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援將軍:五四——向百面戰旗背後的青年致敬

百面戰旗背後的故事之二十五

導語:今天,又是五四青年節,我們又以這樣的方式向青春致敬,因為我們在這裡講述的每一位英雄,都是在青春年華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他們本應該與我們一起共襄祖國繁華,但他們早早地將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不朽的青春。

羅援將軍:五四——向百面戰旗背後的青年致敬

致敬青春,不能忘記那百面戰旗背後一個個鮮活的青春,他們為了別人的青春,為了祖國的青春,獻出了自己寶貴的青春。

我們連載百面戰旗背後的故事,有人戲言,“好漢不提當年勇”。我說,一個連“當年勇”都忘記了的人,絕對當不了好漢。

電視連續劇《亮劍》主人公李雲龍有一段經典的臺詞:“傳統是什麼?傳統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氣質,這種傳統和性格,是由這支部隊組建時的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和氣質決定的,他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

從此,不管歲月流失,人員更迭,這支部隊靈魂永在!同志們,這是什麼?這就是我們的軍魂!”這段話生動地詮釋了什麼叫紅色基因的傳承。

當你有幸參加“黃繼光連”、“董存瑞連”、“楊根思連”的晚點名,聽到連長呼喚英雄的名字時,語音未落,隨即響徹雲天的呼應就是“到”,這時你會感受到一種精神的洗禮,你會感到一種英雄的力量。

英雄不死,精神長存!

羅援將軍:五四——向百面戰旗背後的青年致敬

今天,我們介紹一百面戰旗,不僅是為了向過去致敬,更是為了面向未來,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們高高舉起一千面、一萬面、上億面不朽的戰旗。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我們的祖國大地,黃河上下,長城內外有一部風靡一時的電影《英雄兒女》。她的主題曲歌詞唱道:“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一聲呼叫炮聲隆,翻江倒海天地崩,雙手緊握爆破筒,怒目噴火熱血湧!”

每當我們聽到這首激動人心的主題曲時,腦海中就浮現出了“英雄猛跳出戰壕,雙手緊握爆破筒,兩腳熊熊趟烈火,怒目噴火熱血湧”這種氣吞山河、視死如歸的壯烈畫面,我們就會感到熱血噴張,淚流滿面,情難自已!

這部電影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英雄人物——王成,他在彈盡糧絕之時,誓與陣地共存亡,高呼“向我開炮”,為我軍炮兵指示目標。隨後,他抱起爆破筒,縱身衝入敵陣,與敵人同歸於盡。

而事實上,在志願軍的陣地上,高呼“向我開炮”的英雄豈止一人,現經查實就有蔣慶泉等數人,而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英雄事蹟更是一個普遍現象。

據統計,在志願軍50名一級戰鬥英雄中,有15名是與敵人同歸於盡的。他們全部都是精壯青年。

特級英雄楊根思就是其中之一,他既是影片主角王成的原型之一,也是本篇故事的主人公。

在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某部連長楊根思帶領本連第三排打退敵人8次連續猛烈進攻之後,當敵人發起第9次進攻之時,楊根思抱起一個5公斤的炸藥包,縱身衝向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

楊根思犧牲時年僅28歲,標準的青春年華。在青春鼎盛時,他做出這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想想同為28歲的青年朋友們,我們難道不應該有所警悟,有所奮起嗎?

