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永恆

花瓣凋零,究竟是春日的落寞還是花朵的重生呢?葉子離去,是因為風的追求還是樹的挽留呢?

晚上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於是回憶起了漸漸模糊的點滴,一段時間,一個問號在腦海中盤旋:這一日一夜活著到底有什麼意思?然而這個在別人眼裡荒誕的玩笑儼然成了我揮之不去的夢魘。

在曾經輝煌的瀟灑時日逝去之後,我便退下靚麗的外衣,躲在無人的角落裡。不如意的成績,不順暢的環境和忽好忽劣的人際關係以及飛逝而去的碌碌光陰,讓我把自己合適的嵌入一無是處的縫隙中,苟延殘喘。許是因為繁重的作業壓垮了弱軟的肩,或是源於日復一日枯燥生活迷失了心中的方向,或是由於無情的時光弄傷了漸白的發,“生活”這個名詞在我眼中越發陌生,“活著”這個無時無刻不貼近的詞語也愈發模糊。

實話說,身在然而,就在這渾渾噩噩無所成績的日子裡,總會有那麼一瞬,那麼一事讓人深有感觸。楊絳,105年的生命,105歲的年華,悄無聲息離開又留下一份轟轟烈烈。於是,我翻了翻楊絳先生的文章,“隱身”串門兒,充實生活,相親相伴的“我們仨”。更為讓我震驚的是,在相繼送走女兒和丈夫後,楊絳毅然挺立活了十多年,又留下無數不朽名作。所以,我越發覺得自己差得太多,拋開成就,丟下物質,在這寶貴的青春時代,我又有什麼資格虛度分秒?

人間沒有永遠,人生沒有單純的快樂,生活也並不會像童話那樣總有完美的結局。楊絳先生是這樣的,可是她勇於走出陰霾,敢於面對生命的最後一段,微笑實現人生最後的價值。

群芳之中唯“木槿”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最為豐富。《詩經》中稱其為“舜”,意思是其花朝開暮落只在“瞬息”之間。人們常悲它的瞬息即逝。難道這真的是永久的湮滅嗎?其實不然,我認為它的瞬息是一種永恆。

“暮落不悲容豔好,旭日依舊無窮花。”這世上本就有事物是轉瞬即逝的,不是嗎?雖然他們的離去使我們悲痛萬分但他們帶來那絢麗短暫的美卻深深印入腦海中封存,成為永恆。海子臥軌而死留下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那生命的瞬息帶給我們極大的震撼。是啊。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吧。砍柴,餵馬,環遊世界,將瞬息的生命視作永恆,以全新的角度看待世界。

木槿的生命是短暫的,但生命長度的短暫並不能影響他的厚度。在有限的世界內創造價值就如同沿著陡峭的山路攀巖——艱難苦痛。但總有那些不畏勞苦的人,從瞬息造永恆。李賀英年早逝,但為人們展示了一篇篇石破天驚,奇偉瑰麗的作品“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激起了多少人的壯志情懷。為後人所傳唱。

沒有留下永久的壽命,同樣可以留下美好。古時的中國人一味追求長生不老,但卻弄巧成拙。在現任社會中,隨著醫療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們幾乎都擁有了自己較為滿意的壽命長短。然卻間接性的造成了一個人的一聲碌碌無為最終平庸的死去。我們從未想過怎樣使我們短暫的一生變的“永恆”。有些人雖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永遠存在,有的人雖然或者,卻過著如同行屍走肉般的生活。人重要的不是她擁有什麼,而是他留下什麼,這樣的瞬息才是永恆。

曇花一現,荊鳥離前的一鳴,流星劃過天際的一瞬,這些瞬間的美麗帶給我們的卻是永恆的回憶。

因花瓣的凋零而產生“風露悽悽秋影繁可憐榮落在朝昏”這樣的傷感嗎?不,我們應為它高興。1840年的中國,那一刻我們以為是永恆。列強的欺辱,自我的沒落,使我們失去希望,嘆息不已。然而當今中國,立在世界之林中,如同決醒的雄雞,屹立不倒。如果沒有那一瞬息,可能就看不到現在的永恆。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倘若這就是生活,那就讓曾經不經事的哀愁,全部化為愉快的擁有。然後,仰著頭,微笑著追求心中那份完美,永遠,好好活著,終會看到心中那一樹花開!

花落滿地,瞬息,不哀;葉子離去,瞬息,不悲。重生,永恆,可喜;無私奉獻,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