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第一次見溥儀,算盡千機終因一個疏漏,在紫禁城白轉了倆鐘頭

話說,有一年溥儀心血來潮,不知哪根筋兒錯亂,給白話文倡導者胡適打了個電話。原本溥儀只是覺得新奇好玩兒,對這件事也沒太過在意。

在這通長達30秒的電話裡,溥儀可能提及了見面之類的話。撂下電話之後,溥儀便把這回事兒給忘了。

誰成想,胡適這傢伙真的是“實在”,皇帝不過說了一句客套話,他就給當了真。

為了去覲見他口中的“中國曆代偉大的君主的最後一位代表”,胡適足足做了兩個星期的準備。從稱呼、衣著、禮儀、再到行為規範等等各方面,事無鉅細。

1922年6月7日,準備了半個月的胡適,終於西裝革履地來到了紫禁城大門口。胡適原本以為自己來紫禁城拜訪的事情,已經告訴溥儀,溥儀就會傳旨給門口站崗的護軍的。

然而,門口的這些護軍對此事表示全然不知,這可急壞了胡適。

胡適第一次見溥儀,算盡千機終因一個疏漏,在紫禁城白轉了倆鐘頭

不過這也不能全怪護軍,這些士兵身負守護皇城的重任,又豈是隨便哪個人可以平白無故進去的?沒有皇帝的命令,他們也不敢擅作主張。胡適趕緊跑回去給莊士敦打了個電話,並請他幫自己進去稟告一下。

莊士敦是誰呀?人家可是帝師,還是來自英國的帝師!就連皇上見了,也要給三分薄面的。在莊士敦的幫助下,胡適被一名小太監給領進了宮裡。

小太監帶著胡適左拐右拐,走了約摸兩刻鐘,愣是沒走到皇帝的居所。胡適這是第一次來紫禁城啊,雖然他對宮裡的各項規範瞭如指掌,可是內裡的門道,他卻一概不知。

所謂內裡的門道,指的是太監們的“敲竹槓”,說白了就是如果有城外來的臣子想要進城辦事,太監們就會向他們收錢。你想啊,紫禁城那麼大,規矩繁多等級森嚴,隨便走錯了地方,就有可能掉腦袋。

這些臣子有幾個對紫禁城熟悉的?想要快準狠的抵達目的地,只能靠太監。太監們幫他們的忙,那可不是白忙活,不給錢就等著下一次被穿小鞋吧。

當然了,能被太監們套路的,只能是一些不入流的小角色,或者是在皇帝那裡說不上話的中高級角色。至於那些大角色,一則不需要太監們領路,二則太監們也不敢敲他門竹槓。

胡適跟著小太監在紫禁城裡轉啊轉的,太監都提示他好幾回了,胡適愣是沒反應過來。

胡適第一次見溥儀,算盡千機終因一個疏漏,在紫禁城白轉了倆鐘頭

最後,這位小太監可能也是著急了,就對胡適喊道:“咱們這苦地方,還要託這位爺的福,多恩典!”胡適一聽這話,立馬反應過來了,原來是遇到“敲竹槓”的了。於是,他假裝驚慌失措的樣子,向這位小太監回道:“小生出來匆忙,身上分文未有,要不下次一起補?”

一聽胡適這話,小太監立馬翻了臉,鼻子朝天一撅,扭頭走了。把胡適一個人晾在那裡,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想自己個兒去找皇帝,這麼大的紫禁城,他上哪兒找去?

想到這裡,胡適立馬一路小跑追上了太監,又是道歉又是賠笑臉,最後還把身上帶來的十塊大洋偷偷塞給他。這位小太監這才轉怒為喜,帶著胡適去覲見皇帝。

只是一個小小的太監,何以對大文豪“胡適”如此傲慢?

太監們常年生活在皇宮裡,對於外界的事情一概不知,更別提什麼胡適、溫適。對他們來說,給錢就讓你“適”,否則就讓你“不適”!