羅援將軍:五四——向百面戰旗背後的青年致敬

楊根思烈士,離開我們已經近70年了,但他“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的豪邁氣概和革命精神,在“楊根思連”乃至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一代一代傳承著,併發揚光大!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今天,就讓我們在五四青年節來一起洗耳恭聽楊根思那一代青年的英雄故事吧。

——羅援

抱緊炸藥衝向敵群,和40多個敵人消失在火海中……

——百面戰旗之“楊根思連”背後的故事

楊根思,1922年出生於江蘇省泰興縣的一個貧苦農家。1944年參加革命後,歷任班長、排長、連長,參加大小戰役300多次。多次被評為“團戰鬥模範”“爆破大王”,榮獲“華東一級人民英雄”“華東三級人民英雄”“全國戰鬥英雄”等光榮稱號。

1950年9月光榮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幸福地見到了毛主席、朱總司令。

1950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了,在志願軍的攻擊下,美軍潰不成軍。志願軍第九兵團在朝鮮戰場東線擔任作戰任務,發動對進至長津湖地區的美軍海軍陸戰第一師、陸軍步兵第七師的分割圍殲戰。

第一次與美軍交手,楊根思和三連面對的是其兩支“王牌”部隊。美軍海軍陸戰第一師,位居美軍“王牌”之首,享有“美利堅之劍”的美稱。美軍陸軍步兵第七師,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打出了“北極熊團”“矛頭”“水牛”三個“王牌團”。它完成作戰任務像古代計時用的“滴漏器”一樣準時,因此得名“滴漏器師”。

從戰場地形、態勢和敵軍作戰特點來看,1071.1高地控制著被圍困之敵南逃的唯一通路,敵人一定會不顧一切奪取該高地。鑑於楊根思豐富的戰鬥經驗和三連的戰鬥力,上級就把防守該高地堵截敵人的艱鉅任務,交給了楊根思領導的三連。

11月29日拂曉,敵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以數倍於我的兵力,向我陣地發起了瘋狂的進攻。楊根思沉著地指揮三排,等敵人進到距自己三、四十米的地方時,一聲怒吼“打”!敵人在我手榴彈、步槍、機槍的突然打擊下,頓時亂作一團,慌忙連滾帶爬地退了下去,就這樣打退了敵人的第一次進攻。

被打懵了的敵人惱羞成怒,集中了重炮及“B-29”型轟炸機,將炸彈、燃燒彈、凝固汽油彈,一股腦地都傾倒到這座小小的山頂上,陣地頓時成了一片火海。

與此同時,敵人又用八輛坦克,掩護兩個連的步兵,向著這個並不起眼的小高嶺發起了集團衝鋒。

楊根思率領戰士們,靈活地依託塹壕、交通壕,連續用炸藥包炸燬了開路的敵人坦克,然後帶領戰士們奮勇衝入敵群,用刺刀、槍托、鐵鍁與敵展開拼殺,殺傷了大量敵人。

激戰中,一批美軍湧上山頂,楊根思親率第七班和第九班正面抗擊,指揮第八班從山腰插向敵後,上下夾擊,又一次粉碎了敵人的進攻。

山下公路上的敵人越聚越多,我志願軍的包圍圈越縮越小。但敵人很清楚,拿不下“小高嶺”,就不能攻佔1071.1高地,突圍的通道就打不開。

於是,不甘被殲滅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地以集團式衝鋒瘋狂地向小高嶺攻擊,但在我英勇的志願軍面前始終寸步難行,楊根思率領全排以“人在陣地在”“狹路相逢勇者勝”“敢與敵人拼刺刀”的英雄氣概,硬是以劣勢的裝備,不可思議地接連擊退了敵軍8次進攻,牢牢地控制著小高嶺。

混雜在美軍隊伍中的韓國軍人在戰後總結說:“G連與邁爾斯特攻隊聯合對東側高地發起進攻,但因地形險峻,敵軍強大,進攻毫無進展。”

而事實上,小高嶺地形較平緩,並無陡坡,防守的兵力僅為一個排,武器裝備也極為落後。

殘酷的戰鬥進行到上午10時,三排打退了敵人的第8次進攻後,楊根思同志也負傷了,全排也只剩下兩名傷員了,所有的彈藥幾乎全打光了,但增援的部隊還未到達。

眼瞅著美國鬼子又要衝上來了,楊根思平靜地對那兩個傷員說:“你們下去,把重機槍帶下去,不能留給美國鬼子。”“連長,你……”傷員們不想扔下自己的連長。

“這是命令!”楊根思斬釘截鐵地說。“是!”傷員哽咽著給楊根思行了個莊重的軍禮,拖著重機槍爬下了陣地。

現在,陣地上只剩下楊根思同志一個人了。他拖著疲乏的身體,蒐集了陣地上能夠使用的每一件武器,選擇好地形,隱蔽起來,準備迎接再一次戰鬥,實現“有我在就有陣地在”的誓言。

