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張麻村北伏擊戰

一九四三年北張麻村北伏擊戰記實抗日戰爭時期,東張麻村南沙地裡,埋葬著二十幾位內丘縣鐵路東多次伏擊日軍犧牲的烈士。解放後,人們敬仰先烈,立碑紀念。今天,說說發生在北張麻村北最漂亮的一次伏擊戰。那年八月十五,一二九師二十五團五連(連級編制,人員不足)及閆紹魁帶領的二十名義憤填膺、十八九歲的游擊隊員,在縣大隊楊志領導下,中秋節黎明前潛伏在北張麻村北馬路邊的青紗帳。頭天那場秋雨加上大地的潮氣,很快把戰士和隊員們單薄的著裝浸透。天亮後大霧瀰漫,能見度很低。日近中午,日本鬼子還沒經過的跡象。一位游擊隊員不耐煩地嘀咕道:是情報不準確,還是鬼子改變了計劃?縣大隊楊志同志看著飢寒交迫這麼久的大家,鼓勵說:“情報肯定準確,大家堅持住!”話音未落,遠處傳來了汽車的馬達聲。戰士們子彈上膛,聚精會神,單等鬼子到來。每輛軍車上三十多名全副武裝的日、偽軍從堯山縣輸送往內丘縣集訓的敵特人員。軍車全部進入包圍圈後,說時遲,那時快,楊志同志一槍擊爆領頭車的鬼子司機!五連戰士、游擊隊,手槍、步槍、手榴彈一齊瞄準鬼子的軍車開火。打得鬼子和偽軍死的死、傷的傷抬不起頭來。三名為首的鬼子躲到車後負隅頑抗,拒不投降並打傷我多名戰士。楊志同志使了個背後擒敵手勢,閆紹魁心領神會勇敢地帶領石玉倉、楊根柱,迂迴到敵人身後。三人同仇敵愾,著中目標、同時發力,刺刀直擊鬼子的致命處。小鬼子死到臨頭,還妄做垂死掙扎。游擊隊員們一不作,二不休,斬草除根,怒火滿腔地把恨之入骨的三名鬼子兵拋進了大井,封其井口。其他日偽軍見勢不妙乖乖交槍投降,五連和游擊隊有傷無亡。活捉六十餘人,繳獲了小鋼炮一門,炮彈20發,機槍四挺,長槍一百支,子彈2000餘發,真是內丘縣多次抗日戰爭中最漂亮的一次伏擊戰!戰鬥結束剛過,狡猾的駐紮在內丘縣城的日本兵部,一百多鬼子和偽軍巡邏到來。看到被毀的汽車,鬼子肺都爆炸了。殺氣沖天地直奔附近的北張麻村查找失蹤的同類。鄉親們聽說日本兵到了村北,抱上孩子,帶上能拿的東西,牛、羊、豬、狗、牲口跟著就往金店跑(金店鎮在北張麻村南六里路,比較安全)。因為日本鬼子經常在這裡掠搶騷擾,牲畜都習慣避難了。“孩兒不哭,狗不叫,脫韁的牲畜跟著主人跑”就是當時的寫照。參加伏擊戰的游擊隊員石玉倉(時任北張麻村民兵隊長)等八名共產黨員民兵骨幹,為了掩護逃難鄉親們而斷後。動員村裡最後一位善良倔犟的老人時,不同方向,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方法全部被鬼子抓住。當著民兵們的面,鬼子一刀砍死了那位善良倔犟的石姓老人。鬼子把這八位懷疑人員押往堯山縣東良鄉炮樓,關進了陰暗的樓梯間。日本鬼子在北張麻村挨家挨戶、翻箱倒櫃、瘋狂地搜索掠搶,折騰了多半天也沒找到失蹤鬼子的影子。搶走了鄉親們的糧食、被褥和雞鴨。氣急敗壞地小鬼子,不達目的不罷休。游擊隊長閆紹魁回頭接應時,遭遇日本大部隊。因寡不敵眾,掩護戰友,顧不上戰鬥的疲憊,吸引敵人,一口氣往北狂奔了十二里地,躲藏在雙碑村靠著牆的秫秸裡。如果追擊來的鬼子的第四刺刀下去,閆紹魁肯定就被碷死。大難不死,轉機出現,鬼子氣餒收兵了。內丘縣黨組織,通過各種方法收買偽軍,救出了關押的北張麻村石玉倉等八位英雄。他們立場堅定,直接被組織安排南下參加了八路軍。從來燕趙多豪傑,倭奴痴妄夢黃粱!八年抗日皆艱難,英明偉大共產黨!1、閆紹魁 內丘縣西張麻村人。邢臺市級英雄人物,一九七O年任金店鎮首屆高中校長。2、石玉倉 臨汾戰役中提升為團長,後任四川雅安武裝部長,一九七八年轉業到地方任邢臺煤礦後勤礦長。3、《內丘縣誌》記載一九四三年北張麻村北伏擊戰。4、北張麻村北馬路不是現在的328省道位置。現在的公路是解放後修建的。伏擊戰在內丘縣、堯山縣(現在的隆堯縣)界碑處,離北張麻村二里多地呢!5、大井 七十年代前,直徑超過2米(含2米)灌溉農田的水井謂大井。6、十二里地=六公里=6KM7、秫秸 收穫後的高粱或玉米棵杆。8、碷 刺。9、馬路 解放前的馬路是土、砂、石片或碎石子鋪墊,基本平整,寬四米。即兩輛馬車可相向而行。桑車榆轂寬一點五米,兩輛車寬三米。石玉倉(故)口述,北張麻村 王喜堂整理2019年10月1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