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享受到知識的複利?

如何才能享受到知識的複利?


今天我們繼續來講大腦是如何思考的。

前面我們已經講了思考的兩個要點,專注和組塊。今天我們來講第三個要素——背景知識。

還是從這張圖開始。

如何才能享受到知識的複利?

我們學習的過程,就是外界信息經過短期記憶(思考)進入長期記憶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短期記憶會把新信息(外界信息)和背景知識(長期記憶中的信息)放到一起進行加工,然後存入長期記憶。

這個時候,如果你的大腦裡面沒有和新信息相關的背景知識,你在理解的時候就會很困難。

比如我們有時候讀一些書,會感覺特別困難,每個字你都認識,但是連在一起就不知道什麼意思,完全讀不懂。

比如我最開始提到短期記憶、長期記憶這些概念的時候,你可能會有點懵,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用上面這個模型就可以解釋。

因為你的大腦裡面沒有相關的基礎概念和認知,就沒有辦法對新的信息進行加工,表現出來就是讀不懂。

如果你有很多相關的背景知識,理解、思考、記憶新的東西就會容易很多,也就說是學習新東西會更快。

如何才能享受到知識的複利?

所以我們說知識是有複利的,你大腦裡面的背景知識越多,你再去學習新東西就會越快,學得越快就會有越多的背景知識。這是一個正反饋。

在認知原理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用已知理解未知。背後的原理就是這個。

同時,這也是為什麼故事和比喻有助於學習的原因。

故事提供天然的背景知識,理論再複雜,故事別人都能聽懂,用故事理解背後的道理就容易很多。

比喻是把未知的信息,通過一個已知的東西連接起來。比如小時候老師跟我們傳達團結的理念的時候,會用筷子做比喻,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斷,十根筷子就很難折斷。

有些比較專業的內容,故事和比喻都比較少怎麼辦呢?

其實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重複。有句話叫:“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有一個閱讀方法,其實也是類似的原理,不過是改進版的。

費曼在他妹妹14歲生日時,送了一本大學天文學教科書作為禮物,但是一個14歲的小朋友怎麼能看懂大學教材呢?

他對妹妹說了一句話:“你從頭讀,儘量往下讀,直到你一竅不通時再從頭開始。這樣堅持往下讀,直到你完全讀懂為止。”

具體做法是:讀到哪卡住了,或讀到後面感覺模糊不清了,與後面的建立不起關聯了,再從頭讀。

根據費曼的這個讀書方法,他妹妹不但讀懂了那本大學教科書,後來更是成為了天文學家。

很多人會覺得這個方法過於簡單,過於笨拙,所以不去用它。但是這個方法是符合認知原理的,大道至簡,但是也因為簡單容易被人忽視。


如何才能享受到知識的複利呢?

最重要的就是,學過的東西不要忘了。如果忘了,就沒有變成背景知識,也沒有辦法形成複利。

很多人追求看書多,這是線性增加。

真正的“快”是指數增加,雖然前面慢一點,但是後面會越來越快,也就是我們說的複利。

這是我經常說“學習這件事,慢就是快”的原因,“慢”是為了打好複利的基礎。

那要怎麼才能不忘呢?這是我寫這個系列文章的一個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