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由於重男輕女、計劃生育、貧窮等原因,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各地,尤其江南地區有大量嬰兒被親生父母遺棄。

據江陰市尋親志願者協會統計,出生於上個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在冊登記尋親的人數約為8000人,其中有近6000人為女性…70年代末期,全國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女性被遺棄的比例更是一度佔到95%。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尋親會現場

4月23日,一部記錄這群被遺棄的女性的紀錄片《江南女兒》悄悄在騰訊視頻上線,上線短短11天,觀影人數就達近500萬人次,而紀錄片的主人公是我們江陰的女兒——蔡鳳俠。

點擊觀看《江南女兒》全片,時長約30分鐘

韓萌、杜海 :找到生父母就是圓滿?並不是

韓萌是《江南女兒》的導演,而《江南女兒》卻不是韓萌第一部反應江南棄兒的作品,早年,她拍攝的一組圖片故事《江南棄兒》就在《紐約時報》刊登。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江南棄兒》圖片故事在映畫廊展覽

但韓萌發現,圖片不夠表達這些女孩的情感和細節。那時,丈夫杜海就建議她:“這需要拍一個紀錄片。”

於是韓萌和杜海合作,繼續尋找這些棄兒,結果他們發現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群體……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些被拋棄的孩子最終找到生父生母是一個非常團圓、圓滿的事情,但真實情況並不是。

這是一個漫長的與過去和解的故事,她們尋親過程中,刻意迴避“被遺棄”,多用“抱來的”、“要來的”這些詞彙來描述自己的身世,幾十年積攢的委屈,怎麼能說和解就和解?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江南棄兒》圖片故事部分作品

2015年,韓萌和杜海通過江蘇省江陰市尋親志願者協會,找到了17個這樣的女性,最終影片記錄了江陰女兒蔡鳳俠的尋親故事。

沒多少人知道,《江南女兒》光拍攝就折騰了3年,拍完等上線,又是1年多,為了過審,甚至改了片名……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紀錄片《江南棄兒》海外放映海報

一句“對不起”,她們等了大半輩子

1979年出生的蔡鳳俠,是家中獨女。

雖然家裡條件不好,可她自小就備受父母疼愛,吃的用的沒短過,從沒受過半點委屈。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然而,總有別人家的孩子對她說:你是撿來的。

她跑回家問父母,爸爸矢口否認:胡說!他們才是撿來的。

父親的話,並沒有打消鳳俠的疑慮,有一個心結,她始終放不下:她從來不知道自己哪天生日,也從來沒過過生日。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直到她25歲那年,母親身患淋巴癌,躺在床上奄奄一息,才對她吐露真相:鳳俠,你不是我親生的,你是你爸從常熟嬰幼院抱來的。

來時才三四個月大,養父從鄰居家弄了一頭羊,用羊奶把她養大。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蔡鳳俠結婚時與養父養母的合影

我的親生父母長什麼樣子,當年為什麼把我遺棄?鳳俠心中有了念想。

養母去世後,她開始了尋親之旅。

她從安徽跑到江蘇,直奔常熟嬰幼院。

從那裡得知,當年她被遺棄在江陰峭岐鎮公社門口,是一位姓閆的先生撿到,送到了嬰幼院。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她去江陰街頭貼過尋親啟事,上過電視尋親節目,甚至到峭岐鎮周圍,挨家挨戶詢問,就這樣前前後後找了12年,每次結果都讓人失望…

一位退休的派出所人員幫她分析:那時候,有的是想要生個男孩,生下是個女孩,就把她放在公社門口,有的是因為計劃生育,生了以後政府要罰款。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2016年,江陰尋親會現場。

鳳俠隱隱覺得,這是最後的希望…

那一天,她見到了人山人海的尋親隊伍,很多是跟她年紀相仿的女人,都是1980年前後,被遺棄的女嬰。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臺上,活動組織者發言:今天你們放下恩怨,來到家鄉尋找親人,我代表家鄉的父母、親人,向你們說一聲,對不起。

