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別策劃】致敬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勞動者(四)

【五一特別策劃】致敬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勞動者(四)

4

【五一特別策劃】致敬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勞動者(四)

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張恢:百姓脫貧攻堅的“第一擔當”

□勞動時報全媒體記者 曾萬錦

【五一特別策劃】致敬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勞動者(四)

“實在對不起,沒接上你的電話,我一會給你打過去,行嗎?”4月28日,記者電話聯繫採訪張恢時,他正在為省和國家脫貧攻堅普查工作提供基礎工作方案,由於需要對接的工作太多,第三個電話才艱難接通。

說起張恢,織金縣熊家場鎮群潮村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個頭不高,逢人笑臉相迎,大家管他叫“張幹事”,不僅僅是因為他做事有能力,還有群潮百姓脫貧攻堅的“第一擔當”。2019年7月1日,全省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在貴陽舉行,張恢被授予優秀村第一書記榮譽稱號。

2018年3月,在息烽溫泉療養院幹了3年市場部副主任的張恢受省總工會選派,前往織金縣熊家場鎮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擔任群潮村駐村第一書記。

初到群潮,張恢即下村調研,走訪摸排村裡的困難情況。一個星期後,接二連三的問題,一疊又一疊的調研資料讓他撓破了頭皮。

“單幹肯定是不行的,只有找到窮根,才能對症下藥。”群潮村是個典型的漢族、苗族和穿青人世居村落,為了找準貧困癥結,張恢與村支兩委幹部一道,開始走訪廣大黨員群眾,一個火塘、一杯熱茶、一碗土酒,三言兩語,一個月下來,當地老百姓把張恢當成“自己人”,群潮村的實際情況得到掌握。

“我們屬於來群潮的第二批駐村幹部,先前的同志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全村發展的路子和方向還需要進一步明確。”面對群潮村存在種種貧困問題,張恢深感脫貧攻堅工作任務重,要想解決這些難題,必須找準一條符合群潮村發展的路子。

村裡沒有支柱產業怎麼辦?如何把返鄉創業的人留下來?會不會出現脫貧返貧的情況?一時間,無數個制約群潮發展的瓶頸和困難“灌”進張恢的腦袋裡。

不懂的查資料、上網找朋友幫忙,在前任工作隊抓的養雞場建設的基礎上,張恢瞭解到烏雞具有滋陰補血、增強免疫、抗衰防癌的功效。“熊家場鎮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養殖烏雞最適合不過了。”

說幹就幹,每逢週末,張恢搭上貴陽的班車去了解烏雞和臘肉加工的市場行情。經過考察論證,養殖烏雞和加工臘肉成了一項前景可觀的脫貧產業。

2018年下半年,群潮村“多彩烏雞”存欄量突破5000羽,熊八旺臘味食品加工廠臘肉產量達到2萬公斤,為了解決銷路問題,張恢帶領村裡的幹部在貴陽擺攤設點,帶著農產品跑市場、跑酒店、跑單位、跑超市,在省總工會和省直屬機關工委的廣泛宣傳和推介下,逐步打開了“多彩烏雞”和“熊八旺臘味食品”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目前,兩個項目創收10餘萬元,兩個產業覆蓋熊家場鎮貧困戶91戶348人,同時帶動周邊三個村貧困戶58戶232人脫貧。

來源:勞動時報

本期編輯:任德權

郵箱:[email protected]

-85941669

【五一特別策劃】致敬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勞動者(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