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粉絲與嘉行拉鋸戰:粉絲向藝人工作室“討薪”時代剛拉開帷幕

幾天前,楊冪綠苑(官方後援會)會長、微博ID“我就是受啊”在微博主頁上給嘉行傳媒下了最後通牒,如果楊冪真的參演一部坊間傳聞的某劇,那嘉行傳媒請做好承擔後果的準備。

這三天,楊冪粉絲也確實讓嘉行傳媒飽受折磨,用撕的方式上了熱搜、進了熱門、成為行業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

楊冪粉絲與嘉行拉鋸戰:粉絲向藝人工作室“討薪”時代剛拉開帷幕

此前大部分分析文章的核心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藝人與工作室的權利配額分析:楊冪和嘉行傳媒工作室誰說了算;

流量藝人現狀:楊冪身為流量巨大的典型代表藝人,該轉型了(老掉牙的角度,最近流量藝人成績不佳的時候都會攤上這種有點落井下石的話題);

觀眾品味轉變:曾經看甜水劇長大的一代觀眾也就是粉絲,現在有了逼格貌似很高端的要求。

而如果稍微對飯圈有深入瞭解的話,你會發現以上分析,不過是隔靴搔癢。

這場看上去聲勢浩大但結果必然以粉絲實際耗損嚴重為結果的一場網絡遊行,主角從來不是楊冪以及嘉行傳媒,主角只是粉絲和粉絲行為背後折射的當代網絡青年的實際心理訴求。

如題目所說,如果接下來娛樂圈的藝人與其工作室,不能滿足這些青少年的實際心理訴求,那他們將要面對的則是高頻的“網絡討薪”。

很多事情,在鬧大之前就變質了

在上文列舉的其他分析文章對於此次事件的評論觀點諸如流量演員的末日之兆、內容至上成為爆款影視內容的根本、商業演員轉型等問題,的確是本次粉絲對工作室發起大型攻擊的原因之一,但致使粉絲如此瘋狂的根本原因是,粉絲在“討薪”。

看文至此,您的疑惑可能也來了,粉絲至於不至於為了自己的訴求把事情鬧到這麼大?粉絲不是最愛偶像的一群人麼,他們為什麼會在愛裡摻雜這麼多雜質?又或者,這場鬧劇只不過就是粉絲對嘉行傳媒的不滿,只不過年輕人氣盛、鬧大了而已?

如果粉絲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楊冪拍一部內容至上的好劇,提了訴求之後得不到正面回應,最有效的方式本來是對爛劇的抵制:不看。但是粉絲的實際行為是罵嘉行;

如果粉絲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楊冪成為品質演員,那其實更簡單,等就行了。在行業大環境的變革之下,楊冪這樣曾經的金身頂流都在尋求突破,電影《繡春刀2》《寶貝》雖然口碑各異,但起碼能看得到楊冪在轉型。但粉絲的實際行為還是罵嘉行;

如果粉絲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楊冪不要再成為當流量演員了——這個訴求本來就是偽命題。楊冪能成為流量演員是因為她個人擁有群體極為龐大的粉絲受眾,各方人員看好這個群體龐大的受眾,想對其進行口碑變現、商業變現,因此才有了流量演員的一套基本包裝套路。如果說楊冪粉絲希望楊冪“去流量化”,那首先就是先把這個龐大的粉絲基數去掉,也就是粉絲把粉絲自己給去了——粉絲撕得這麼厲害,一定是想要繼續追的,所以說這是個偽命題。當然,針對希望楊冪去流量化的訴求,粉絲的主要表達還是罵嘉行。

罵嘉行罵到最後,開始逼楊冪本人表態,於是也就有了轟動熱搜的#楊冪粉絲線下抵制嘉行#。

楊冪粉絲與嘉行拉鋸戰:粉絲向藝人工作室“討薪”時代剛拉開帷幕

巧的是,以上訴求也正好是楊冪被所謂路人微博用戶罵的最狠的幾個地方,所以楊冪粉絲到底是因為自己對楊冪真的有以上訴求,還是說在控評過程中認為無休止控評工作是無效的、還不如楊冪工作室在源頭解決一下這個問題:把路人說楊冪不好的地方改改,這樣以後讓黑楊冪的人無話可說。

說到底,粉絲並不是在追星上遇到了困難而提出訴求(諸如見不到偶像、見到了偶像不能互動、看不到偶像的劇、看不到的偶像的信息),而是在自發的維護偶像的工作中(幫忙宣傳、幫忙控評、幫忙做數據)遇到了重大困難提出了訴求。

