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國覆滅者雅利安人,為什麼到中國後,卻被商朝人送進了殉葬坑?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和古代中國


但是,除了中國的華夏文明得到了延續之外,其他三個古文明都發生了中斷。


導致它們文明發生斷層的是古代印歐原始蠻人的入侵,也就是雅利安人


古國覆滅者雅利安人,為什麼到中國後,卻被商朝人送進了殉葬坑?


蠻族在古代社會中扮演的都是破壞者的角色,雅利安人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開啟了一段影響了歐亞大陸文明的大遷徙,靠著自己尚武的天性,相繼摧毀了古三大文明古國。


之後他們兵鋒指向了古代中國,但是在這兒,他們卻失敗了。


出土的甲骨文曾寫道:“婦好率軍西出,斬白首兩萬餘”,就是說殺了兩萬多白人。


可以說,婦好這位商代的王后,古代最早的女英雄對於華夏文明的延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古國覆滅者雅利安人,為什麼到中國後,卻被商朝人送進了殉葬坑?


婦好之所以能做出這麼大的功勳,除了她本身有著超乎尋常的武力和智慧外,還在於她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好老公——商王武丁


商王武丁與雮塵珠的傳說


商王武丁最近刷屏很多,原因是在電視劇《鬼吹燈之龍嶺迷窟》中,提到過一件神秘的寶物雮塵珠


這個寶珠又叫鳳凰膽,據說是武丁在一座崩塌的山峰中找到的。


古國覆滅者雅利安人,為什麼到中國後,卻被商朝人送進了殉葬坑?


因為這顆寶珠外觀是沾滿了黃金的巨眼玉石,武丁相信這隻古玉眼乃黃帝羽化登仙后所留下的,乃天下之主的象徵,無比珍貴,遂將其命名為雮塵珠,並鑄鼎以為紀念。


武丁在獲得雮塵珠之後,不僅平定了四方的叛亂,而且四處開疆擴土,使一度岌岌可危的成湯江山再度穩如磐石,史稱武丁中興


後來周文王又將這些信息記載入其所寫的天書之中,並進一步提出這個神奇的寶珠本出自地母所化的鳳凰,乃火中精華所化,乃天地間一等一的極陽之物。


得到它不僅可以使王權永固,還可以脫胎換骨,得道成仙。


古國覆滅者雅利安人,為什麼到中國後,卻被商朝人送進了殉葬坑?


周文王之後,幾乎所有君王都夢想能夠成仙得道,長生不死,永保萬年江山,都竭盡全力去破解“雮塵珠”的秘密。


秦末之時,這件神物流落到了滇南,獻王就是因為捨不得這件“雮塵珠”,所以才離國而去,準備到山裡找個地方,修煉成仙。


茂陵中的只是一枚冒充的影珠,真正的雮塵珠則被獻王死後含在嘴中當作了陪葬品。


以上便是原著小說對於“雮塵珠”的設定,主角等人為了解除所中的詛咒,耗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苦苦追尋這件寶物,由此引發了種種奇妙的境遇。


古國覆滅者雅利安人,為什麼到中國後,卻被商朝人送進了殉葬坑?


那麼這樣一顆神奇的寶物,究竟在現實中是否存在呢?


在對於商周時代古墓的考古發掘中,確實發現了一種叫做紅蠶石的晶石。紅蠶石又分為很多種,其中以鳳凰眼圖形的最為珍貴,故又稱為鳳凰膽。


不過,既然是在古墓中發現的,那說明這顆寶珠並沒有使這些古墓的主人成仙得道,長生不死。


但是成仙得道,長生不死這種事,本來就是人類對於試圖超越自然所加諸於自身限制的想象,本不足道。


古國覆滅者雅利安人,為什麼到中國後,卻被商朝人送進了殉葬坑?


這裡值得討論的,是據傳第一個獲得“雮塵珠”的君王武丁,確實中興了成湯天下,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雮塵珠”真的可以使國家興盛嗎?


可以確定的是,商王武丁確實是一位被古人稱為賢君的存在。


《晏子春秋》中將其與湯、太甲、祖乙並稱為天下之盛君;左丘明也稱當時君王皆不及武丁;孟子則將其稱為賢君;司馬遷更是認為“武丁修政行德,天下鹹驩,殷道復興。”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先賢在評價一位古代君王之時,大多遵循了以史訓世的史家傳統。


古國覆滅者雅利安人,為什麼到中國後,卻被商朝人送進了殉葬坑?


即通過一位成功的古代君王的作為,來告訴今人為政之道為何。既然如此,他們當然不會認為武丁中興成湯的功業,是因為得自於一件神秘的寶物。


更何況在這些人之中,還有狗仔隊素養滿分的

太史公司馬遷,人家可是連劉邦老媽與蛇交合產子這種重口味橋段也會收納進《史記》的存在。


如果武丁真的是靠一件神秘的寶物才得以中興成湯天下,那麼他自然沒有不將之記錄下來的道理。


但是在他關於武丁的記載中,卻絲毫沒有提到這件事,與其他人一樣,提及武丁修德行政,才是其得以中興成湯的主要原因。


古國覆滅者雅利安人,為什麼到中國後,卻被商朝人送進了殉葬坑?


