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處的本心,獨處時的靈魂——親子日記


熱鬧處的本心,獨處時的靈魂——親子日記


起初小夥子與朋友老師們介紹他的媽媽,稱之為“非常美麗溫柔的媽媽”,後來稱“媽媽”,現在一般在外人面前介紹“這就是我嚴肅的媽媽”。

不知道原來我在他心裡已經有了許多的形象和符號,他得以在外人介紹我時用了他印象最深,也最佔主導的那一面。他的介紹用語,倒是讓我擁有了一面珍貴的魔鏡,得以反思我平日的生活主調。

最長的“寒假”裡,我倒是與他真正的溝通機會不多,他忙於玩樂,我忙於整理文稿與英文。但縱使如此,我們互不干擾,也能心領神會。他明白我不會去打擾他,他也知不能隨意打擾我。我很享受這種空間裡的信任感,我們彼此都擁有了自己的獨處空間、時間與創意的生活,用畫畫、“戰爭”、讀書、寫字、填空自己的生活。

熱鬧處的本心,獨處時的靈魂——親子日記


回到自己身上來,是我最近在另外一個平臺上答疑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詞。

那些提出問題者,回答問題者,像是被焦慮鼓動地停不下來的機器,在失序和秩序面前被擊落得茫然無措。在毀滅與重建的明暗交替階段,個人往往“消失”,沉默於群體,諂媚於群體、在丟掉個人聲音同時,也逐漸失去獨立的靈魂。


外在愈是干擾性大,內心愈是要寧靜。像是蘇菲的旋轉,長久地保持美妙和諧的轉動、旋轉,需要保持在一個定點,歸於中心。外在越是精彩、內層越要定心。


小夥子受的誘惑很大,不可避免地會要興致勃勃地去探索許多的事情,偶爾他也會興高采烈地交談那些從外界收到的消息。用諮詢式的口吻與我交談,媽媽,你怎麼認為?是這樣的嗎?我認為···

有些時候我停下手頭上的工作回答他的問題,但在更多時候,我希望他能自己得出答案。他是一個在意別人看法和想法的人,或者其實他有很多困惑。因為他會在意朋友是否會願意和他玩?他擔心朋友會遠離他。

我不曾記得我以前是否有過這樣的類似經歷。

中午我們共躺在沙發上,我說我們來玩一個叫彼此聊悄悄話的遊戲。我們互相像朋友一般地躺著,就向他聊起了我的“困惑”,請求得到他的解答。他很認真地告訴我:“如果你朋友不願意與你交朋友,就不交好了,你可以另外再找一個朋友或者自己和自己玩”。我非常感謝他給我提出的寶貴而有用的經驗,但是我不知道他是否會將這個經驗用到自己身上?

熱鬧處的本心,獨處時的靈魂——親子日記

我出門準備會朋友時,他追出來問我:“你知道該怎麼辦了嗎?“你別忘了,其實你很會交朋友的”。

我說:“我學習到了,感謝有你。”

“不客氣”,他轉身回屋了,門關得很乾脆。

我20歲時就跟自己說過:我今後定是一位沉穩而寧靜的媽媽,我不知我是否做到了,大半還在履行自我承諾的過程中。或者這也是因為孩子會來到你身邊的原因。你知道有些人性的歷練得需要另外一些人的助力才得以成全。有些像大學的課程,總在追趕著時間,奔赴一個和另一個教室,上完一課又一課,最後才得以完成學業交出一份答卷。


人群與獨處,其實並不矛盾。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在獨處中尋得自我,在人群裡能保持靈魂。可以“看見”朋友,可以保持本心。


熱鬧處的本心,獨處時的靈魂——親子日記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