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未曾謀反卻被殺害的原因

引言:如果說,韓信是一個歷史“需要”的造反者,那麼作為韓信的第一軍師——“蒯通”,則是個“不折不扣”的造反派。

雖然《史記》記錄了韓信被殺的整個過程,但細細品味,我們就能驚訝地發現,這個故事,根本就是疑點重重、錯漏百出。

韓信未曾謀反卻被殺害的原因


第一,韓信策反陳豨,完全不合情理。

假如,你是一個即將走馬上任,官居要職的高官,馬上就要榮華富貴,前途一片光明瞭。就在此時,有人告訴你,你要小心了,皇帝要懷疑你,最後要辦了你。到時候,我給你當內應,咱們一起反過來辦了皇帝。此時,如果你是陳豨,你會怎麼辦?你會不會宰了這個人?你會不會舉報這個人?還是說,你也會開心地說道:“謹奉教”。

韓信未曾謀反卻被殺害的原因


此外,如果韓信真的要謀反,他也應該去找彭越、黥布呀。這些都是身經百戰的諸侯王,不僅兵力、能力、權力都比陳豨大,更重要的是,他們與韓信都有“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共鳴!

第二,韓信造反的時機,完全不合情理。

韓信選擇什麼時候造反不可,非要等陳豨起兵後才動手。但是,當時的情況是,劉邦都御駕親征了,韓信也沒有打算造反,他一直選擇了靜觀其變。要知道,如果韓信想動手的話,等劉邦離京後,他就應該動手。他為什麼還要等待陳豨的書信,不怕節外生枝、走漏風聲嗎?對於一個超級軍事天才來說,韓信連這些也不懂嗎?

第三,韓信造反的條件,完全不合情理。

假設韓信要造反,這個手上既無權又無兵的淮陰侯,他要怎麼襲擊呂后和太子呢?靠自己單打獨鬥,還是靠那群太監(宮奴)?可見,除非韓信是超人,否則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史記》

上記載的這個韓信,根本就是一個“神經病”,而且還病得不輕。

第四,誅殺韓信的整個過程,以及善後工作,也完全不合情理。

首先,對於呂后而言,誅殺韓信這件事情頗具深意。要知道,抓捕韓信後,呂后一不審理,二不對質,直接就給砍了。她就這麼斬殺了國家重要大臣,還是國家最重要的一個大臣!可見,呂后是瘋了,她就不怕劉邦秋後算賬,說她先斬後奏,誅殺大漢有功之臣嗎?

韓信未曾謀反卻被殺害的原因


要知道,此時的劉邦正寵愛那位戚夫人,呂后處於絕對的劣勢,她難道不怕這步棋走錯,徹底惹惱了劉邦,導致儲君易主嗎?其次,對於呂后先斬後奏的事情,劉邦的表現也頗具深意。

劉邦一個不經意的決定,已經把歷史的真相完全給暴露了。要知道,韓信疑點重重,卻無辜被殺;蒯通證據確鑿,卻無罪釋放這真是千古第一怪事!唯一的解釋,就是韓信“謀反”是假,反遭“謀害”才是真。

韓信未曾謀反卻被殺害的原因


當年,在韓信攻陷齊國,坐擁三十萬大軍後,蒯通就清楚地知道,如果再幫助劉邦打天下的話,那麼下一個“項羽”,就是自己的主公韓信了。

於是,蒯通向韓信建議,讓他偃息旗鼓,自立稱王。從此之後,既不幫楚,也不幫漢,這樣的話,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而韓信又佔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導致誰都不敢先動手,天下也就此安定了。

殊不知,對於這個提議,韓信直接就拒絕了,而拒絕的理由也相當好:

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史記·淮陰候列傳》。

總之一句話,項羽對我不好,劉邦對我很好,我不能背叛劉邦。侍奉這麼一個軍事天才、zhengzhi白痴,蒯通氣得直吐血!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所謂zhengzhi,從來只講利益和實力,你跟我談什麼江湖道義、恩怨義氣。咱們這裡又不是梁山泊、瓦崗寨!

結果,在蒯通一番慷慨激昂的勸說後,韓信還是不為所動。他只是草率地告訴蒯通:“這是一件大事,容我再好好想想”。

最後,蒯通自知說服無效,就開始裝傻充愣,特意跟韓信保持距離,明哲保身,不問政事了。直到韓信被殺後,因為韓信的“臨終遺言(悔不用蒯通之言,乃為兒女子所詐)”,蒯通就被劉邦逮了起來。

蒯通被抓捕到京城後,劉邦親自審訊道:“就是你,教唆韓信謀反的嗎?面對劉邦的質疑,蒯通毫不遮掩地回答道:“對,可惜韓信頑固不化。要是他聽我的話,早當上皇帝了,您怎麼還殺得了他?聽完這番話後,劉邦氣得怒髮衝冠他立刻讓人架起一口鍋,燒上開水,準備把蒯通扔進去!看見劉邦怒不可遏的表情後,蒯通依舊毫無懼色,他繼續說道:“大王,你知道不知道,當兩個人戰鬥的時候,狗一定會幫自己的主人,這並不是自己的主人比別人好。只是因為,他就是自己的主人。遙想當年,我在韓信帳前做事,只知道替韓信出謀劃策,要是那時我在大王帳下,自然也會替大王著想。現在大王要殺我,只需一句話就行。但是,以後朝中的大臣,誰還敢向大王直言進諫!只要不效忠您,您就要把他們都殺了嗎?”

一聽這話,劉邦禁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他不得不佩服蒯通的能言善辯,於是下令釋放了他,之後還重用了蒯通。

韓信未曾謀反卻被殺害的原因


結語:縱觀韓信的一生,很多人都認為,韓信是功高震主惹大禍最終招來殺身之禍。但是看完韓信的一生,您就會知道,他從開始到結束,一直都沒整明白三件事:第一,謀反是不需要證據的,只要你有謀反的能力:第二,君主殺功臣,不是因為個人恩怨,而是關乎江山社稷:第三,不管在什麼時候,冒犯君主都是臣子的大忌!如果韓信能夠明白這三點,哪怕只是其中一點,那麼他的未來,也許就是另外一種結局了!但是,他到死都沒能夠明白。一代名將韓信,就以這樣的結局,不甘心的走完了自己悲喜參半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