一句話剛說完,臺下就有人哭了。

這句“對不起”,她們等了半輩子…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感謝你們,願意正視時代的傷痛

也是那次的尋親會,蔡鳳俠找到了生父生母,後來知道,親生父母家,有一個大姐,蔡鳳俠是老二,因為1979年,江陰市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父母希望能有個男孩,所以遺棄蔡鳳俠,

兩年之後,交了罰款,生了弟弟

第一次與雙親見面,默默的抹眼淚,彼此擁抱,顯得拘束而勉強。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寒暄之後,便沉默了,因為找不到話說。父母講的方言,她也聽不懂。

姐姐忙著打圓場:爸爸當年也有去找過,每次想起來,也都很傷心,不過,都過去了,都過去了…

第一次短暫的相逢,鳳俠非但沒有開心,反而感覺,心裡頭空落落的。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來年,鳳俠帶著養父和小兒子,去江陰過年。這一次,鳳俠待了好幾天,臨走了,不知怎的,有點捨不得,又有點委屈。

親爸跟小外孫處了幾天,心裡喜歡得很,對鳳俠說:你們願意的話,就把小孩先放在這裡…

一句話觸到了鳳俠敏感的神經,她負氣的說:放在這兒他也不願意,生得起,就養得起!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幾十年的委屈,“被遺棄”的傷害,這都需要時間去治癒,但是感謝這群勇敢的人,願意放下心中的恩怨,正視這個時代的傷痛……

據記者瞭解,從拍攝結束到現在,蔡鳳俠和生父母的走動也變得多了起來。現在每年春節、節假日她都會帶家人和江陰的父母團聚,感情也日漸融洽起來。

在記者與鳳俠的一次採訪中,鳳俠坦言,其實到她自己生兒育女的時候,她也希望為丈夫生一個兒子,甚至在她自己的觀念裡,生了兒子是一個很驕傲的事情,所以慢慢地也就和過去和解了。

已幫助390對家人團聚,但仍是冰山一角

我們知道,蔡鳳俠,只是千千萬萬個被遺棄女孩中的一個,甚至可以說,是相對幸運的一個。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記者從江陰市尋親志願協會了解到,目前該協會自2010年成立到現在,在冊登記的尋親人數已達1.2萬人次,目前,他們也已幫助390對家人團聚,但仍是冰山一角。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另一組數據,江蘇人口志顯示,1970年後,江蘇省開始逐步開展計劃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70年的2.383%下降到1972年的1.509%,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四五”人口規劃指標的省份。

1978年,農村實行經濟體制改革,農民生活改善,但遺棄女嬰的現象仍嚴重。

僅1981年和1982年,全省收養棄嬰4091人,女嬰約佔98.5%。

據新京報資料,1959到1963年,江南地區大饑荒,幼子被父母遺棄,被福利院收養,又被政府分批派送,送到相對殷實的北方家庭。

多年後人們估算,這些被送養的孩子至少有5萬人

這是一個時代的歉意

這是一個時代的歉意。

那個時代對這些女性有一些歉意,就像蔡鳳俠想要她生父的一個道歉一樣。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巧合的是紀錄片《江南女兒》拍攝的時期,正好是國家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5年12月27日表決通過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

緊接著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計劃生育政策正式實施。

這是時代的曙光,我們彷彿看到曙光正在照亮千千萬萬個江南女兒的家庭。身處這個時代的我們是幸運的,每個家庭都能享受天倫之樂。

江陰市尋親志願者協會會長李勇國說,《江南女兒》這部記錄片在於讓這個沉默的群體開始發聲,也讓我們更多人去關注這個江南女兒這個群體,即使她們被遺棄在全國各地各個角落,她們不再是孤獨的。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江陰人這段特殊回憶被拍成了電影!點播量已達500萬

時代的步伐在進步,時代傷痛也在慢慢淡去,隨著社會各界的力量參與進來,小編也堅信她們都能找到自己的親人,早日和親人團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