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澳洲兔子氾濫,引進愛吃兔子的猞猁就能解決?

1859年,歐洲人將十幾只穴兔釋放到澳洲野外,這些兔子後來氾濫成災,成群的兔子將澳洲荒野啃得寸草不生,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和生態破壞。對此,有些網友異想天開地說,將最愛吃兔子的猞猁引進澳洲,就可以解決兔災問題。從最近的讀者留言來看,這種說法在網上很有市場。

闢謠:澳洲兔子氾濫,引進愛吃兔子的猞猁就能解決?

澳洲兔災

對此,動物志必須進行闢謠,對付一種入侵動物穴兔,而引進另一入侵動物猞猁的做法,無異於飲鴆止渴。更尷尬的是,這個鴆根本止不了渴。

猞猁難以抑制兔子

食肉動物中,貓科猞猁屬成員可以說是捕兔專家了。歐亞猞猁和西班牙猞猁喜歡追捕歐兔和穴兔,加拿大猞猁更是以雪靴兔為唯一主食,其飲食中雪靴兔佔比可高達97%。然而,即使是猞猁,也難以起到抑制兔子種群的作用。

加拿大猞猁和雪靴兔種群的週期性變化,可以說是生態學家研究捕食關係的一個經典模型了,上了各種生態學教材。人們發現,猞猁和兔子數量都以8~11年為週期波動,但是不同步的,先增加的先減少,後增加的後減少

闢謠:澳洲兔子氾濫,引進愛吃兔子的猞猁就能解決?

加拿大猞猁和雪靴兔種群數量週期性波動

雪靴兔密度波動很大,高的時候可達1500只/平方千米。生境內的食物無法養活這麼多兔子,隨著猞猁捕食的增加和饑荒的開始,雪靴兔種群開始下降。

猞猁密度下降要比雪靴兔滯後一兩年。當兔子剛開始減少的時候,猞猁仍然吃得很好,因為它們很容易捕到飢餓的兔子。但隨著兔子種群的崩潰,猞猁最終也會減少。

雪靴兔密度高峰期,加拿大猞猁幾乎只吃兔子,平均每三天抓兩隻兔子。但當雪靴兔變得稀少,猞猁也開始抓松雞和松鼠充飢,還會吃鹿屍。但這些替代性食物無法滿足猞猁的營養需求,猞猁們被迫“背井離鄉”,離開自己的領地到處遊蕩,尋覓些食物充飢;由於缺乏足夠的脂肪儲備,它們很難捱過北方的嚴冬。

闢謠:澳洲兔子氾濫,引進愛吃兔子的猞猁就能解決?

加拿大猞猁

營養不良對猞猁繁殖有重大影響。雪靴兔密度高的時候,成年雌猞猁每胎產5仔,一歲多的小雌猞猁也參與繁殖,每胎能產4仔;而當兔子密度低的時候,年輕猞猁就不再繁殖了,成年雌猞猁也主要生單胞胎;兔子密度極低的時候,猞猁繁殖完全停止。隨著兔子減少,雌猞猁受孕率從73%下降到33%。在兔子低谷期,雌猞猁即使產下小猞猁也養不大,可能連續三五年沒有一隻小猞猁成活,成年猞猁也會大量餓死

雪靴兔低谷期要持續幾年,等到棲息地內被兔子破壞的植被恢復,兔子種群再次增加。兔子繁殖率很高,每年產好多胎,每胎產好多仔,因此種群恢復很快。當雪靴兔種群恢復,猞猁也開始大量繁殖。

闢謠:澳洲兔子氾濫,引進愛吃兔子的猞猁就能解決?

加拿大猞猁追捕雪靴兔

這對捕食者和獵物的週期性波動,週而復始地進行著。以往生態學家認為,猞猁的捕食是雪靴兔數量從高峰期跌落的主因,然而在加拿大西面的傑奎德島和東面的愛德華王子島,沒有猞猁存在,雪靴兔種群依然存在週期性波動,兔子吃光了植被才是其種群週期性崩潰的主因

因此,在猞猁和兔子的博弈中,兔子才是占主導地位的那個。猞猁等捕食者都存在密度依賴性調節機制(種內鬥爭),數量不可能增加到太多,捕食作用終究是有限的。而反過來,兔子數量銳減就必然會影響猞猁。打個比喻,兔子和猞猁都時高時低的像玩過山車一樣,但兔子是開過山車的,猞猁只是個坐過山車的。

闢謠:澳洲兔子氾濫,引進愛吃兔子的猞猁就能解決?

未成年伊比利亞猞猁叼著一隻穴兔

生物防治的失敗案例

引進天敵進行生物防治導致物種入侵的事情,在澳洲歷史上真實發生過。1935年,澳政府為了消滅甲蟲,提高甘蔗產量,引進了蔗蟾蜍。結果甲蟲沒滅,蔗蟾蜍卻氾濫了,現在在澳洲已經超過兩億隻。很多本土捕食者因誤食劇毒的蔗蟾蜍而被毒死,包括袋鼬、蛇類和鱷魚;氾濫成災的蔗蟾蜍吞食大量昆蟲,繼而危害本土食蟲動物,如石龍子。

​澳洲研究人員也曾嘗試引進兔子的天敵,但不是捕食者,而是病毒。1950年,澳洲的兔子有6億隻之多,為了治理兔災,人們有針對性地釋放了粘液瘤病毒。這是一種專門感染兔子的可怕病毒,死亡率極高,很快導致兔子數量下降到不到1億隻。

闢謠:澳洲兔子氾濫,引進愛吃兔子的猞猁就能解決?