粉絲幹了太多分外的“活”,現在開始討要對等的權利——有的是要對楊冪工作的規劃權、有的是希望楊冪能接到一個大爆的項目回到巔峰時刻、有的是希望楊冪能演自己喜歡的類型劇。所以題目說這是一次“討薪”行為:粉絲無怨無悔、不要分毫回報為偶像付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粉絲為偶像花了錢,偶像就等於他們雲購買的“產品”,他們對產品的售後權利極其看重;如果是沒花錢但出了力的粉絲,例如產出、數據、控評、反黑等粉絲,這類粉絲會希望偶像能夠為自己的新媒體賬號帶來熱度,也不枉自己在線上為其日夜堅守。

一直以來,粉絲喜歡偶像所以可以為偶像免費做一切貢獻的金科玉律,在這一代年輕人這裡,不管用了——他們是需要“付出愛並且需要對等回報、得不到回報會咬人”的人。

把討伐事件整理一遍,我們會發現,討伐嘉行傳媒只不過暫時符合了這個圈子所有人的利益需求

一個群體裡,持兩種絕對對立觀點的人都是少數且會發聲的人,沉默的是大多數。沉默的大多數並沒有很強烈的發聲訴求,但他們會是牆頭草。一般人看到楊冪粉絲如此大規模的手撕工作室,可能會認為飯圈內部極其和諧,觀察之後便會發現,在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裡分佈著產出大粉、站姐、內容粉、高層粉、老粉、散粉、數據粉等,而在這場對外一直討伐嘉行的行動中,以上提到的不同類別的粉絲也在趁亂內戰,相互傾軋。大部分的人只是順著手撕嘉行的聲勢完成自己的小目的,至於手撕嘉行最後的結果反而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而這次“內戰”中隱藏的4種明顯的其他矛盾則是:大粉和工作人員之間的矛盾、內容粉和數據粉之間的矛盾、散粉和站姐之間的矛盾、在該圈投入大量沉沒成本之後的微博用戶與楊冪熱度的矛盾。

1.大粉vs工作人員:藝人更不能缺了誰?

各家粉絲手撕工作室的案例,近年來已被大眾熟知,粉絲認為工作人員無能,工作人員認為粉絲無知。

在“我就是受啊”放出來的與工作人員的對話中,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受”不滿的情緒,也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工作人員多次解釋之後不耐煩的情緒。這兩種情緒是任何一個飯圈都存在的情況:

楊冪粉絲與嘉行拉鋸戰:粉絲向藝人工作室“討薪”時代剛拉開帷幕

楊冪粉絲與嘉行拉鋸戰:粉絲向藝人工作室“討薪”時代剛拉開帷幕

楊冪粉絲與嘉行拉鋸戰:粉絲向藝人工作室“討薪”時代剛拉開帷幕

楊冪粉絲與嘉行拉鋸戰:粉絲向藝人工作室“討薪”時代剛拉開帷幕

粉絲的不滿:老子喜歡偶像所以義務為工作室做一些事情,老子不拿錢,做的不好你們不能挑,做的好了你們應該謝謝老子,但你們有感恩的心麼?

工作人員的不耐煩:行業已然不景氣,你們還添亂,如果什麼事情都像你們想的那麼好解決,我就不用這麼煩了,知道你們不容易,但沒人逼你們做,不喜歡做了可以不做。

搜索“工作室 打錢”的實時廣場,內娛比較具有規模的飯圈小粉絲都在讓工作室給大粉(內容做得好、活動做得好的大粉)打錢。

楊冪粉絲與嘉行拉鋸戰:粉絲向藝人工作室“討薪”時代剛拉開帷幕

為什麼“錢”這個在中國人對話環境中特別敏感的字頻繁地出現在飯圈與工作室的交涉中?因為粉絲認為粉絲的貢獻給藝人帶來的巨大的利益、是工作人員帶不來的巨大利益——而這並不是粉絲的臆想,是近年來一些爆紅藝人身上真實出現的情況。

但隨著傳統粉絲經濟(追隨者思維)的沒落、新型粉絲經濟(消費者思維)的崛起,以及流量泡沫資本泡沫相繼大量破碎,大粉和工作人員能幫助藝人走出困局的作用都十分有限,雙方既互相離不開對方、又都覺得對方沒有發揮什麼石破驚天、改寫歷史的作用。不然之前也是相互看不上眼的雙方,不至於等到這兩年才大批量爆發矛盾。

