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創作與學生作文,有什麼區別?

百般千尋


關於文學創作和學生作文的區別,讓我想起來前幾年湖南作家張一一和高考較勁的一件事。

張一一是位青年作家,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查一下資料,雖然愛炒作,但還是有料的。出版過10多本書,發表了近千萬字的文學作品,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還會寫歌,當初與韓寒、唐家三少、郭敬明並稱“新四大才子”,有“張一韓二唐三郭四”之稱。

這位老兄生平有一大遺憾,就是當初在農村普通中學就讀,由於信息閉塞和城鄉教學水平的巨大差異而“有力使不出”——連續兩屆高考落榜,無緣大學。如今成了作家有了名氣,誓要一雪前恥,考入大學。

但現實是殘酷的,他連年參加高考失敗就先不說了,因為他知名青年作家的身份,大家都把視線集中到了他的高考作文上,沒想到,2014年高考作文考了29分(滿分60分),遭到廣大網友群嘲,被認為是水貨作家。

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作家寫高考作文不及格,張一一用自身實際向我們展示了文學創作和學生作文的區別:學生作文的限制要求,要遠超作家的想象。

美國批評家佩裡曾說:詩人們在創作詩歌的時候,其實都是在戴著腳鐐跳舞。如果說文學創作是戴著鐐銬跳舞,那麼學生作文就是讓你帶著鐐銬去正步走。

以張一一考29分這一年的湖南高考作文為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被譽為“最美鄉鎮幹部”的某黨委書記,在一個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兩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率領村民奮發圖強,將窮鄉僻壤建設成了美麗鄉村。面對灑滿心血與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觸地說:“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
請根據上面的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顯然,從高考的寫作要求看,考生要抓的重點是最後一句: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不管在哪裡,都可以創造出美好的未來。但張一一也許是覺得這樣寫太過膚淺太過無趣,因此他寫的是《“最美鄉鎮幹部”八年未提拔為哪般?》,你看,高考讓結合材料來行文,他呢?反彈琵琶去質疑為什麼這麼好的幹部,憑什麼要在鄉鎮待八年,憑什麼不被提拔,關鍵是,材料壓根沒有說後續內容啊,這位幹部有沒有被提拔,有沒有像他文中所說的被壓制,都是他自行想象出來的,如此去寫,不跑題才怪。

而且,當時還是材料作文的天下,張一一卻寫成了時事評論,如果是在現在,時評當然可以,但那時候這樣寫,就是不遵循材料作文的基本規則。

文學作品的創作,大多是為了某種宏觀的使命,如揭示一些社會現實問題,反思我們的行為,抑或是反求諸己,探尋個體的精神層面,一花一葉均是感悟,這種創作是發自內心的。但學生作文呢?說的功利一些,學生作文的目標就是要分數,我們大可以把作文當成一個大號的問答題,命題者提出什麼問題,我們負責圍繞這一問題進行分析、解決。

當然,也並不是說學生作文一定就很差,有些大牛的學生作文,本身就是優秀的文學作品,比如馬克思,他在高中階段所寫的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就業,就這一點來說,不知道完勝多少文學作品。


金牌小書童


文學作品與學生作文,二者的最大區別:

學生作文多是命題作文,文學作品則是個人擬定,標的和寫作內容。

學生作文多以就事論事,邏輯思維推敲小議論文章居多。以思想認識,評論科學,事物具詳作為學生作文質量,高低的唯一評判標準。

文學作品則以故事中的情節,人物內外情感中的交織,多細節,多人物,多場面,多角度表達出著作者的真實水平和文學素質的高與低。

但,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學生作文,二者同時存在有一大共性,那就是感化人,驚動人,鼓舞人和教育人。


鬱香墨


文學創作與學生作文有著本質的區別:文學創作是一門藝術創作活動,學生作文是一門為應對考試的學習寫作功課,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動機不同。文學作品創作動機是現實生活觸動作者思想情感,產生創作衝動,是一種主動的精神活動;學生作文動機是一種充滿功利色彩的被動應對考試活動。目的不同。文學作品創作目的在於反映生活,用高於生活的創作來陶冶情操,為社會文明建設服務,高度自主、自由中,須有著高度的審美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學生作文目的是在單位時間內,用800多字呈現寫作文采,嚴謹的結構,巧妙的構思,敏銳的思辨,整潔美觀的書寫,合乎語法規範的語句,征服閱卷老師,贏得高分,考上大學。

方式不同。文學作品創作方式由作者創作擅長所決定,不被動迎合,不盲目從眾,個性張揚,由此而形成其獨特風格,終成為小說、詩歌、戲劇、散文,以其思想內容奠定其文學上的地位;學生作文必須被動接受文題具體要求的約束,收斂個性,帶有鮮明的功利性、技巧性,儘管要求寬泛,但必須帶著腳鐐跳舞。

時效不同。文學作品一旦問世,就要接受大眾品讀,優秀的作出能夠打破時空限制而廣泛流傳,甚至成為文化瑰寶,流傳千古,比如《詩經》《紅樓夢》;學生作文只面對閱卷老師,其絕大多數作品終於成績產生之時,只有極少滿分作文流轉一時,供學生寫作文學習借鑑,比如《赤兔馬之死》。

綜述。文學作品是作者主動反映社會生活的產物,文學創作是創建精神文明的藝術活動;學生作文是學生為應對考試,被動接受文題約束而寫出的文章。學生在學習作文過程中,學會基本創作方法,提高駕馭語言能力,隨著對生活的感悟不斷提高,有些學生將會華麗轉身,化蛹成蝶,蛻變成一個文學創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