那麼,這些先賢屢屢提及的修德行政究竟是指什麼呢?


當時的商朝尚且處於部落氏族聯合體向中央集權的早期國家轉化的階段,武丁所掌握的王權,其實並不像日後的中國皇帝們那樣有力。


氏族首領與祭司們的手中依舊保留著很多權力。


比如說官職的世襲與神權對於王權的干涉等現象都還很明顯。


這對於武丁這樣一位有雄圖大志,試圖有一番作為的君王而言,無疑是難以忍受的。


古國覆滅者雅利安人,為什麼到中國後,卻被商朝人送進了殉葬坑?


為了集中王權,他先對氏族開刀,改革用人制度,加強商王對官員的任免權,建立任人唯能、任人唯賢的規則,力圖改變盤庚所強調的“惟圖任舊人共政”的用人模式。


這其實否定了氏族首領們對於官職世襲壟斷的情況,大大加強了商王選拔官員的自由度。


然後是改革祭祀制度,在過去,氏族貴族們往往會通過神權來對商王的權力進行制衡,孔子說過:“國之大事,唯祀與戎。”


古國覆滅者雅利安人,為什麼到中國後,卻被商朝人送進了殉葬坑?


武丁前期的祭權十分分散,多種非王卜辭都有頻繁祭祀祖先的記錄,有的甚至祭祀商王的遠祖。


針對這種情況,武丁將祭祀權統一收歸商王主持,由此剝奪了祭司們通過神權制約王權的手段。


這個意義很大,要知道楊秀清多次借上帝附體,讓洪秀全下跪,祭祀權背後的與神溝通的能力,對於糊弄人來說,是很管用的。


這一系列改革讓過去與王共治的氏族貴族與祭司們,被武丁暫時壓制了,所以武丁才有足夠權力來推行更多積極的經濟政策與軍事政策。


在經濟上,武丁繼承了盤庚的政策,對於農業生產十分關心。他不僅常常向先祖上帝祈求風調雨順,更是常親身省視農業生產的情況。


古國覆滅者雅利安人,為什麼到中國後,卻被商朝人送進了殉葬坑?


這一時期的畜牧業也非常發達,根據甲骨文卜辭提到武丁一次祭祀要用1000頭牛,這便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武丁時代畜牧業的繁盛程度。


此外,從當時所發掘的青銅器的品質與數量來看,可以看出當時青銅鑄造業已經發展成一個相當高的水準。


如果是文明或者帝國玩家的話,有了青銅和畜牧科技,攢了錢和資源,當然是要募兵出去砍人,而武丁估計正是一位文明或者帝國玩家,先進的科學技術與雄厚的經濟實力,使他有底氣出去大殺四方。


武丁鑑於朔方、土方經常侵擾商朝邊地和屬國,甚至聯合威脅商朝西北邊安全,於是採取各個擊破之策,多次遣將發兵進攻,又親自統兵出征,終將朔方、土方征服。


古國覆滅者雅利安人,為什麼到中國後,卻被商朝人送進了殉葬坑?


用長達三年時間平定鬼方,發重兵擊敗羌方,俘獲大批羌人充當奴隸。


之後他又統兵南征,深入荊楚之地,擊敗荊楚軍,俘獲甚多,還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虎方等。


在這一系列軍事行動中,武丁的妻子婦好脫穎而出成為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

這一系列的戰爭不僅拓展商朝版圖和勢力範圍,促進中原地區與周邊部族的經濟、文化交流,更使商朝成為西起甘肅,東至海濱,北及大漠,南逾江、漢流域,包含眾多部族的泱泱大國。


內部經濟發展,外部節節勝利,讓武丁時代的文化也異常繁盛,基本上奠定了日後商朝文化的基調。


古國覆滅者雅利安人,為什麼到中國後,卻被商朝人送進了殉葬坑?


如我們比較熟知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等商代文字,正是在武丁時代才大規模出現的。


此外在數學,醫學方面也有著長足的進步。


數學如十進制,算籌的應用,數學教育等,醫學如疾病的認識,治療手段等都有極明顯的例證,反映武丁時期藝術水平則是當時具有代表性的青銅鼎紋飾。


《鬼吹燈之龍谷迷窟》中胖子等人發現的人面青銅方鼎就代表了當時的文藝成就。


古國覆滅者雅利安人,為什麼到中國後,卻被商朝人送進了殉葬坑?


不難看出,雖然商王武丁確實有中興成湯天下的偉大成就,但是這一系列成就與其說來自於雮塵珠的保佑,不如說是因為其所推行的革命性的中央集權政策以及隨之而來的一系列文治武功


果然雄才大略,乃我大中華歷代雄主的標配。


當然,雄才與大略要結合好,像商紂王那樣有雄才無大略,隋煬帝那樣有大略而無雄才,偏偏有一顆不安分的心,最後的結局只能引來一聲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