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劇毒的生物會不會把自己毒死?

看到這個標題,你是否心中充滿了好奇,可能有的人會覺得能毒死自己,畢竟毒性強烈的蛇,毒翻人類跟喝水吃飯一樣簡單,更何況蛇的體積比人小這麼多。當然,也有人會覺得毒不死,要是把自己毒死了,那這個物種早就滅絕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劇毒生物能否將自己毒死吧。

擁有劇毒的生物會不會把自己毒死?

可怕的蛇毒

攜帶毒性的生物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下面舉幾個比較典型的動物來說說。先說說蛇,畢竟提及有毒的動物,毒蛇絕對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動物。毒蛇是我們相對接觸比較多的有毒動物,它的毒液一般分為血循毒素、神經毒素和混合性毒液。


擁有劇毒的生物會不會把自己毒死?

所謂的血循毒素是進入血循環系統的毒素,能破壞器官乃至細胞,使獵物死於心肌梗塞等。神經毒素則是能阻斷神經之間的信號,使其功能喪失。輕則肌肉麻痺或是行動受阻,嚴重如麻痺呼吸肌,則可能引發窒息等。而混合毒素則兼具了血循和神經毒素兩種特點,擁有更加威猛的毒性。

擁有劇毒的生物會不會把自己毒死?

毒蛇如何將毒液注入獵物體內

那麼毒蛇在捕食獵物的時候是如何將毒液注入到獵物體內呢?眾所周知,大部分毒蛇"放毒"的時候,是通過毒牙將毒液注入到獵物體內。但毒蛇的毒液可不是儲存在毒牙中,而是存在毒腺裡。毒蛇的毒腺位於頭部兩側口角的上方,後端鈍圓形,前端形成細長的導管與毒牙的基部相連。


擁有劇毒的生物會不會把自己毒死?

又由於毒蛇的毒牙是中空的,當捕食動物時,毒蛇通過擠壓毒腺,便可給獵物注入蛇毒。看到這裡你是否有個疑惑,既然是通過蛇的嘴巴釋放毒液的,那麼會不會把毒液吞下去,進而把自己毒死呢?又或者獵物被毒死後,毒蛇在將其"活活生吞"後,會不會把自己給毒死了?

擁有劇毒的生物會不會把自己毒死?

黑曼巴進食

防毒雙重機制

通常來說,上面的這兩種假設是不會發生的,為什麼呢?這得益於動物進化過程中產生的兩大防禦機制,第一層防禦機制:將毒液儲存在安全的地方。毒腺對毒蛇來說就是存儲毒液的安全之地,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毒液把自身給傷到。

擁有劇毒的生物會不會把自己毒死?

雙重保險才能更安全,沒個A、B計劃,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出來混的。毒蛇當然有第二層保護措施了。第二層防禦機制:自身產生抗毒物質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抗毒蛇血清的前身。因此在蛇的血液中,就有抵抗自己毒液的免疫物質。

擁有劇毒的生物會不會把自己毒死?

有了這些物質後,毒蛇就不用擔心毒液把自己給毒翻了,甚至你可以把毒蛇吞食自己毒液當成人類吞嚥自己的口水一樣。完全不會對自己產生傷害。

擁有劇毒的生物會不會把自己毒死?

毒蛇不代表百毒不侵

這兩大防禦機制是毒蛇在進化過程中,大自然對它的饋贈。但是不是所有毒蛇都能好好利用它們,就有一個實驗室記錄了這樣的案例,一條埃及喙眼鏡蛇不小心咬到自己,結果傷口發炎,出現了感染毒液中毒的症狀。

擁有劇毒的生物會不會把自己毒死?

這說明雖然有兩大防禦機制,但不意味著毒蛇對毒液是完全免疫的,這還得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分析,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毒液量的多少,毒蛇自身的情況等等。

擁有劇毒的生物會不會把自己毒死?

順便科普一個小知識:世界上會"噴"毒液的蛇只有11種,全部都是眼鏡蛇。

帶刺的玫瑰——水母

看完了這地上走的,我們在來瞧瞧水裡遊的。提及水母大家肯定不太陌生,電視上,水族館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然而這種外表美麗的生物,大部分都是攜帶毒性的。水母中毒性較強的有箱型水母、帆水母、僧帽水母等。

擁有劇毒的生物會不會把自己毒死?

僧帽水母

就算是遇到水母的碎片也千萬得小心,因為有很大概率是有毒的水母,它會讓你體會一次"心如刀割"的滋味。總之混跡江湖,穩字當頭。

擁有劇毒的生物會不會把自己毒死?

水母的防毒機制

那麼有毒的水母又是如何應對自身的毒性呢?其實水母的方法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第一防禦機制,將毒液儲存在安全的地方。水母的藏毒之地是在刺絲胞中,它是一種類似魚叉的結構。刺絲胞裡面有一種名叫刺絲囊的細胞。

擁有劇毒的生物會不會把自己毒死?

刺絲囊會吐刺絲,刺絲會將毒液安全地包裹起來。當受到外界刺激作用時,內部的刺絲囊就會從周圍細胞質中吸收水分。這會改變囊壁滲透壓,從而增加刺絲囊內的壓力,刺絲也就能衝破蓋板外翻出來,並直接吐出毒液。

擁有劇毒的生物會不會把自己毒死?

又因為這種行為完全就是一種自發反應,所以即使是變成碎片的水母還是會"放毒"。雖然水母只有一種防禦機制,但這一種就能夠保證毒液無法傷害到自己。

擁有劇毒的生物會不會把自己毒死?

小結

因此,通過上述的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只要那些帶毒的生物,不是存心犯二,自身所攜帶的毒液是無法傷害到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