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被管束就不自覺?家長巧用這4個辦法,培養孩子自律能力

文丨洛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有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從來不需要家長過多的干涉,就能很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而還有一部分孩子離開了家長的視線,就像脫韁的野馬。只想著怎麼好玩,將自己的學習完全拋到腦外。

孩子不被管束就不自覺,會讓孩子難以得到好的發展,也會讓家長心煩。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孩子不被管束就不自覺?家長巧用這4個辦法,培養孩子自律能力

小玉在媽媽心裡一直都是一個自覺的孩子,每天放學回家之後都會將自己的作業認真完成。可如今的網課教學,讓媽媽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小玉。

小玉媽媽一直對小玉都是很放心的,因為平常表現較好,媽媽一般都不會主動去幹涉小玉的學習。直到一天媽媽叫小玉多看一會兒書,小玉偏偏就是不樂意。

上完了課就只顧著去玩耍了,也沒有溫習的過程。

這讓小玉媽媽很是無奈,之前都會自覺完成學習任務的小玉,現在怎麼好像就真的只是把學習當成一種任務了,也沒有了自覺性。

孩子不被管束就不自覺?家長巧用這4個辦法,培養孩子自律能力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許多孩子都不是自己單獨自覺成長的都是父母從小培養了他們的好習慣。

一、孩子在學習方面缺乏自覺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 對學習沒有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也就不會想要去學習。在學習的時候就會很敷衍,相對於學習翫對他們來說才重要。

孩子不被管束就不自覺?家長巧用這4個辦法,培養孩子自律能力

2. 把學習當作一種任務

有的孩子不喜歡學習但又不得不的去完成,作業和考試。家長和老師雙方的壓力,他們還是會完成作業。但就可能不是自己做了,抄同學的作業或者僱同學來幫他做作業。

在他們眼裡,這就是一個任務,只需要完成就好了,完成了老師和家長也不會懲罰自己。

3. 有畏難心理

學科中有較難的科目,或者是較難的題目,讓一些孩子產生了畏懼心理。

一碰到哪個科目或者是那種類型的題目,就不想作業了,或者不想學習了。因為他們短時間內無法做出來那個題目,就會找不到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在學習上就會變得敷衍,不自覺。

孩子不被管束就不自覺?家長巧用這4個辦法,培養孩子自律能力

二、孩子成長不夠自律,可能會導致哪些壞處?

1. 孩子很難達到自我實現

不自律的孩子,在各方面對自己的要求都很低,或者根本沒有要求。在別人規定每天要背多少單詞,刷多少數學題的時候,不自律的孩子不是在睡覺就是在玩耍。

不自律會讓人變得懶散,什麼都不想做什麼也學不會,能力也就得不到提升,自然就很難達到自我實現。

2. 沒有人的鞭策,就會迷失

有的孩子就是這樣,在高中的時候還有父母和老師管著學習。進入大學之後就全然不知自己要做什麼,很迷茫。每天都是渾渾噩噩的過著,逃課,打遊戲,每天睡到自然醒。

別人在圖書館提升的時候,他們就在床上和遊戲裡遨遊。畢業之後自律的同學考上了好的研究生或者是找到了好工作,而不自律的孩子還在為該去哪裡工作發愁。

孩子不被管束就不自覺?家長巧用這4個辦法,培養孩子自律能力

三、父母學會這4招,輕鬆培養孩子自律能力

1. 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的父母會什麼都幫孩子做好,讓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這樣是非常不好的,孩子從小就應該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家長就不要插手。

父母一味的幫孩子只會害了孩子,會讓他們產生依賴心理。他們不做自然有人幫他們做,就會想著偷懶,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不想做事的心理。

2.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多少事情,就一定要將這些事情做完,不能拖拉。有的孩子永遠都將今天的事情計劃在明天。“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說的就是那些不自律的孩子什麼事情都留到之後那麼就什麼事也做不好了。

孩子不被管束就不自覺?家長巧用這4個辦法,培養孩子自律能力

3. 制定計劃目標

孩子有了計劃和目標,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每天要做那些事情,時間久了,孩子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自律的習慣也就養成了。

4.及時表揚孩子的自律

孩子要是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了他應該做的事情,需要家長及時地表揚。孩子有時候得到家長的誇張,會更加有成就感,就會讓孩子做這件事情更有動力。

孩子不被管束就不自覺?家長巧用這4個辦法,培養孩子自律能力

總結

羅斯福曾說:“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自律是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成功的重要因素,家長一定不能放任孩子,好的自律是“管”出來的。

孩子不被管束就不自覺?家長巧用這4個辦法,培養孩子自律能力

育兒問題洛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洛媽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