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南無阿彌陀佛”翻譯後,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大家都喜歡說

佛語“南無阿彌陀佛”翻譯後,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大家都喜歡說

大家都知道,佛教是在古印度被創立的,大約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公元65年,漢明帝劉莊夢見金人,受到金人啟示,隨即遣使去西域求佛法。史書中對這段經歷有清楚記載,“(漢明帝)派遣蔡愔等十八人西訪,至大月氏國,遇迦葉摩騰及竺法蘭二聖僧,持佛像、舍利、貝葉經東來,迎至洛陽。帝悅之,建白馬寺為二聖僧譯經場。”

佛教在中國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依舊興盛不衰,這足以說明佛教的生命力。佛教有眾多經典語錄,比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等。

佛語“南無阿彌陀佛”翻譯後,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大家都喜歡說

在佛教所有語錄中,“南無阿彌陀佛”知名度太高了,國人人人都會說。問題來了,佛教語言那麼多,為何單單“南無阿彌陀佛”擁有如此之高的人氣,這六個字究竟有何深刻內涵呢?

要了解內涵,首先要了解這六個字怎麼讀。準確來說,南無阿彌陀佛的讀音是:nā mó ē mí tuó fó。南無阿彌陀佛是出自《觀無量壽經》,中國佛教淨土宗第二代祖師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壹、玄義分“六字釋”,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佛語“南無阿彌陀佛”翻譯後,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大家都喜歡說

“南無”,梵文Namas的音譯,也譯作“納慕”、“娜母”、“那模”等,有致敬、歸命的意思,也是佛教徒表達對佛法的尊敬和虔誠,“言南無者即是歸命,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阿彌陀佛”,梵文Amitbha的音譯,據說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又有“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等稱號。據《阿彌陀經》介紹,佛教信徒們堅信,只要一直唸誦南無阿彌陀佛,死後就可以進入“西方極樂淨土”。反觀“阿彌陀佛”的壽命無窮無盡,他能在無窮的時間裡救度眾生,而且他又發願要救度每一位眾生。

佛語“南無阿彌陀佛”翻譯後,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大家都喜歡說

除了佛教徒外,我們普通人也喜歡讀誦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因為這六個字可以引申為見面打招呼問好,即向有德行的人問好致敬、向一切有覺悟的人致敬。

進一步歸納,“南無”可直接翻譯成歸向於、禮敬於……而“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經》上所介紹的四十八願的集中體現,若將之展開,就是全部的《無量壽經》,內涵無比豐富。總之,唸誦南無阿彌陀佛也是一種美好的祝願,即便人們不懂真正的內涵。

參考資料:《無量壽經》、《觀經四帖疏》、《阿彌陀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