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蕭定權太難了,皇帝其實也很愛他

電視劇《鶴唳華亭》正在熱播,讓不少喜歡“宮鬥”劇情的人過足了癮。

不過,在這部劇劇中,觀眾紛紛感嘆,這個太子他太難了。 兄弟不愛,後媽反感,皇帝爹爹似乎也不待見他。 蕭定權作為太子,皇帝真不喜歡他嗎?

鶴唳華亭:蕭定權太難了,皇帝其實也很愛他

重感情的太子,卻得不到父愛

這部劇中,蕭定權是個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皇太子,他非常看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他對自己身邊的人比如:老師、舅舅、表弟、母親的身邊人等等都表現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最本能的真情和依戀。

蕭定權甚至對由於他與齊王之間的爭鬥中被冤枉的宮人,也出於憐憫而冒著與皇帝父親蕭鑑感情更加疏遠的危險,救他們於危難之中。儘管,他很重感情,但似乎無論他怎麼做都得不到父愛。

鶴唳華亭:蕭定權太難了,皇帝其實也很愛他

不斷被皇帝打壓的太子

只要是跟蕭定權走得近的他都能真情相待。我們還記得他老師盧世瑜教導他的一句話:君臣之間不能生疑,疑則生亂。這跟盧世瑜從小對他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就是這樣一位感情豐富的人,在親生父親面前卻得不到寵愛。每每看到父親與大哥蕭定棠之間親暱的場面,蕭定權要麼選擇默默離去,要麼一聲不響,將心裡的苦嚥到肚子裡去。

面對父親縱容大哥對自己的陷害,他在痛心之餘往往又選擇了寬容與隱忍。隨著劇情的深入,我們總覺得蕭定權彷彿不是皇帝的親生兒子一般。

鶴唳華亭:蕭定權太難了,皇帝其實也很愛他

性格獨立的太子註定距離父親很遠

同樣是自己的兒子,皇帝蕭鑑為什麼那麼喜歡老大蕭定棠,而對於太子蕭定權卻那麼狠呢?

劇中曾有一段,是皇帝回憶小時候的蕭定權。當時,皇帝本想與他親近,聯絡父子感情,然而,年幼的蕭定權卻對皇帝父親敬而遠之,甚至稱自己不叫蕭定權,這件事也讓皇帝心中如鯁在喉。

太子母親早早過世,從小在舅舅和老師的呵護下成長,也註定他與皇帝父親的疏遠,相比齊王,從小和母親生活在皇帝父親身邊,向父親撒嬌,和父母一起玩耍,更像一家人,感情更深一些。

鶴唳華亭:蕭定權太難了,皇帝其實也很愛他

皇帝對太子蕭定權複雜的感情

自古皇帝和太子的關係就特別微妙,就像劇中所說,太子首先是皇帝的臣子,然後才是皇帝的兒子。縱觀中國曆任皇帝,和太子相處融洽父慈子孝的就一對,朱元璋和朱標,但是可惜的是,朱標走在了他父親前面。

年幼就立為太子,皇帝少不了要動用最好的教育資源,但是等兒子漸漸長大,皇帝琢磨著怎麼大臣都老跑東宮,都附和太子的建議,這沒人聽朕的,這皇帝能不惱火嗎。於是開始免不了猜忌、打壓、甚至最後反目成仇。

於是心理失衡,開始怎麼看太子怎麼不順眼,康熙和太子胤礽就是最好的例子。父親沒有不愛兒子的,但皇帝不愛太子這很正常,這就是劇中皇帝對太子蕭定權複雜的感情。

鶴唳華亭:蕭定權太難了,皇帝其實也很愛他

先君臣後父子

在蕭定權被大哥陷害,陷入險境的時候,他的老師盧世瑜把先帝搬了出來,可見蕭定權的太子之位是先帝授予的。

從感情上來說,蕭定權從小就跟皇帝定下了“君臣”的關係,這不能不讓皇帝對他心存一定的顧忌。而蕭定棠就不一樣了,他是皇帝的寵妃所生,是庶出的兒子,無論他怎麼折騰皇位對於他來說都是非常遙遠的事情,皇帝在感情上就把他當成了兒子,在他面前完全可以是一個慈父的形象。

皇帝也是個凡夫俗子,也渴望享受天倫之樂,所以只能去齊王母子那裡尋找心理平衡。那種本能的舐犢之情使得皇帝在兒子們的權謀紛爭中處處都想護著齊王蕭定棠。也許只有齊王那聲聲“爹——爹——”的呼喊,才會告訴蕭鑑自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

鶴唳華亭:蕭定權太難了,皇帝其實也很愛他

皇帝對太子的嚴苛,其實也是一種保護

我倒覺得這是對太子的一種保護。劇中的中書令權傾朝野,一手遮天,皇帝也要費盡心機與之博弈;反觀太子立足未穩,若是皇帝極其寵溺太子,未來的帝位非太子莫屬。

試問?中書令豈能善罷甘休?平日的明爭暗鬥,玩弄心術,小打小鬧也就罷了,若是齊王奪嫡無望,中書令走投無路絕處逢生之時,就是太子喪命之日。而這恰恰是一種信號傳遞給中書令,我不喜太子,偏愛齊王,皇位的繼承,還是皇帝說了算。

劇中皇帝對太子的嚴苛,也有對他未來作為君王的一種期望,也有父親對兒子恨鐵不成鋼的嚴厲。在一步步嚴苛中,反而讓太子早早認識到現實的殘酷和人心的險惡,更利於將來執政後對朝局的把控。

我們不能說皇帝喜歡蕭定棠不喜歡蕭定權,因為皇帝培養他們的方向不一樣,對他們寄予的厚望有差別。無論從誰身上,我們都能看出蕭鑑作為一個父親所必須要有的慈愛或威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