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唐代詩人李瑞

十三、詩與夢

李瑞《閨情詩》曰;“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詩中渴望夢想成真。可現實中,你想見他,卻夢不見他,不想見她,卻經常夢見她。有時想得到而不敢想的,偏偏在夢中能得到。莊周夢蝶是多麼的美好!

謝靈運,《登池上樓》夢見惠蓮而得“池塘生春草”之名句。就是個例子,也許是日有所思吧。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全唐詩》

夢中得詩句《全唐詩》上就有很多例子,我也有過體會,我曾為一句詩不妥,“五更燈四燃”,仍覺不妥,後在夢中得句,拿筆記之,果如願也。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傳說黃梁村中盧生殿內有個玉枕,誰要枕上它,便能使你夢想成真。果真如此,該產品一定暢銷,讓世人盡情地去享受夢境的美妙吧。願天下人夜夜做個好夢,即使是“黃粱美夢”或是“南柯一夢”。因為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追求就是“快樂”和幫助別人“快樂”。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徽派

十四、詩的語言

詩的語言首條是要精煉,詩體獨特的格式決定詩需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大的信息量。用詩人的話說,就是“用最少的翅膀飛翔”。

例一,問;“你是哪一個?”答;“我是隔壁張三。”問;“你開門幹什麼?”答;“我去上廁所。”

例二,問;“是誰?”答;“是我。”問;“幹什麼?”答“上廁所。”

例三,問;“誰?”答;“俺。”問;“咋?”答;“尿。”同樣的信息量,用字有多有少,這就是精煉。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詩的語言婉轉含蓄

是必不可少的。張樟柏的,《新農詩》“搶場”第三段;娘歪嘴,微皺眉;倒拿掃把碰哥背,“誰?”“妹。”“扁擔。”“給”。豐產搶場雨為媒。文中一個“”字,形象又宛轉地替代了語言,耐人尋味。“皺”字包含著竊喜和害羞,讓人想象萬千。笫二句一個動詞“碰”字,包容了無聲的語言一串;“喂!親愛的哥,老天不作美,太陽底下灑雨點,這擔搶收的稻穀,我小妹挑不動,你看我腮下的汗和水,請你幫我把稻穀挑到我家去吧,我這裡給你一個飛吻。”這個“碰”字,難道沒有這麼多的信息嗎?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袁枚說;“對話入詩,不簡練大可不必。”該段詩二十五個字描繪了一幅情景畫,一幕愛情劇,尚有臺詞對話,這是否就是詩的語言呢? 詩的語言既要華麗(文采),又要平淡(理解),既有誇張也多比喻(形象)。只有優美精煉、含蓄婉轉的語言,才能動人之情,只有幽默風趣出彩的語言才可陶冶性情。上乘詩詞的功力魅力不在詩內,而在詩外,這與詩的語言不能說沒有關糸。這與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不能說沒有關係。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十五、蒙太奇

《後村詩話》雲;用事當以故為新,以俗為雅,標新立異乃詩道也”這裡的標新非‘意識流’,這裡的“立異”非“蒙太奇”,乃是提倡立意要創新也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缺少連貫性,理性,難於抒情

新和異須讓人看得清,想得明。跨越時空的電影技巧手法“蒙太奇”,運用到詩詞創作中去,只能使大眾喜愛的詩詞離大眾越來越遠。“蒙太奇”缺少連貫性,也缺少理性,難於抒情,幾幅獨立的畫面雖可組成畫,畫面無情乃死畫也。

詩詞表達思維意識雖然是跳躍式的,如你描繪的是花下約會,下一句跳到公雞打架,讀者是否矇頭轉向呢。所以思維“標新”也要有連貫性。“意識流”需要讀者有豐富的想象力,如詩中出現‘小橋’二字,讀者去聯想只有“流水、行人、舟船”,你要想叫讀者去想“雷公、雷毋”,那分明是在為難你的客戶。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所以詩話上的“以故為新,以俗為雅”可信。“蒙太奇、意識流”,不可取。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十六、比喻

劉昭禹說;“五律一首如四十賢人,其中著一個屠沽兒不得。”這裡“賢人”指有才德之人,比喻為好的字詞

。“屠沽兒”指殺豬賣酒的勞動人民,比喻為不好的字詞。如果沒有賣酒之人,豈能有“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汝同銷萬古愁”的詩仙李太白。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七律


劉昭禹曰:“五律一首,如四十賢人,其中著一屠沽而不得。

五律:上可以攀古風,下可以接七律。四十賢人一說,體現對五律精煉的認識,這是對的,但五律的功用,絕不僅僅是為攀古風,接七律。七律易模式化,不易活脫,而五律則不然,其妙處七律不逮。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五律基本格式 :

漢語雖有四聲,但在律詩中,並不需要像詞、曲那樣分辨四聲,

只要粗分成平仄兩聲即可。要造成聲調上的抑揚頓挫,就要交替使用平聲和仄聲,才不單調。漢語基本上以兩個音節為一個節奏單,重音落在後面的音節上。以兩個音節為單位讓平仄交錯,就構成了律詩的基本句型,稱為律句

五言律詩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 

律詩的四聯,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

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五律有四個基本句式: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這四種句式是律詩平仄格式變化的基礎,由此構成五言律詩的四種基本格式。

第一種格式:首句入韻仄起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許渾 (唐)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第二種格式:首句不入韻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 春望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杜甫 (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掻更短,渾欲不勝簪 

第三種格式:首句入韻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晚晴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乾後,歸飛體更輕。

第四種格式:首句不入韻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 送友人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五言律詩以首句不入韻為正規,而且以仄起式為常見。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賣炭翁》

白居易的《賣炭翁》歌頌勞動人民,很受人民歡迎,劉昭禹的比喻是不當的,受時代的侷限吧。但比喻還是切的。不愧為大家也。

《詩話·詩詞·賞析》 原創首發(4) 作者:張樟柏 雷子文學分享

《賣炭翁》

比喻是詩詞、歌曲的常用手法,比喻的恰當可增加文章的感染力。比喻常以意象的形式出現,比喻不恰最易造成情不通,理不合。

比者,比方於物,以彼物比此物,託於喻,明詠所託之意。如“鍋底如面劍如眉、芙蓉如面柳如眉”。

比興,是詩詞的常用手法,興者,託物於事或託事於物,暗詠所託之意。如“千年柏樹,萬年蒼松,訴說人事匆匆。”


分享到:


相關文章: