制。

怒火在蔓延,時局在失控。李隆雖然鼓譟士兵前去給許銘施壓,但本意並非是要促成兵變和甘州城混亂,說白了,李隆是想借士兵們給許銘施壓,讓許銘不要影響自己發財。但顯然士兵比李隆更加憤怒,因為減少月餉,李隆只是損失了一些非法得利,而廣大士兵卻是生活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影響。

處於社會下層的低階士兵,一旦起來反抗巡撫這一最高長官,便一發不可收拾了。畢竟李隆很多財產還在甘州城,眼看兵變造成的混亂即將影響到自己,李隆便趕緊從幕後走到臺前,拉著鎮守太監董文忠和他一道維持局勢。

他先是親自找到兵變的頭領,努力勸說,讓他們不要繼續作亂。同時,把從外地運到甘肅鎮的銀子全部分給士兵,還把倉庫裡的糧食發給士兵,作為嘉靖元年的月餉。

普通士兵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有飯吃,見到自己目的差不多達到了,便息兵了。李隆見局勢趨穩,便讓軍隊分散駐紮,命令不得輕舉妄動。而李隆又怕自己鼓譟士兵給許銘施壓的情形被人知道,便命人抓了兵變的帶頭人王禮、羅月等人,不等朝廷的指示,便將這四個人斬首示眾了。

可以說,李隆借了士兵之手懲罰了許銘,又借兵變的罪名殺了這些帶頭人,真的是“狡兔死、走狗烹”啊。

等到甘州由亂轉安,李隆便想著如何脫罪,之後脅迫鎮守太監和他一起,捏造稱許銘在甘州因為酷政被士兵殺死。但他也知道,自己作為總兵多少要負點責任,便同鎮守太監一起上奏朝廷彙報兵變情形和經過,強調自己在兵變後的功績,同時也假惺惺地請求朝廷處分自己。

接到奏報後,嘉靖帝和楊廷和不知實情,不敢輕易處分,便讓李隆和董文忠戴罪立功,做好善後工作,並派人前去調查。

可紙是包不住火的,更何況董文忠私下也懷疑李隆是幕後主使。所以,還沒等朝廷的人到達甘肅,便從西北傳來李隆是兵變主使者的消息,待朝廷調查人員到達,經詢問董文忠和實地審查,發現李隆脫不了干係,便把李隆抓捕起來了。一兩年後,李隆在京師被正法,大壞人終於落了個悲慘結局。

一場深刻影響明朝國運的不起眼兵變

(明代太監畫像)

連鎖反應 後患無窮

但是李隆其實也有一點點冤,或者說李隆還不算萬惡不赦。

為什麼這麼說?

一是李隆剛開始並不是想殺死許銘,只是想逼迫許銘讓步,免得自己遭受經濟損失;

二是兵變發生後,李隆出來收拾殘局,很快就把事件平定了,可以說,李隆的危機處理十分有力。因為,兵變的士兵並不像平日那樣好御控。更何況他們殺死了巡撫、劫掠了府庫,如果處理不當,士兵們可能鋌而走險、直接起義。李隆雖然同部分士兵將領私下有串通,但是大部分士兵是不知道其中內幕的。所以說,李隆順利平定兵變,也是有一定成績的。

三是李隆沒有畏罪叛逃。而發生巡撫被殺事件,李隆多少要擔責,且很可能被查出真相,如果李隆一條心橫到底,直接起兵反抗朝廷或者同蒙古士兵結盟,那麼整個形勢就會發生巨大變化。

因為嘉靖朝時,大同也發生了兵變,那次兵變,士兵直接同蒙古軍隊結盟,出現了明代九邊士兵和蒙古騎兵聯合抵抗明朝京師士兵的罕見情形,而邊軍和蒙古騎兵的戰鬥力遠遠高於京師士兵。

可以說,如果京師士兵潰敗,明朝真的要陷於危難境地。總之,這次甘州兵變最終平穩的結束了,引起兵變的總兵李隆也得到了懲罰。但是這一兵變,卻不小心影響了明朝的國運。

一場深刻影響明朝國運的不起眼兵變

(明朝軍隊行軍圖)

首先,甘州兵變之後,明朝兵變頻發,士兵們對兵變習以為常,甚至把兵變當兒戲,說幹就幹。

例如嘉靖朝的兩次大同兵變,當時的官員就說了,甘州兵變的發生為大同士兵兵變樹立了標杆,只要士兵覺得自己被壓迫、利益受侵佔,那麼就要堅決起來用武力反抗。

另外,甘州兵變巡撫被殺,開了兵變殺害巡撫的先例(之前也有巡撫被殺,但屬於藩王叛亂),士兵們對朝廷命官十分不屑,只要朝廷壓迫我,觸底反彈的士兵就會死磕。

所以,嘉靖朝兩次大同兵變時,大同巡撫張文錦和總兵李瑾先後被殺,之前高高在上的官員已經不再為士兵所畏懼,朝廷的威信也是一落千丈。

面對兵變,嘉靖帝雖然有時很強硬,但是面對群起的士兵難免有些畏懼,便傾向通過和談來解決問題。這時,士兵不僅發現高官們不可怕,還發現當朝皇帝也沒那麼可怕。

更嚴重的問題是,部分大同兵變的士兵後來投靠了蒙古軍隊,幫蒙古軍隊製造攻城器械並帶路攻打明朝九邊,給九邊地區帶來了嚴重災難。而當時的人,都認為甘州兵變對嘉靖及以後的兵變產生了十分惡劣的影響,使得明王朝不僅不得不防備各地農民起義和蒙古軍隊,還得耗費大量精力處理兵變事宜,逐漸消耗了明朝的國力。

其次,改變了明朝西北地區的局勢。

許銘被殺,新的巡撫也上任了,新巡撫叫陳九疇,曾長期在甘肅鎮擔任高官,正德朝時曾逮捕和殺害過西部邊疆部落土魯番部的使臣,土魯番的君臣把陳九疇當做仇敵。

因為甘州兵變,陳九疇上任新巡撫,使得土魯番認為這是明朝對土魯番強硬的標誌。而陳九疇也從不掩蓋自己對土魯番的不信任,反對同土魯番通貢互市。

正德朝時,一個叫寫亦虎仙的哈密首領,因為同土魯番串謀,被陳九疇發現並抓捕。後來在陳九疇的建議下,明朝處死了虎仙及其家人。這一點讓土魯番大為光火,加上土魯番向來跟陳九疇不和,便於嘉靖三年發兵攻打甘肅鎮。

雖然明朝最後抵抗住了進攻,但是甘肅鎮在此次戰爭中損失嚴重,城池被毀,民眾被殺。後來,首輔楊廷和及陳九疇的政敵桂萼等人上臺,開始清算陳九疇和楊廷和的問題,發現陳九疇對土魯番的敵視和強硬導致了土魯番的進攻,還發現陳九疇虛報戰功,所以因病退休的陳九疇又被朝廷抓了起來。

一場深刻影響明朝國運的不起眼兵變

(吐魯番火焰山)

雖然陳九疇走了黴運,但是明廷卻因此否極泰來。因為經過之前那次大戰,雖然明朝遭受了損失,但土魯番也因為不能跟明朝互市而陷入困境,所以雙方都有坐下來談談的想法。

嘉靖七年,新任兵部尚書王瓊被任命為三邊總督,直接管理甘肅鎮的軍事,開始了同土魯番的和談,最後,雙方達成一致,息兵和好,通貢互市。

很多人本來不對這次互市報太大希望,但這次互市給明朝帶來的好處卻是很明顯的。困擾明朝近百年的土魯番威脅日趨弱化,明朝西北局勢趨於緩和,而同明朝和好的土魯番也享受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互市紅利,但在明末時被蒙古瓦剌部兼併了。

所以說,甘州兵變看起來雖然是一次不起眼的兵變,但實際上深刻影響了明朝的國運。

一是兵變帶來的深遠影響,使得明朝的兵變頻發,朝廷威信下降,軍隊凝聚力和忠誠度下降,造成嘉靖朝一些士兵投向蒙古。也進而使得明末時一些明朝士兵投向後金或是農民軍,因為他們對自己所保衛的朝廷並沒有太多好感。

二是兵變改變了明朝同土魯番的關係,而此前土魯番同明朝戰戰和和,牽扯了明朝大量兵力和精力,兵變後陳九疇激化雙方矛盾造成的兩敗俱傷,使得雙方開始真心坐下來談一談,進而使得明朝西北地區的邊患緩解了很多。

如此看來,當年一個不太起眼的甘州兵變,對後來明朝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恐怕也是當時的人沒有預料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