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的情況下,該從穩定的國企跳槽到小私企嗎?

leona518


很高興回答題主的問題!我覺得現在疫情情況下,跳槽可能不是明智的。我已經在政府部門工作,家裡有廠房出租,共有5家企業租了我們的廠房,實際情況我應該說還是比較瞭解的。下面簡單說說吧:

1、首先說下新冠疫情,國內已經控制住,復工復產也在有序推進,除了某些特殊行業,大部分都已經開工,但是世界疫情還沒達到高峰出現拐點,尤其是美國。如果持續時間很長,那全球的經濟都會出現大蕭條,國內控制再好也沒用,貿易都停滯了。所以最重要的是疫情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2、我所瞭解的行業情況:

政府國資等單位工作的除了疫情期間加班防控,工資待遇一分不少,保障措施也都到位,還有一定的加班工資。可以說疫情對他們基本沒有工資上的損失。

可私人公司呢?先說那些租我房子的老闆,1家做歐美出口毯子的企業,原材料進了20噸紗,年前的單子因為國內疫情沒有出去,接著國外疫情一直出不去,現在客人取消了訂單,生產成本,工資,原材料全部都是自己出的,4月底到期房租都付不出,再這麼下去撐不了多久就會倒閉,工人只能遣散。另外2家做器械加工的,外貿單子也都停了,還好有些國內的訂單,沒有停工。1家做海鮮批發的,年前囤了300萬的貨,結果飯店沒開,沒生意,現在慢慢有了訂單,但價格跌了好多。據我所知,很多有出口業務的私企日子都不好過。前途未卜,這個時候去私企很有可能會下崗。

所以,建議現在還是在國企待著吧,要是有時間可以做做副業,等世界疫情穩定了,再做打算。


會開車的豬


我是@火言,我來回答。

今年疫情的情況下,該從穩定的國企跳槽到小私企嗎?我認為在當前疫情情況下,從國企跳槽到小私企風險太大,還是要謹慎考慮。

根據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僅2月份國內失業率就達到6.2%,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意味著增加了700多萬失業人口。

疫情對不同薪酬職位的影響有非常明顯的趨勢,薪酬越低的職位,2020年第一季度職位數量同比下降比例越高。對於月薪低於4000元的職位,職位數下降比例高達44%。而對於月薪超過15000元的職位,下降比例僅為12%。

我國第一季度有超過46萬家公司停止營業,新註冊企業數量也大幅下跌,一季度約有320萬家新註冊公司成立,同比下跌29%。這兩個數字,在經歷了3月、4月受疫情影響的企業關停潮之後,只會更高。

  1. 今年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嚴重的衝擊,全國大多數企業由於物流運輸不暢、市場需求減少、進出口業務大幅下降等因素不能如期復工復產。同時,因為疫情導致的海外市場疲軟,全球產業鏈持續斷裂,我國外貿企業訂單減少,引發的蝴蝶效應會進一步增加企業生存的難度。私企這些公司都處於市場競爭的浪潮中,不是說國企沒有在競爭中,而是國企會有自己的資源,在巨浪中,好歹也能撐住一點點時間,但是對於很多私企來說,這次的巨浪,分分鐘就捲入漩渦。
  2. 疫情期間好多人都被迫失業,失去了經濟來源。現階段全球疫情嚴重,好多企業都處無生產狀態,對員工的需求量不大,所以現階段,有個穩定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是最好的,不是有一句話說穩中求勝嗎。

總的來說,國企能帶來的,是穩定的收入,穩定的工作環境,穩定的人際關係。 私企就是忙個不停的陀螺,不能安心的人際關係,說變就變的領導。 如果覺得收入不夠,自己可以開拓副業。

所以我建議你還是不要跳槽的好,可以等疫情過後經濟恢復,穩定後再考慮跳槽的事。


謝謝題主的問題,希望能幫到你。以上為個人淺見,希望與朋友們進一步討論。


火言微職場


不!

疫情背景下,“小私企”的前景堪憂。即便私企業務穩定、潛力無限,但面對疫情這種不可抗力的時候,沒有積累和實力很難撐下去。

舉個例子,就像街邊的某飯館,平時生意興隆、門庭若市,但是疫情拖了2個月,飯館就垮了。

不管是在私企、還是國企,都能有所作為。

很多人覺得國企就是喝茶、看報、無所事事,私企都是拼搏、奮鬥、不負青春年華。

錯。

雖然國企帶來的確實是穩定的收入、舒適的工作環境,但在國企是混還是幹,完全是自己的選擇。

在國企幹不下去的,憑什麼認為在私企就會幹的很好?難道單純是因為單位的原因嘛?所以,不能一味的鼓吹去私企才是實現自己抱負的唯一途徑,在國企同樣可以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