敵人在一陣猛烈的火力襲擊後,衝鋒又開始了。楊根思同志咬緊牙關,奔跑於不同的射擊位置,用槍,用手榴彈,用石塊頑強地阻擊著敵人的進攻

羅援將軍:五四——向百面戰旗背後的青年致敬

當他投完最後一顆手榴彈,射出最後一顆子彈後,美陸戰第一師40多個美國鬼子衝了上來。

30米,20米,10米,鬼子越來越近了,只見英雄楊根思一手夾起炸藥包,一手拉著了導火索,導火索哧哧地冒著煙,他用盡全身的力氣猛然竄出了戰壕,雙目緊緊地盯住衝上來的美國鬼子,大步向美國鬼子走去。

美國兵愣了,他們不理解只剩下一個人了,為什麼還要打!他們不知道這個衣衫襤褸、滿面煙塵而步態堅定的中國軍人到底要幹什麼!

待到他們發現楊根思脅下那哧哧冒著煙的炸藥包時,“邁咖”一聲驚呼扭頭想跑,但已來不及了。

羅援將軍:五四——向百面戰旗背後的青年致敬

只聽“轟”的一聲巨響,敵人倒下一片,而我們的英雄楊根思同志也為保衛祖國,為朝鮮人民的解放,為世界和平壯烈犧牲了!

當我們的增援部隊趕到高地時,山上山下敵屍累累,而1071.1高地和其屏障小高嶺仍然是敵人無法跨越的屏障。

不朽的英雄楊根思及其戰友,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終於守住了1071.1高地。

此戰,美軍最精銳的陸戰第1師遭到了我中國人民志願軍毀滅性的打擊,曾經不可一世的“二戰王牌”“美軍精英”,不得不吞下失敗的苦果。按戰後美軍方統計,陸戰1師這次戰鬥共損失11727人,其中戰鬥減員4414人,非戰鬥減員7313人。

羅援將軍:五四——向百面戰旗背後的青年致敬

楊根思犧牲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和政治部頒佈命令,將楊根思生前所領導的連隊命名為“楊根思連”。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連隊!

1952年5月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為楊根思同志追記特等功,同時授予他“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英雄”稱號。

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親筆題詞:“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國際主義的偉大戰士,志願軍的模範指揮員——楊根思烈士永垂不朽!”

朝鮮人民為了永遠紀念楊根思,除授予楊根思一級國旗勳章、金星獎章各一枚外,還在1071.1高地上,建立了楊根思英雄紀念碑。

羅援將軍:五四——向百面戰旗背後的青年致敬

我國政府也將楊根思故鄉更名為根思鄉、根思村,並建立了英雄紀念碑。

2009年9月14日,楊根思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2019年9月25日,楊根思同志被評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以來最美奮鬥者”。

羅援將軍:五四——向百面戰旗背後的青年致敬

伴隨著我軍編制體制的調整,“楊根思連”隸屬關係也幾經變遷,現在隸屬於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

但不論如何變遷,六十多年來,那面老連長鮮血染紅的“楊根思連”戰旗,始終美豔如畫,高高飄揚!

她飄揚在訓練場的硝煙中,引領著官兵們奮勇拼搏;

她飄揚在抗震救災的廢墟上,見證了軍民如水的深情;

她飄揚在異國他鄉維和的營地裡,展示了中國軍人勇敢擔當、臨危不懼的英雄風範……

(本文來源:羅援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