他們面對的人,除了和自己一樣地位低下的宮女,就是站在帝國頂端的王公貴族。每天生活在這種地方,不僅要受同行(老太監)欺負,如果在伺候主子的過程中犯了錯,非打即罵甚至掉腦袋。

這種精神上的持續高壓刺激,加之“根”本已無,很容易導致一個人的心理崩潰。大清國亡了以後,這種狀況得到了少許的緩解,因為即便是“皇帝”也不可以隨便殺人了。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太監變得心理畸形。

胡適第一次見溥儀,算盡千機終因一個疏漏,在紫禁城白轉了倆鐘頭

另一方面,能進宮當太監的,幾乎都是地位極其低下的人。而進宮辦事的人,怎麼不得是一方大員?能為難他們,至少能給太監帶來心靈上的慰藉。所以呢,那個小太監帶著胡適一進宮就開始瞎轉,其實也是在給他一個下馬威。

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太監都自宮了,哪兒還能有什麼“後”呢?古代社會有偏偏十分重視孝悌,太監們無後也就意味著他們不孝。出了紫禁城,他們就是上社會最底層的存在,任由別人欺負和壓榨。

唉!同是被逼迫,何苦五十步笑一百步?

太監們自然是伺候人的,胡適就不伺候人了嗎?王公貴族就不伺候人了嗎?皇帝還要對著洋人舔著臉呢,大清國還有誰不是“太監”?不過是總管和剛閹的區別罷了。既然大家都是太監,又何必相互為難?

正因為太監是最底層的存在,往往連自己的尊嚴都保不住,才促使他們更加急迫地想要獲得“尊嚴”。

獲得尊嚴的途經嘛,和其他人一樣:要麼有錢,要麼有地位,要麼有能力。比如說胡適,他就是靠著先進的腦瓜子獲得社會的尊重。

通過能力獲得別人尊重的太監,縱觀中國古代史,也就那麼幾位:司馬遷、鄭和、蔡倫等等。更多情況下,太監們則是通過錢和地位來獲得這種尊重的。

胡適第一次見溥儀,算盡千機終因一個疏漏,在紫禁城白轉了倆鐘頭

紫禁城作為大清國的都城,這裡住著帝國至高無上的男人,以及無數地位最卑賤的“男人”。皇帝的旨意需要通過太監們去傳達;想要覲見皇帝的人,也必須通過太監們來引薦。

如此一來,最尊崇的人和最卑賤的人之間,就存在了一個權力真空地帶。那些來紫禁城覲見皇帝的人,就會有很大的可能被吃回扣。更可氣的是,這些大臣明知被敲了竹槓,見到皇帝之後還不敢揭發。

地位和尊嚴往往都是成正比的。那些最接近皇帝的太監,永遠不知道下一刻的自己,到底會不會被翻臉的皇帝殺死。可即便他們無權無職,也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找他們辦事。

正所謂縣官不如現管。小太監有什麼能耐去訛詐胡適?不過是因為在紫禁城,藉著皇帝的威風,使他有所仰仗罷了。真要出了宮門,胡適得給他兩個大嘴巴才行。

清末有一個大太監,名叫李蓮英,他本是慈禧身邊的大紅人。仗著慈禧的恩威,他可沒少為自己斂財,慈禧死後,李蓮英也被逐出宮門。當年風光無兩的他,終於也在一個夜裡,被仇人給砍了腦袋。

李蓮英所經歷的一切,不過是這名小太監的最終歸屬罷了。

太監們出身卑微、沒有後人,年老之際終將被逐出宮門。此後,他們就失去了經濟來源,也沒有人會收留他們。他們若是沒有攢夠養老錢,就會被餓死街頭。

為了自己老的時候能有一口飯吃,他們才會近乎痴狂地對錢有一種莫名的渴望。

唉!得虧太監們都沒有後人啊。否則,他們若是把這些非法收入通過一定的渠道,轉入後人的名下,然後再把後人移居到別的國家。那麼,他們的非法收入就被洗白啦!自己苦點沒什麼,後人能為他散枝擴葉就行啦!

太監之所以成為太監,是讓他們絕了一個念想:就算貪財,夠自己餘生所用就行,多了也是浪費。溥儀身邊的太監總管張謙和就不懂這個理,後來他的結局也是挺慘的…

這個世界總也少不了太監,即便沒了生理上的太監,心理上的太監卻無處不在。

胡適第一次見溥儀,算盡千機終因一個疏漏,在紫禁城白轉了倆鐘頭

話說有一年啊,“胡適”去*宮參觀,又碰見了這個“小太監”。“小太監”理直氣壯地對胡適說:“皇帝有令,今天*宮要接待外國友人,想進去得掏500塊錢,否則趕緊滾蛋。”

胡適轉頭看了看後面3000人的長隊,心想:不過是個看門的小太監罷了,不和他一般見識。然後捏了捏自己的錢包,好不容易排到這裡,還是進去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