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醫院,不一樣的防控措施

前天和昨天陪多多分別去了丹東兩家三甲醫院看耳朵,體驗了在新冠肺炎籠罩陰影下,不同的防控方式。

前天去的是丹東第一醫院,進入大門,一張高大的弧形導診臺,分別對應兩扇門,分流成入口和出口。導診臺後站立三位護士,穿著白大褂,帶著口罩和護士帽,手持紅外線額溫儀,示意收起衣袖口,在腕部測量下體溫,溫度正常就可以進入掛號大廳,疫情期間的原因,大廳裡只有幾位患者,無需排隊,統一15元掛一張急診號,然後走到三樓耳鼻喉科聽診,一位年齡不大的男醫生坐在椅子上,用頭部帶的反光鏡檢查了一下耳道,診斷有小部分真菌感染病灶,沒有好的治療辦法,想申請耳內視鏡做個檢查再做個菌落清除,回覆說醫院沒有設備,做不了,大約5分鐘時間結束診治。

昨天去的是丹東中心醫院,進入門診處,正門一條藍色的隔離線封住入口,人員需要走右側的環形坡道走向側門,側門是鎖閉的,需要側身走過坡道40公分左左右的防護牆與側門斗大約50公分的狹窄縫隙,側身繞過通過正門臺階進入,兩名護士站在門口,穿著白大褂,帶著口罩和護士帽,手持額溫儀,測量體溫,體溫正常進入候診大廳,不大的大廳擺放一排桌椅,一位男士坐在桌子後面導引人員掃描健康碼,反覆兩次掃描確認後才可進入,右側一個窗口是急診掛號處,排了五位患者,正面樓梯口掛了一條藍底白字橫幅,提示科室設置和分層掛號,我們直接上了三樓,在右側掛號室9.6元掛了門診號,出了掛號室在找到左側的耳鼻喉科室,一位五十歲上下的中年男醫生出診,用頭部帶的反光鏡檢查了一下耳道,診斷有小部分真菌感染病灶,提醒了日常注意事項,開了一副外用殺菌藥水,自己到醫院外的藥店購買即可。申請想用耳內視鏡檢查治療,恢復說五一假期醫技人員休息做不了,需要等到節後正常上班才能做,大約用時不到10分鐘。真了結束回到一樓候診大廳,需要繞過樓梯轉向後側小門出口,才能分流出樓外。

兩次診療,多多感慨小城市的醫療資源差距巨大,這就是地域差別,也是人們蜂擁向一二線城市的原因吧。

一樣的城市,一樣的醫院,在非常時期的防控措施各有側重。相對來說,中心醫院防控措施更嚴謹些。

一樣的醫院,不一樣的防控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