大粉和工作人員的關係更像是KOL和平臺方的關係,如果內娛的工作人員實在是找不到與大粉和平共處的方式,那可以參看新浪是怎麼和他的那些百萬大V相處的——給流量、給廣告費、給粉絲,說白了,給利益。

但工作人員不是不懂其中玄機,不想罷了。畢竟行業不景氣的現在,自己的工作都未必能保住,哪裡還有給大粉的津貼。

2. 內容粉vs數據粉:人多力量大、還是技術力量大

內容粉不做數據、數據粉認為內容粉不夠真愛這樣的飯圈內部爭鬥,每個圈子都有。內容粉可以憑藉技術產出內容使自己的偶像得到別人的喜愛,而內容(也就是藝術的一種載體)本來就是會吸引人的,因此內容粉也特別容易受到其他粉絲的喜愛。數據粉入門門檻低,但堅持起來很難,有一種剖腹的孤勇和忘我的情懷,通常這類幹苦工又不被理解的人,脾氣也不是很好,會給人給留下一種暴躁的互聯網性格形象。雖然數據粉很難得到普通粉絲的喜愛,但數據粉通常是一個飯圈人數最多的粉絲(入門門檻低)而且十分抱團,因此即便這一種類的粉絲得不到其他人的喜愛,也沒有人敢說他們討厭。

在本次討伐嘉行的過程中,有一些大粉沒有按照普通粉絲的約定停止更新內容馬上就遭到了粉絲的圍攻,其中評論區要求“數據也不做了”。我們無法知道,發出這個評論的粉絲是不是數據粉,但是可以看的出,產出內容的粉絲還是在為偶像安利,但是做數據的人已經放棄了。先放棄的人顯然自認為在這個飯圈受到的傷害更大。

在內容粉與數據粉一直在糾結是技術更能在網絡上引起風浪,還是聚眾更能在網絡上形成力量,沒有人想過結合數據與內容,讓兩者形成一股合力,而是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破壞對方的工程。內容粉和數據粉哪個對偶像更重要?偶像糊了,這兩者就都不重要了。

3. 散粉vs站姐:現實世界中的分層已經進入網絡

眾所周知,站姐是一幫很有錢的粉絲群體,您別管人家這錢是借的、掙的、還是爹媽的,反正是有錢,或者肯把錢投入在追星上。在現實生活中,錢的投入會讓一件事推進得更容易,在傳統互聯網世界中,錢似乎還不能發生這樣的作用,但當王思聰的微博下越來越的人喊“老公”就能知道,現實世界中的經濟分層已進入網絡世界。

在粉絲們聯合約定,除非嘉行給粉絲回應、不然粉絲全都不準發安利內容的情況下,圈內名為“鯨落”的楊冪個站還是發了內容,但看畫風,此個站並非為了挑戰飯圈權威,只是沒想到散粉的要求細膩到連活動圖都不準發了。站姐追不追得下去,通常只看偶像本人,飯圈亂成粥了,站姐也追得下去,但在楊冪飯圈這次的討伐中,楊冪個站也都和大部分粉絲站到了一起,而在每個圈都很有號召力的站姐在此次活動中毫無話語權——與其說粉絲們在撕嘉行,不如說粉絲藉著撕嘉行完成了散粉與站子話語權等級的交換。

4. 在該圈投入大量沉沒成本之後的微博用戶與楊冪熱度的矛盾:巨星時代結束,流星時代來臨

粉絲追星,最開始為了偶像、最後為了自己,這是一個不變的規律。大量在楊冪飯圈投入了巨大沉沒成本的粉絲,並不只是為了追星,也為了能成為下一個微博KOL。但藉著明星熱度火起來的KOL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個明星萬一不火了怎麼辦?這樣的粉絲即便具備很強的內容能力,但在該藝人沒有熱度的時候也無法通過自身內容為自己的賬號吸引更多的粉絲。而我們都知道的是,稍微有點名望的粉絲爬牆會是什麼後果,所以這個藝人沒有熱度就去用別人的藝人維持自身賬號熱度的辦法行不通。

巨星時代結束,即便像楊冪這樣的巨星,沒有爆款節目和電視劇在線,粉絲安利內容的熱度也可憐兮兮。而手撕嘉行,無疑是比與隔壁飯圈粉絲對罵更好的“自造熱度”的行為,在此行為中以內容表現自己、立功獻計,為自己成為更重要的KOL奠基一塊不可取代的軍功章。