釋放粘液瘤病毒後,澳洲穴兔種群變化

然而,病毒終究無法徹底消滅兔子,經過協同進化,它們開始走和平共處之路,兔子對病毒抵抗力越來越強,而病毒對兔子毒性越來越弱。1970年,澳洲兔子數量恢復到2億隻,1990年又恢復到3億隻。人們又先後投放了毒性更強的杯狀病毒和K5病毒,兔子數量始終維持在2億隻左右。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靠病毒消滅兔子是不可能的

澳洲兔子從來不缺天敵

事實上,澳洲兔子從來不缺天敵。穴兔登陸澳洲的時候,這裡已經有野犬和袋鼬了,赤狐是和穴兔同步在澳洲擴散的。而且人類一直站在兔子的對立面,這100多年來,人類想盡一切辦法消滅兔子,從懸賞捕殺,到修建圍欄,再到投入病毒,沒有任何一種自然天敵消滅兔子能比人類更高效

然而兔子還是氾濫了,最主要原因是缺乏有力的競爭者。幾千萬年來,澳洲的生物一直在獨立進化,

本土生態系統非常脆弱。澳洲一直還是有袋類的天下,而其他大洲有袋類早就被真獸淘汰了,論生存能力,真獸遠勝過有袋類。穴兔在老家歐洲是和眾多真獸共存的,來澳洲面對脆弱的有袋類,自然脫穎而出。

闢謠:澳洲兔子氾濫,引進愛吃兔子的猞猁就能解決?

入侵澳洲的赤狐

兔子繁殖能力極強,在爭奪食物、棲息地的直接競爭中勝過有袋類,而且,它在逃避捕食者的似然競爭中也是優勝者

。兔子更為機警,有了遲緩的有袋類這些唾手可得的獵物,食肉動物為什麼還要去費勁抓兔子呢?

網上有個段子,說人們將赤狐引進澳洲最初就是為了治理兔災,結果狐狸也氾濫了。其實真不是這樣,人們引進赤狐與引進穴兔的初衷是相同的,都是作為打獵消遣的對象。

赤狐是在1833、1845年分兩次引進澳洲的,比穴兔還要早些,它倆在澳洲的第一個據點都是澳洲東南部,擴散也是同步的。赤狐是穴兔的重要天敵,但這個天敵的表現讓人們大跌眼鏡,它不但沒能壓制住兔子,反而與兔子“狼狽為奸”了。

闢謠:澳洲兔子氾濫,引進愛吃兔子的猞猁就能解決?

赤狐瘋狂屠殺澳洲本土動物

兔子幫了狐狸大忙,正因為有了兔子這種充足的“儲備糧”,狐狸才能夠在澳洲氾濫,有兔災才有狐災。而作為“報答”,狐狸把大量本土有袋類滅了,幫兔子進一步掃除了競爭對手,兔災更嚴重了。

根據澳洲官方公佈,赤狐至少導致了十種本土有袋類滅絕。它直接導致了鼠袋鼠科的衰退和荒漠袋鼠屬的滅絕;引起多種中型地棲有袋類分佈銳減,包括草原袋鼠、短尾袋鼠、兔耳袋狸和袋食蟻獸;有的地方的狐狸還學會了爬上樹捕殺考拉和袋鼯。這一筆筆“血債”,都有兔子的一份“功勞”。

天敵的作用往往是“雪上加霜”的,它通常無法把處在高位的優勢獵物物種給壓制下來,反而會使處在低位的劣勢獵物物種的處境更加難過。

闢謠:澳洲兔子氾濫,引進愛吃兔子的猞猁就能解決?

荒漠袋鼠,1840年滅絕,被認為與赤狐和流浪貓有關

猞猁引進澳洲結局猜測

通過前面幾個活生生的生態案例,猞猁引進澳洲的結局不難猜測。猞猁喜歡密閉的環境,澳洲植被稀疏,環境開闊,猞猁多半不能適應。而一旦站穩腳跟,猞猁必將在澳洲掀起一陣血雨腥風。

狐狸和野犬爬樹能力畢竟有限,難以威脅樹上的動物,野貓體型不大,奈何不了大型鳥獸,而這些對猞猁來說統統不是問題。尤其是歐亞猞猁,體重有15-30千克,進了澳洲基本是想殺誰就殺誰了。狐狸和兔子都是歐亞猞猁的本土獵物,澳洲有著如此豐富的獵物,猞猁種群爆發是必然的,而最大的輸家將是脆弱的本土有袋類。

闢謠:澳洲兔子氾濫,引進愛吃兔子的猞猁就能解決?

歐亞猞猁不僅捕殺兔子,也吃赤狐,還適於捕殺大型動物

綜上所述,猞猁是無法治理澳洲兔災的,只會引發更大的生態災難

還有一個經濟方面的原因,也決定了不能在澳洲引進猞猁。澳洲人對兔子深惡痛絕的最大原因是破壞植被,與綿羊爭奪口糧。而猞猁是臭名昭著的綿羊殺手,一個極端的例子中,1948年有一隻歐亞猞猁一夜之間殺了30多隻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