因為以上這些紛爭,筆者才說,這是一場註定以粉絲實際耗損嚴重為結果的網絡遊行——只有在以為楊冪好的藉口下、只有在一起罵嘉行的情況下,粉絲才能各自完成自己小的需求。所以這場網絡遊行自開始,粉絲們的目的就各不相同,當然合力不夠,也當然就撕不掉嘉行。

粉絲萬眾一心,難道還打不過嘉行麼?打不過,因為粉絲會累

這並不是第一次討伐嘉行。之前幾次討伐都是看上去很厲害,但實際上粉絲對嘉行的傷害幾乎為零。而且在是上次討伐完嘉行之後,楊冪的另外一位工作人員——梁佳妮——成為飯圈新寵(當然,此次討伐中,梁佳妮的寵愛已被粉絲撤回了)。也就是說,總有人會去主動和工作室示好合作,也總有人厭惡工作室。

飯圈大粉厭惡工作室成員的原因,上文我們已經提過了,飯圈散粉這麼厭惡工作室成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工作室成員只和大粉聯繫,大粉通過與工作人員的特殊關係以金字塔的模式管理粉絲。散粉不但接觸不到工作人員還要受到大粉的管制,這對絕對奉行自由民主的年輕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因此飯圈去中心化這件事,在這一代要年輕人身上體現得更明顯了。

但年輕人要明白一件事:如果你的偶像有時間直接接管粉絲團,那你可以不在乎工作人員。如果是工作人員接管粉絲團,即便在用戶容器(如超話、貼吧、小程序、群、會員網站)夠完全取代人力的情況下,飯圈也還是會有一個人為的中心,這是人際哲學的不變法則。

因此,只要這個人為中心不變,也就是工作室成員不變,飯圈的混亂就是暫時的——粉絲該鬧鬧,工作室該和誰對接對接,工作室拿著工資站在優勢裡等待粉絲疲憊,並不領工資的粉絲又能堅持多久?又靠什麼支撐會堅持很久?

而且在楊冪粉絲罷工的這些天,楊冪的脫水數據仍然很漂亮,不得不說一句,國民流量可能有很多,但楊冪只有一個。

那是不是所有的粉絲都打不過工作室?是的。因為打敗工作室的,是行業的自我更新機制——如果那些粉絲討厭的、抵制的事情是客觀存在的、是真的違背客觀規律的,那行業會讓工作人員們嚐到更為慘重的代價。

“家家都撕工作室,我們家撕也很正常,怎麼,有什麼問題麼?”

這句話是在楊冪粉絲此次貢獻的廣場裡看到的一句話,也是現在飯圈流行的一句話。有問題麼,有問題。

圖9

筆者在撰稿這篇文章的時候,同事說了一句話:

“現在的粉絲,很像舊中國的一類媽媽,替兒子挑媳婦的時候只挑自認為為兒子好的媳婦,其實就是在挑自己能管控住、順了自己意的媳婦,兒子到底喜不喜歡這個媳婦,這類媽媽根本不在意,自己爽最重要。”

所以上述粉絲撕工作室的那句言論有什麼問題呢,它折射出的是一種粉絲對自身定位錯位的思維,這種錯位會讓粉絲在原本快樂的追星生活中體驗不到快感,也會讓藝人在粉絲與工作人員畸形的關係中耗費巨大的情感成本去維護本該和諧的關係。

當粉絲作為消費者而非追隨者的時候,對產品、就算是情感產品應該有且只有一種態度:貨不好就退款,或者下次絕不再買。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苦口婆心地勸誡銷售公司應該怎麼樣售賣貨品,因為這樣的消費者看起來不像是消費者,更像是像進入這家銷售公司的面試者。

寫在最後:

整件事件難道就沒有嘉行傳媒的責任麼?有,且巨大。

粉絲的免費勞動是一把並非人人都控制得住的利劍,當控制不住的時候就不要企圖免費利用粉絲,要麼自己承擔粉絲運營以及社交網絡宣傳細節化、垂直化、數據化的全部工作,要麼為一直以來勞動的粉絲提供物質化或精神化的激勵。不然粉絲會一直討伐這樣的工作室,粉絲的確會累,所以每次討伐的時間週期都不長,但粉絲非常有時間——這次不行,還有下次,孜孜不倦,單曲循環討伐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